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退休的想像

昨天今天,吳淡如在FB發了兩篇文章。嚴格說起來,我沒看過吳淡如的書和節目,我知道她是非常有紀律的作家,所以她也不是我的模範。

我已經有點忘了前幾天為何開始追蹤她的FB,但我覺得她那兩篇文寫得還不錯。連她這種大富婆都有這種居安思危的想法,其他人就更需要好好思考了。

由於她的FB有很多奇怪的業配文,我把那兩篇文轉到這裡並標明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goodtimewu/photos/a.10151760801067957/10157516856432957/?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goodtimewu/photos/a.10151760801067957/10157520753377957/?type=3&theater

身為一個中老年人😨,來談談退休的想像。
你的想像一定要和你當初想的,和你爸爸那一代想得不一樣.
你不會比較幸福,你的幸福也在弱化中。
為什麼不一樣?
一,🌹當時他們可以告老還鄉,回到鄉下去;拿到一筆還算豐富的退休金,或者18趴。這些年來通膨很厲害,各國印鈔票只會越來越厲害,最倒楣的是不能印鈔票的小國家,別人救濟他的老百姓,你坐收通膨和貨幣貶值的苦果
你很快地會發現你想像中足夠的退休金,以現在物價活不了幾年。有時候光支付小孩出國留學一年費用或幫忙付頭期款,甚至生完一場健保不負責的病⋯就不見了😱
如果我們想依靠任何人,我們很快地會發現這輩子奮鬥了幾十年,其實得到的是一張縮水的支票。
18 %,別提了,政府付不起。想要終身18 %,除非你比政府掛得早。


二,🍷你老的時候病痛一定比你住在鄉下的爸爸媽媽多?因為我們有PM 2.5還有各種環境、塑化物丶輻射污染,逃也逃不掉,老的時候我們身體就會累積夠多,在比以前良好的醫療系統維繫下,年老病人平均臥床呻吟比上一代長。因為各種污染,得癌症的比率比上一代多好幾倍!


三,退休後環遊世界?
A通常出國兩趟就累了,越越沒體力玩。
B平時沒有培養藝術喜好,發現到處都是教堂、博物館對你不好玩。
C不習慣沒人陪,就算你有錢,旁邊的朋友未必有錢玩,老婆老公未必想跟你玩。
D,你年輕只知工作就不習慣玩,退休要開始實在太晚
E,打消這個念頭之後回到家裡,你覺得你在幫忙,別人覺得你東管西管,你不再是提款機了,只是障礙物。😱😱(年輕人不好講,我們自己說比較客觀)
統計數字是只有3%的人退休後真的有把國外地球稍微踩幾下。


四,開個小店或咖啡廳,不賺錢沒關係?😜😜
這種話我聽多了,通常這麼說的人都是覺得家產還蠻豐厚的。但你剩的錢絕對沒有你想像中可以賠得多。
很遺憾的是很多人念過各種商業課程如EMBA還這麼講😱😱
現在講的是規模經濟,你的小店根本對於供應商沒有議價能力,總不能一直在靠人緣好賣東西。
疫情也看得出來,大家都做網購了。不得已或者為了吃美味小吃才會走進小店去買東西。
不賺錢會讓你很沮喪,商業社會的不賺錢代表你做不好,絕對不代表你做慈善⋯
👿👿
前面寫得很兇,但是我是一個溫暖的雞湯作者,等我跑完步有空之後再寫下半段哈哈😄How to face the inevitable tragedy ?❤️❤️😂😂💪💪(我會想出可以的解答,因為我不是立法委員只負責罵人或提出問題,從不思考解決的答案⋯🙈🙈



身為一個中老年人,怎麼樣會有好下場(完結篇)🌹🌹
昨天跑步跑一跑發現外面雨停了,於是跑去看海。沒人,海風非常好,所以就沒寫完。
昨天說的是陰暗面,今天說的是光明面。我們這代中老年⋯4年級到六年級,最幸運的是應該是台灣過得最好的一代。
你想想就知道了,我們比我們的爸媽有錢,我們將來又比我們的兒女有錢😱😱(我說的大概就是八成的人,凡原則必有例外)
這是不是光明面,請自行判斷。但是台灣這30年平均薪水漲得比物價少,應該不太有人能反駁。
身為雞湯的堅持者,還是來燉雞湯好了。


簡單地說:你要在賺不了錢之前有"睡眠財",你要在還沒有躺在床上前練身體,你要在沒有掛點錢開發自己的多重專長。


簡單地說就是這幾個英文字母:
❤️A—affordable
過你付得起的生活,買你付得起的東西,這叫享受人生。
做再怎麼賭你都付得起的投資,你就睡得著。
但是也別為了只想睡得著什麼都不投資,你神經太脆弱丶完全規避風險是絕對不對。
也請行有餘力的時候,付出一些你可以付出的給真正需要的人。💪💪


❤️B—batch
批次投資。如果你是中產階級或軍公教,請參看陳重銘或者是施昇輝的書,看不了書Google也可以。
如果你超越中產階級,就不時買些可以雞生蛋的房地產,不過千萬不要買別墅,買房地產一定要買在住在那裡人們可以找到工作的地方。


❤️C—core
訓練你的核心肌群,所有的大小病都是從你的肌肉骨骼垮掉開始。久病床前未必無孝子,可是一定會連累孝子孝女孝媳,連你自己都會討厭自己。


❤️D—discipline
自律。
投資一定要自律,最好定時定額,不要孤注一擲。
時間管理一定要自律,找一件你每天起床覺得有這件事你就覺得值得活下去的事讓自己每天不間斷的做。


❤️E-ETF
這是有關於投資,說實在別再耍聰明了,請不要買個股。歷史上在個股死掉的散戶超過八成。
還有我不放空,因為我沒有索羅斯聰明和動作快。


❤️F—foolish
不是叫你裝傻,裝傻騙人我也裝不來。🙈
這是賈伯斯說的stay foolish, 求知若愚,努力的過多樣化的生活,不要只會一種把戲,否則不但會被工作淘汰,你會發現自己不太有新朋友。
在上天面前我們都是愚蠢的,你不用擔心自己有太多的才藝,而且當你多元化的運用你的腦,你真的比較不會得老人痴呆症💪💪💪


就這樣,大家一起加油💪繼續當一個熱愛人生的中老年人,你都來了,不過好白過不好,中年以後,你沒有盡力讓自己過得好,必成世間禍害。😄😄😜😜
🌹🌹🌹🙏🙏🙏 P S·我真的不是一個很溫柔的雞湯作者😨😜👿


工作的價值是什麼?



最近屏東市開了一家很迷你的甜點店,主打千層蛋糕,比台北任一家店好吃。但店主個性非常灑脫,每天蛋糕賣光就打烊,每天營業不超過五小時。罕見口味甚至發文一小時內就掃光(我很懷疑客人都在門口等老闆發文)。然後,還有各種店休原因:
比如:
今天雨大,店休一天
雨一直下,再休一天
參加小女單車騎乘成功發表會,店休一天
昨天放假放不夠,再放兩天


我好羨慕


今天老闆發文說:5/24(日)~6/1(一)店休九天

並附上Bruno Mars - The Lazy Song



最近一直在想翻譯工作的意義,或許是因為我特別注意譯者轉行在做什麼,所以最近發現了一些奇妙的例子。例如有人現在把翻譯當副業,主業是做運動行銷,還自己創業賣運動相關用品,而且還是英日語都非常流利的口筆譯,她的生活簡直充實到一個神的境界,不僅天天運動,還分享了很多生活訊息(例如怎麼做酸種麵包,雖然我不吃麵包)。

甜點店的老闆不只讓我羨慕,她也讓我開始認真思考工作的意義。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新知

我是連IG都用不習慣的人(刷一分鐘就覺得在浪費生命),抖音就不用說了。但我知道IG是年輕人愛用的東西,抖音更是新新世代愛用的東西(尤其中小學生更愛),我也樂見FB趕快消失或退流行。世界上真的不需要流通那麼多垃圾資訊。

今天看到一個還滿喜歡的部落客發文說,最近他經常發文談抖音,網友留言叫他節制一下,因為網友覺得喜歡他的老讀者是為了其他發文(例如讀書心得或電腦維修文)而來,不是為了抖音文。其實我也這麼覺得,我看到他最近連發多篇抖音文都直接跳過,但還不至於留言干涉別人想發什麼文。

網路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想看的人就追蹤,不想看就不要追蹤,讀者沒有權利要求發文者寫什麼。畢竟,很多時候寫文只是圖一個爽字,又沒有欠任何人,讀者還想點歌會不會太過份,你是付了發文者多少錢嗎?


最近抖音挖迪士尼高層Kevin Mayer去當CEO,Mayer明明是最有可能在迪士尼當CEO的人,但因為接位不成,乾脆進入匪區,就可以知道抖音的厲害。但我還是對影像或圖像分享方式非常冷感,這也可以減少泡在網路上的時間。

但譯者這一行,除非你接案很有原則,只接某個領域,不然通常是雜食性生物,被迫必須學習新知。最近一個不想碰也要被迫研究的東西是加密貨幣。

很多東西是這樣,你不去研究之前,你一定對它有很多偏見。就像我以前翻譯股市技術分析的書以前,我也覺得技術分析都是唬爛,

但是自從譯了《約翰‧墨菲教你看線圖找趨勢》(已絕版),就覺得那其實還是有科學依據,就像語言有文法,文法一定有例外,但至少八九成的語言是脫不了文法範圍的。與其完全排斥技術分析(其實我覺得裡面有很多心理分析),不如去了解它。就像你可以學文法,但不需要被文法綁死。

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翻譯人生



看到上面「前」同業的發文,心裡又是一陣感慨。

我一直覺得我是比較幸運的,沒有把人生或希望一直寄託在翻譯這個工作上。或許是因為翻譯是我做過最血汗、收入最少的工作,我一直覺得如果真的哪一天不做了,人生只是從谷底攀升,沒有什麼可不可惜的問題。

去年的工作倦怠,在找到馬拉松後,讓我有再繼續撐下去的動力。這一行對我來說,有點到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境界。目前看來,我還是會繼續做下去,只是我也不知道還能做多久。

讀書與翻譯其實還是充滿樂趣的,但出版業這一行真的太多無奈,感覺像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靠著葉克膜維生,持續在消耗所有從業人員的熱情,持續地弱弱相殘。

不再翻譯書,還是可以繼續閱讀原文書,也可以去翻譯其他的東西,其實假如真的喜歡翻譯的話,確實沒必要一直留在出版業裡。即使完全不做翻譯,也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甚至可以什麼都不做幾年。

以實歲來說,我四十五歲了,工作了二十二年,其中翻譯占了十五年,這已經超出了我原先的預期。在網路上看到別人四十五歲,我直覺會覺得那個人是歐巴桑或阿北,是中年人,但回到自己身上,我又覺得我好像才三十五。

心境的不同,再加上沒有家累,讓我可以任性地做很多事情。

最近每到晚上,就開始掙扎是要趕稿,還是去跑步,最後總是跑步勝出。我想,那是因為跑步可以讓身體馬上獲得回饋,但工作的報酬遙遙無期吧。


2020年5月4日 星期一

跟拍10年,一個中國底層家庭的奮鬥史《含淚活著》

每個人看同一段影片時,感觸最深的點可能都不一樣。

我看這段影片時,看到裡面說:「雖然她在製衣廠工作二十多年,每天接觸各種衣料,但自己身上的衣服卻是一穿就是十幾年。」

對啊,衣服真的可以穿很久,為什麼我要買那麼多?

另,影片底下有人留言:

記錄片裡的主人公 丁尚彪,04年離開日本回到上海,用自己賺的錢在上海購了房產,09年女兒在美國結婚了,把兩老都接了過去,但丁尚彪到美國時才55歲,持續的在餐館工作,在飯店工作,甚至沒和老婆孩子住一塊,之後他接受電視台的電話專訪,追蹤他的現況,丁尚彪的老婆性格內向,在休士頓為女兒帶孩子,但他閒不下來,於是一直在華人聚集地的法拉盛工作 一邊學英語、提高文化水平、結交朋友, 事實是他認為使命是培養女兒,而他做到了,但絕不想從孩子那取什麼回報,仍然自己賺錢 、自給自足 不想花女兒的鈔票 ,所以樓下幾個留言說丁夫妻倆養兒防老、靠女兒而貴、把壓力期待都加在女兒身生是莫須有的。_____丁尚彪仍努力生活 專訪時他說打算65歲退休 花自己的錢環遊世界到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