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每次和朋友或以前的同事見面,大家都會問我:現在還有人在買書嗎?今天連我媽都問我這個問題。
這個月譯到一篇很難的雜誌文章,翻譯時,查了很多資料,也問了朋友,忍不住想放棄,但後來還是硬著頭皮譯完了。交稿時,忍不住跟編輯說:「這是我譯過最難的文章。」編輯笑笑回應:「能讓你說出譯過最難的文章,真是不容易。不過,我們大概明年二月就要停刊了,所以發稿可能到十二月,請妳再幫忙兩個月。」
收到這樣的回信,頓時覺得悲傷。
出版業確實已經不景氣好幾年了,首刷量持續下修。以前是一刷三千本,現在聽說變兩千本。不過,早在十年前,我接過一家出版社,他們其實一刷才一千本。
以這幾年出版社拼命出書的狀況來看,對譯者來說,工作量幾乎不受影響,只是稿費很少上漲。但這種拼命出書、卻沒什麼人買書的現象究竟能維持多久,沒有人知道。
不過,翻譯這種工作,其實不限於出版業,而且我也覺得沒必要把自己侷限在翻譯這一行,所以我不太緊張,就是以平常心看待。或許出版業沉沒的時候,我也到了該退休、發展第三專長的時候(如果翻譯算第二專長、以前上班做的事算第一專長的話)。
鈴木一朗曾說過想打到至少50歲,他自認現在還能為球隊做出不少貢獻,不過最近更換經營團隊的馬林魚,還沒決定是否要和鈴木一朗續約,對職業運動生態再瞭解不過的鈴木一朗說道:「就算你自己覺得還能打,當沒有球隊要你時,就是沒球可打了。」
然而鈴木一朗依舊保持積極態度面對未來,在別人為他決定命運之前,他必須先過自己這一關,他說道:「我想要挑戰自己還能不能繼續站在最高層級的舞台,這其實是我和自己的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