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霍金回憶錄

最近一些知名藝人過世(比如小鬼和《黑豹》男主角),但我都沒聽過(我到底生活有多邊緣?),所以沒有任何感覺。這讓我想到以前曾經有人質疑,為什麼法國發生恐攻時,很多人換頭像,聲援法國。其他遙遠的國度發生恐攻時,死傷更慘烈,很多人完全無感。又比如,史蒂芬‧霍金過世時,很多人發文說 R.I.P.,也有人嘲諷大家啥時那麼關心物理學。因為熟悉,所以關心,因為不熟而冷漠,是人之常情。


最近剛看完Leonard Mlodinow寫的霍金回憶錄《Stephen Hawking: A Memoir of Friendship and Physics》(這個月才出英文版,但聽說月底就要出中文版了)。Leonard Mlodinow是寫作最平易近人的物理學家,我翻譯過他的兩本書,他因為擅長把艱深的理科知識寫得很簡單,史蒂芬‧霍金找上他合作寫書,因此開啟了多年的友誼。

書裡提到不少物理學,卻絲毫不影響這本書溫馨感人的程度。Leonard Mlodinow真是暖男,霍金因為身體疾病無法很快回答問題,他們的溝通往往是提出一個問題後要等五到十分鐘才有答案,剛開始他也覺得等待很難耐,後來他反而覺得他可以利用那些空檔好好思考。

Leonard Mlodinow也說,他問過霍金,如果他不受身體的箝制,是不是會有更偉大的成就,霍金說不可能,正因為他的身體受到箝制,他才能那麼專注地做研究。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一本運動書《How Bad Do You Want It?》訪問身障的三鐵選手,那個身障的選手也說,要不是因為肢體受限,他不可能找到克服身障的方法,在三鐵賽事中超越正常的選手(三鐵比賽是不分身障或非身障組的),拿到冠軍。有人對他說:「你有肢體障礙可以拿到那麼好的成績,如果身體正常,想必成績更好。」他回應:「不可能,我的能力是肢體障礙激發出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