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Far From the Tree


這本書非常厚,厚到可能不會有人譯成中文吧,即使要譯,出版可能也是一年以後的事了,但這是每個社會都很需要的書,它讓我們更有同理心和包容心。

作者在書中提到他自己從小到大有誦讀困難的問題,他母親如何陪他克服(而他今天竟然可以寫那麼厚的書,而且還自己朗讀有聲書,我實在太佩服了),還有他的同志身份,以及各種特殊的孩子。這應該是我今年讀到最感動的書。

這本書讓我開了很多眼界,在作者的訪問下,我們看到不同類型的人有什麼想法,不是光「震撼」兩字可以形容,而是更覺得自己的渺小及個人委屈的微不足道。我想,那些當事人如果在我面前,我只想給他們深深的擁抱。

建議大家看最下面的TED演講,那演講大致上濃縮了書的內容。

我是看到下面的FB貼文後買的。
https://www.facebook.com/joyce.yen.52/posts/662861773757977

看到臉友分享Wenson 一文: "洪蘭教授,妳還是連中文都別亂說吧". 裡面挑了紅藍專欄許多毛病. 但我注意到是開頭說他之所以有感而發, 是因為最近看到一本好書 "Far From the Tree" (by Andrew Solomon, 博客來有特價), 很擔心出版社發譯給紅藍, "在此謹呼籲各家出版社,有誰標到這本書的,行行好請找個新面孔來譯吧!"
這位Wenson真是過慮了, "Far From the Tree" 其實是那種很難有出版社想買版權的書, 我當初讀到的時候很震撼, 在今年 1/04 只挑其中一章在"張大春泡新聞. Joyce時間"裡介紹, 也有推介給别家出版社. (當然會被問雅言為什麼不出. 答案: 雅言書單正鬧大塞車), 對方考量很久, 後來跟我說書太厚沒辦法做. 所以這本版權至今是沒人買的. (誰有興趣, 版權在倫敦的Wylie Agency, direct deal).
書極好看有以下原因:

1. 它回答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父母心目中的夢幻小孩都是那種既像自己, 又光耀門楣的. 但就是有一些父母, 生出既不像自己, 又會引來異樣眼光的小孩. 異性戀生出同性戀, 芭蕾舞星生出侏儒, 哈佛耶魯天之驕子生出唐寶寶, 虔誠教徒生出犯罪者甚至殺人魔. 請問這樣的父母如何學會愛自己的小孩?

2. 充滿科學新知又帶來思辨之趣的美國書很多, 這本厲害的是它幾乎每幾頁就有個驚人的故事, 諷刺的故事, 催淚的故事.

3. 書還沒看完, 你就會覺得你對很多事的看法都已經改變.
開頭結尾是作者本身的家庭故事, 各章分別講侏儒, 唐氏症, 自閉症, 精神分裂, 多重身障, 神童, 性侵致孕, 犯罪, 跨性別.

延伸閱讀:
為人父母須知:愛你不完美的孩子
愛,就不要想改變他們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Hatching Twitter》


台灣使用Twitter的人很少,《Hatching Twitter》這本書在台灣可能不會出中文版,但是以內容來講,它其實比Facebook更適合拍成電影。裡面有不少朋友撕破臉,互相捅刀的劇情,也可以清楚看到創投的嘴臉。想創業的人,可以看看,搭配《Facebook臉書效應》看會更好。


Facebook臉書效應》裡有很大的篇幅描述社群網站的興起,以及一些公司失敗的原因,不過臉書和推特在成長上最大的差異是,佐克伯有Sean Parker在一旁指導他,Sean Parker被趕出自己創立的兩家公司,他不希望佐克伯也步上後塵,所以卯足全力幫臉書找資金,避免創投奪走公司的權力。


相反的,推特則是一再上演朋友反目成仇、互相捅刀的戲碼,裡面最奸詐狡猾的大概就是Jack Dorsey,這位老兄的復仇記不搬上螢幕實在太可惜。他也是非常奇怪的怪咖(或者說相當多才多藝?),會寫程式,當過按摩師,下班還去學服裝設計,夢想是當服裝設計師,我一直很羨慕能混搭那麼多職業的人(曾想過也許應該在翻譯翻到眼睛瞎了以前,去學按摩,開創事業第二春,又可造福親朋好友)。


《Facebook臉書效應》比較偏重社群媒體的發展,《Hatching Twitter》則比較偏向新創企業的成長,兩本書的重點不太一樣,但我覺得都是想瞭解這兩家企業及矽谷創業生態的好書。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Crafted to perfection

"I've had my ups and downs. My fair share of bumpy roads and heavy winds. That's what made me what I am today. Now I stand here before you. What you see is a body crafted to perfection. A pair of legs engineered to defy the laws of physics. And a mind-set to master the most epic of splits."
從昨天開始,大概看了不下二十遍, 搭上那個配樂,看完廣告,感覺整個人都昇華了。特技,配樂,景色,文案都超棒的!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行動未來




這份簡報把「行動未來」的趨勢講得非常清楚,也寫得很棒。


我是行動一族,出門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但因為我很少出門,很多閱讀和觀影習慣還停在PC上。


我可以感覺到大家的習慣在變,但沒有非常強烈(因為台灣的網路還是很慢)。不過自從譯完《Apple vs. Google世紀大格鬥》(Dogfight)後,就整個改觀了。


賈伯斯還在世時,對保密工作相當龜毛,很多產品開發的祕辛沒人知道,參與開發的員工在加入專案以前都簽了保密條款,不准透露。


但是他過世已經兩年了,再加上很多當初參與開發的員工都已經離開蘋果,自行創業,這些往日祕辛在記者的挖掘下,就這樣一一曝光。


這本書主要是講iPhone和Android的發展史及引爆的平台站(也就是行動未來),裡面實在太多八卦,如果你對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很感興趣,這是不容錯過的一本書。


譯這本書時,我一直想起大學唸過的VHS和Beta對決的個案分析(我知道講出這個個案,表示我已經很老了,有些人這輩子可能還沒看過這兩種東西。)


蘋果和谷歌在跨入手機業以前,都曾經再三否認他們會跨足手機事業,但後來都卯起來做了,書裡詳細提到了那些轉折。


作者之所以寫這本書,不只是因為他覺得這兩大系統的對決很有趣,也是因為他從智慧型手機出現開始,就直覺認定這才是真正做到「資訊匯流」的裝置(但是2007年他提出這個觀點時,遭到很多人取笑)。


十月初,英文版還沒上市時,紐約時報先刊載了第一章的節錄內容,在網路上引起很大的迴響,如果你當初覺得第一章的節錄已經很精彩,後面更精彩,更不該錯過。


昨天,另一篇報導指出有另一本「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書也即將出版。事實上,《Apple vs. Google世紀大格鬥》的作者在謝辭中提到,他和那本書的作者是一起寫作的好友,兩人都寫蘋果,但主題不同,兩位都是資深的科技記者,期待另一本書《Haunted Empire: Apple After Steve Jobs》明年上市。

另一份不錯的投影片:THE FUTURE OF DIGITAL: 2013


沒有理想就是理想

剛剛出門辦事,路上看到約一百隻麻雀飛到地上,啄著有人灑在地上的穀子,突然想到麻雀到底對這世界有什麼貢獻,好像沒什麼貢獻也活得好好的。心情突然輕鬆了起來,繼續安心地當個沒有貢獻的人。(這是什麼感想啊)。

回家後,碰巧又看到下面這篇文章,終於明白為什麼我現在看到有人po旅遊或美食的照片,只覺得很累,窩在家裡多開心。基本上我現在的生活就是工作、運動、看書,很單純也很開心。沒有理想就是理想。

==============

題記:有時候,沒有理想的人,才是最有理想的人。


一年前,我的大學同學糖豆,因為受不了職場的爾虞我詐,毅然辭職去旅行,這種“毅然決然”的行為著實亮瞎了我這個上班族的眼。要知道糖豆所在的單位企業貸款,是多少人爭得頭破血流要去的地方呀,糖豆卻用一句就結束了她的職場生涯,“我覺得再這麼下去,我都快變成一個沒有理想的人了。”


糖豆的理想是“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為了尋找遺失的理想,糖豆同學懷揣6萬元人民幣出發了。當她和一群驢友走進西藏無人區時,我和男友剛付了二十幾萬元首付,供了一套三環外的房子,糖豆說,我和男友就是典型的沒有理想的房奴。


看著糖豆發回來的各種美妙的風景照,再聽她講旅途中的遇到的各種有意思的人,原本還覺得生活挺有希望的我,頓時覺得自己就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每天睜開眼的任務就是支票票貼房貸。所以,當糖豆玩得風生水起時,我正和男朋友鬧得歇斯底里。


人真是一種奇怪的生物,如果你身邊都是和你同一階層的人時,你不覺自己的小日子有多麼的憋屈,但凡有人脫離了你們的隊伍,你就會發現生活竟是那麼的不盡如人意。我開始覺得房貸壓力太大,開始抱怨男友不浪漫,而有理想的糖豆同學已經走完了中華大地,要向國際進軍,她的第一站去了泰國,隨後又去了印度,一路走下來,照片中的她越來越具有流浪氣質,再後來,糖豆同學消失了,她唯一的聯繫方式——微博——也不再更新。我想她一定去了更遠的地方,遇見了更多有意思的人和事。而我呢,依舊在朝九晚五的上著班,唯一的驚喜是,我和男友都升職了,我們的房貸也接近了尾聲。戀愛紀念日的時候,男朋友向我求婚,雖然沒有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浪漫,但那一句“嫁給我吧,我會好好愛你”,著實戳中了我內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蜜月旅行,我和男友選擇了去泰國,沒想到竟那麼偶然地遇到了暫居在泰國的糖豆,一年不見,糖豆早就沒有剛辭職時的神采飛揚,她變得憂鬱又刻薄,甚至還有點兒神經質。她不再給我講旅行是她的人生理想,而是抱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這些都是長期旅行帶給她的負面影響。


分開的時候,糖豆說,也許我的選擇是錯的,可我卻回不去了。我突然想到一句話,沒有理想的人,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有理想的人,就一直在追尋理想。


我慶倖自己是那個沒有理想的人。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Jillian Michaels Kickbox Workout

沒想到有人把完整的DVD放上YouTube了



因為接了她的書,抱持著活體實驗的心態,買了她所有的DVD,想通通做一遍(我瘋了吧)

前天做了這片,時間很短(25分鐘),動作非常簡單,但效果不錯。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人本

這幾天看到大家在轉貼柯醫生的TED演講,讓我又想起下面的文章,這演講和文章也呼應了我前陣子翻譯的一本書《God's Hotel》(尚未出版)。當初編輯給我兩本書,讓我從中挑一本,由於另一本是我比較不熟悉的主題,我選了這本。

第一次預習時是聽有聲書,那時已經很感動。開始翻譯時,更覺得感恩,尤其在外頭亂糟糟、感覺台灣有一群妖孽亂國的年代。當一切回歸人本時,會覺得內心更加平實,面對未來,每一步也更加踏實。




如果 a 大於1,a 的 n 次方就無限大;
如果 a 小於1,a 的 n 次方很快就趨近於 0。
我對社會的付出,多於我對社會的奪取,a 就大於 1,這社會就越來越好;
我對社會的奪取,多於我對於社會的付出,a 就小於 1,這個社會就越來越 collapse(崩毀)。

最困難的不是面對挫折打擊,最困難的是面對各種挫折打擊,而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原址:

蘋中信:台灣的德蕾莎病房 (柯文哲)
20130815   

台大醫院
創傷醫學部主任

台大急診每天都有一百多個病人堆在那裡等住院。那些超過3天還無法住院的病人,沒錢沒勢是基本條件,因有錢有勢的都會去找門路住院去了。但沒錢沒勢,如果得的是急性病,還是很快可以住院,因為總醫師會收你住院給住院醫師練習治療。

但如果是嚴重的多重疾病,尤其是生命末期又簽了DNR(放棄急救同意書),那就真的很難住院。以醫師角度而言,這種病人好像沒什麼可以治療的。其實醫師存在的目的是為解決病人身體和心理的痛苦,生命末期病人除了疼痛,還有很多身體以外的痛苦,所以我設立急診後送病房時,不准因病人簽了DNR就不讓他們住院。

女兒伴癌末父求助
黃勝堅醫師曾告訴我一個他在擔任台大雲林分院外科主任時發生的故事。有一個肝癌末期病人,由三個女兒扶著,一路喘進醫院。急診醫師一看就說:「插管!」沒想到病人的女兒說:「我爸癌症末期,我們不想要讓他插管。」醫師聽了就罵:「不插管,來醫院幹什麼?」念高中的大女兒說:「我爸喘成這樣,我們姊妹不知道該怎麼辦?醫師可否先打個嗎啡,讓我爸舒服就好。」醫師說:「妳爸不插管,萬一嗎啡打下去抑制呼吸就死了,要算誰的帳?」望著喘到說不出話的爸爸,大女兒說:「我爸說他受夠折磨,如果要簽放棄急救,我們簽。」簽完DNR後,醫師答應找間病房。

結果內科說,收一個什麼都不能做的病人幹嘛,回絕。加護病房說,病房都不收了,沒道理住加護病房。最後急診醫師拜託黃勝堅收治,結果被住院醫師抱怨為什麼外科要收這種病人,黃勝堅拜託大家勉為其難喬一個病床,然後跟三姊妹說:「爸爸時間不多了,好好陪陪他。」幾個鐘頭後病人就過世了。住院醫師又開始念:「住院病歷才剛寫完,又要寫出院病歷,寫完後,那個空床又要接新病人……。」

太平間來收遺體, 經過護理站時,病人女兒突然跪下跟醫護人員磕頭:「謝謝你們沒讓我爸死在急診的走廊上。」住院醫師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震到寂靜無聲,眼眶泛淚。

養成尊重生命文化
我救過很多病人,但有更多病人我也無能為力,但是我逐漸了解醫師就像生命花園中的園丁。園丁無法改變春夏秋冬,只能在春夏秋冬間,讓花朵長好看一點;醫生也無法改變生老病死;只是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快樂,好看一點,如此而已。

我戲稱我的急診後送病房是「德蕾莎病房」,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加爾各答時,教廷每天給她兩塊美金的經費,折合台幣只有60塊,這麼少錢其實做不了什麼事。她只是每天推著板車到街上,把快死的乞丐撿回來,給他洗澡,換乾淨衣服,讓他躺在床上,喝點米湯,幫他禱告,然後乞丐就死了。以世俗眼光來看,德蕾莎修女做的事每股淨利多少?本益比多少?零!可是德蕾莎修女為什麼會得諾貝爾獎?如果沒有德蕾莎,這些乞丐死前會怨恨這個世界,詛咒他的整個人生,但是因為德蕾莎,或許這些乞丐在死時會覺得上帝派天使來接他們回去。

即使在資本主義社會,醫療也必須維持相當程度的社會主義,因醫療有特殊性,不能跟一般產業相提並論。

良好的生命末期照護,養成尊重生命的文化,可以改變整個醫療氛圍,也可以減少醫療糾紛。我們善待別人,別人是否一定感謝我們?答案是不一定,但99.5%的情形仍然會是肯定的。我的急診後送病房雖然收治傷病最嚴重的病人,但幾乎沒有醫療糾紛可為證明。 (陳玉梅採訪整理)

後記:2014.1.31 書出版了!《慢療

Victoria Sweet - The Efficiency Of Inefficiency(《God's Hotel》的作者,演講內容也收錄在書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