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八月眼睛發炎、九月昏倒撞到後腦杓後,整個工作進步大落後,心裡非常焦慮,但也只能靠跑步消除焦慮(還記得去年中秋節無稿債一身輕的快感,彷彿隔世)。
要不是因為工作都已經事先排好,真的很想好好休息一年或半年。有些編輯是體諒的,他們也覺得書既然要出版,就要把它譯好,而不是隨便出書,隨便上架,隨便下架。
但有些人礙於公司政策,就會覺得趕快出版、賺錢比較重要。合作久了,我當然知道哪些出版社是品質導向,哪些是利益導向。所以後來會漸漸迴避比較利益導向的出版社或編輯,只不過有些品質導向的編輯到了利益導向的出版社,就變得很難拿捏(編輯可能也很痛苦吧)。
我想我以後盡量不要接大書或趕出版的書,這些書反正我自己會買來看,根本不需要我翻譯,賣得好也跟我無關。我只想把每本書好好譯完、潤完,覺得我對得起作者和讀者就好。
有了這種基準,我想以後大概跟大出版社的合作機會也會減少。大出版社其實每家的作法也差很多。例如,天下雜誌出版社是「從來不會」要求在截稿日前先看1/2或部分初稿,但很多家出版社會因為要去通路報品,會提早要你交出初稿。對於這種要求,我總是非常困擾。除了我的初稿很恐怖以外(我從來不是下筆一次到位的譯者,需要潤很多次),這也打壞了我的時間安排。
通常會想接書稿,而非雜誌稿或文件稿的人,就是因為書稿大多有兩三個月的時間。稿期長,相對的,收款期也長,這比較適合沒有經濟壓力的譯者,但是這類譯者通常也會搭配一些固定收入,比如說接一點雜誌稿或字幕稿,至少每個月固定會有一些收入,以免真的好幾個月都沒有收入,可能也會心慌。 我自己就是這樣,但我覺得很多人以為譯者只接一家公司的工作,隨時待命。(我甚至遇過編輯指責我接其他的稿,我只想反問他,你是花多少錢買我全部的時間?)
全職譯者做了快十五年(明年一月一日滿十五年),其實我大概七八年前就已經覺得我只想把書譯好,管他是什麼芭樂書或小書。每次我聽到「這是我們的重點書」,我都很害怕。基本上,這種書什麼阿貓阿狗來翻譯都可以暢銷,我實在不想拿我垂垂老矣的肝臟去翻譯那種大書,市面上新鮮的肝那麼多,何必找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