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出去走走

連續寫了兩篇簡繁爭議,其實本來不想淌這個渾水,我根本不受影響,但是看到系美被攻擊的越來越兇(詳情請見這裡這裡),我壓抑已久的大炮性格又出現了。



寫了那兩篇文章的缺點是,不僅浪費時間,可能又得罪人了。好處是意外跟幾位想法相同的編輯有了一些交流。出版業與翻譯界說小很小,但小小的圈子有非常多元的想法,我覺得這樣很好。工作久了,自然而然會跟理念相近的人走得比較近,淘汰理念不同的合作對象。



有些人覺得業績或時效最重要,有些人覺得把事情做到無愧於己最重要,這都沒有對錯,只要晚上睡得好就好。茱蒂.福斯特說:「In the end, winning is sleeping better.」



雖然浪費了很多時間,但很久以前就約好週日要跟跑團去山區練跑。於是,我又丟下火燒屁股的稿子,去了高雄田寮。後來證明是明智的選擇(原因下面說明)。



上次和跑團見面已經是去年的事了,很高興可以認識一群有趣的人。今天早上出門,下午回來後,好好睡了一覺,再回頭看簡繁爭議這件事,有「彷如隔世」的感覺。上次有同樣的感覺是去爬北大武,那時剛好是發生太魯閣號出軌事故的隔天,整個網路氣氛非常浮躁。去爬了北大武山回來,睡了一覺,也是覺得好像已經發生很久的事。


人生很多事情其實沒那麼重要,多出去走走有益身心,多離開自己的工作圈,結識其他圈子的朋友也有益身心。圈子裡一些看似很熱的事,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出版業也好,翻譯圈也好,我覺得都是越走越小的圈子。本來就已經很小了,待越久會覺得越小。


昨天跟編輯聊時,他說他曾經加入FB翻譯社團一陣子,讀到後來受不了就退出了。我覺得那是一個不太健康的地方。就像有些人在出版業待久了,開始怪讀者不買書,但沒有真正去想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惡性循環。怪客人不買書是沒有用的,有些書是你送我,我都覺得占地方,而且我已經是每年花十幾萬買書的人了。


我相信很多離開出版業或翻譯圈的人一定會覺得回頭看那個圈子很好笑,就像我現在回頭看金融業或電腦業一樣,也像我以前的同事看我現在寫的東西一樣。


我很慶幸在譯者生涯走到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時候,發現了跑步這個嗜好,也因此認識了一群新的朋友,他們讓我覺得人生又充滿了許多種可能。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繁簡爭議(續)

寫了上一篇文章後,與一位編輯在網路上聊了一下,得知那套書是總編輯和另一位編輯親自改那六本「簡轉繁」的書。基本上就是出於愛,才會決定做那麼辛苦的事。

那套書要不是因為有電影即將上映,大概不太可能有繁體中文版吧。

其實台灣做這種「簡轉繁」的出版社不少,為什麼這次突然大家討論那麼熱烈?還不是因為是奇幻科幻類的小說嗎!這類市場小,書特別厚,但讀者又要求特別多,基本上不管是翻譯或編輯,除非真的有愛,不然真的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但我覺得有討論都是好事,台灣就是那麼自由的地方。繁體的式微其實是一個無可避免的過程。雖然很悲傷,但現實就是這樣,就好像唱片行的消失或實體書店的減少,現在大家都只是在抓住最後一點尾巴。

記得很久以前翻譯《下一座世界工廠》裡提到飛雁理論,它說產業會因為價格而轉移,有些產業(例如成衣業)先是從日本轉移到台灣,然後轉移到中國,最後轉移到越南或非洲。

我覺得我很難像實體書店呼籲大家支持那樣,也呼籲大家支持繁體,趨勢是一種不可逆的東西。從事著遲早會被淘汰的職業,我只想把現在經手的東西做好,然後想想怎麼開創第三人生。

我沒有追蹤劉仲敬的「姨學」,不過看他的粉絲「沙丁魚」經常提到他,甚至最近開始學日文,就覺得現在煩惱什麼繁簡之爭都太短視了,趕快學好第二外語可能還比較有用。


後記:

引文:「為什麼不找台灣譯者翻?首先,要找的話,是要找同一個人翻嗎?那要找到真的對《沙丘》很有愛的譯者喔,因為這六本接下去可能一下子就要占掉兩年的檔期,你知道,推掉別的案子兩年,等翻完《沙丘》,你的案源可能都跑光了耶,要重新開始累積,編輯是不等人的!」

=======

我自己譯過兩本奇幻小說共一百二十萬字左右,可以理解那種推掉案子那麼久的恐懼。編輯不止不等人,可能他自己也沒辦法在那個崗位上待那麼久。我常遇到的情況是,預約時間到了或還沒到,但編輯已經離職了。

其實台灣簡轉繁的書不少,但很少書引起那麼多的討論,我覺得有討論是好事,但也看到一些討論變得特別火爆,實在看了很難過。

今天跟一位編輯小聊了一下,我說,我們都是先是讀者,之後才是譯者或編輯。讀者其實沒有義務了解翻譯或出版的辛苦,但如果我們願意好好說,讀者又願意了解,那是最好。如果不願了解,我也可以理解。

這就像我弟的老婆自己做了一陣子麵包後,終於了解為什麼外面某些麵包那麼貴。我某個下午把十斤洛神花做成蜜餞後,徹底自暴自棄,以後全部買現成的蜜餞。

顧客沒有親身經歷過生產過程,其實很難理解生產者的辛苦或成本結構,但他們也沒必要了解,不是嗎?有些討論看到出版業的啦啦隊對讀者很兇,我覺得彷彿看到我之前說那家東部會兇人的肉桂卷專賣店,感覺很糟。到底這樣對出版有什麼幫助嗎?我很懷疑。

繁簡爭議

最近因為大家出版社出了一套大書,由簡體轉繁體,引起了一些熱烈的討論。

我一年大概買二三十本簡體書(大多是非小說),雖然不算多,不過,這幾年看下來,繁簡體的翻譯水準是差不多(意思是爛的好的比例差不多)。但簡體的一大致命缺點是,非小說刪減及修改得非常嚴重(有時甚至一整章刪除),所以除非必要(例如非英語的譯本或絕版,基本上中國沒有絕版的概念,絕版就是變成盜印而已),不然我的購書順位向來是原文版>繁中>簡中。

一百七十萬字的套書,譯者翻譯兩三年的話,等於譯者兩三年共賺一百萬。我相信只要公開徵才,一定有人願意嘗試(但我不願意,有比較好賺的錢,我那麼辛苦幹嘛?),畢竟就像一份工作做兩三年,你上班族一份工作也不見得能撐兩三年,不是嗎?

台灣因為書市大幅萎縮,為了省錢,可能會想買簡體版回來壓榨社內編輯或外編。再加上又要配合電影上市,又有時間壓力。

我覺得系美是對翻譯非常有愛的譯者,所以她認為無論如何都應該以繁體優先,我覺得她在這個時間發這樣的訊息很勇敢,基本上像她和我這樣的老譯者應該不會受到「簡轉繁」風潮的影響,我們應該會隨著繁體書的逐漸減少而直接退休,總是有一些書是中國不可能出版(例如我譯的《吃佛》《邱吉爾與歐威爾》),所以她的意見是出於真的熱愛翻譯。(看到出版業有些人在攻擊她,我覺得實在可以省省。譯者可以去接價錢更高的其他翻譯,沒必要執著書籍翻譯,她願意繼續深耕日本文學,已經很難得。)

基本上,我覺得這種有時間壓力,讀者也特別挑剔的書,我是不會堅持繁體優先,我比較在乎的是合譯這件事。我非常討厭合譯,不接合譯案,也很少買合譯的書。這是我個人的小小堅持。

關於繁簡體之間的選擇,事實非常殘酷,從Netflix上的字幕,我們大概都可以看出那幾乎是中國譯者的天下。想要省錢的結果,就是只剩願意低價接案的人繼續燃燒自己撐下去。

今天看到另一篇關於軟體中文化的文章,文中寫道:「現在台灣軟體商不願意花錢,把對岸的翻譯直接轉個碼就拿來用了、文字用法都不是我們原有的,我們做中文化的人很在意這件事,因為翻譯是有標準的用法的,我們都參照微軟的用語。因為Windows是世界上最多人用的軟體,我們要配合它使用者才能看懂什麼意思。微軟有釋出一些標準的詞彙,台灣有台灣的,對岸有對岸的。我們都是用微軟的標準詞彙在翻譯這些軟體。現在都不見了,對岸的用法直接過來了。」

如果連有錢的Netflix和電腦業都覺得繁體無所謂,要窮困的出版業堅持繁體更是困難。像我這種隨時都想退休的譯者,基本上就是跟著繁體一起沒落而已。台灣還是有一些出版社會堅持找台灣的譯者,所以如果真的在乎繁簡差異,購買就是最大的支持。像我自己非常討厭合譯,不買合譯書不接合譯案,就是我表達個人立場的方式,雖然效果非常小,但至少我不會花錢去助長我討厭的事。

其實我每次看到繁簡之爭,我的唯一感想是:幸好我已經快退休了,想進這行的年輕人真的要好好想清楚才入坑。


延伸閱讀:





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轉貼】原來運動很開心

 轉自:有肌勵 - 貼文 | Facebook

9年前,珍珠離婚,成為單親媽媽。以為人生到谷底,卻被確診乳癌。
「我要看我的孩子長大!」為了兩個孩子,她挺過化療,6年後完成三鐵、考教練證照,圓了一個又一個夢想。

#憂鬱的人生
珍珠在婚姻中受挫,罹患嚴重憂鬱和厭食症,體重從生孩子後的72公斤掉到僅剩40公斤,靠抽菸排遣鬱悶。她討厭運動,沒有休閒生活,連到住家巷口都騎車;罹癌後,她戒菸、切除乳房、化療頭髮掉光,失去笑容。

#原來運動很開心
朋友鼓勵珍珠「跑步很開心喔!」帶她參加6公里路跑,她邊「走」邊罵,過程卻發現「那麼多人一起跑步好開心」從此愛上跑步。她從跑兩根電線桿就喘,到跑美津濃9K雙腳發抖「下次不跑了。」結果卻又跑了半馬、全馬,54公里、12小時80公里超馬,因為「停不下來了」。

#和死相比其他挑戰算什麼
珍珠曾溺水瀕死,她突破心理障礙「給自己10年時間」學游泳,第三年終於學會,參加鐵人比賽,考取救生員、游泳教練證照。她周一跳鋼管、週二跑步、周三飛輪、週四跑團訓練、週五游泳、六日比賽。
「我學會堅持,再堅持一下就好,原來我可以做到我想像不到的事。」

#鼓勵你的話
老天爺讓你生病,是想引導你去成為另外一個人。沒有經歷過太辛苦的事,你不會發現自己多有成就,原來我可以做那麼多事,活得那麼精采。
你可以做很多事,學新的東西、幫助人。夢想沒有在催你,要不要發光發熱,是你自己決定的。


=======


今天剛好在Runner's World也看到一篇文章,是專業跑者橫跨美國的跑步之旅。他說川普當選時,他對美國感到很失望,再加上與女友分手,整個人非常低潮,跑完後不僅走出低潮,人生整個變了,也出了一本書。他說從此以後他知道,沒有什麼人生低谷是無法靠「出去走走」走出來的。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運動口罩

以前跑步沒戴口罩時,我很容易因為喘不過氣而昏倒。後來三級警戒開始戴口罩跑步,一開始當然是把原來的龜速再放慢成蝸牛速,大概兩個月後,甚至可以比之前沒戴口罩跑得還快。所以我覺得這是可以慢慢習慣的。



我在跑步社團常常看到很多人說戴口罩無法跑,你一開始就想跑五六分速,當然是沒辦法。另外,口罩材質太薄,也會吸附在鼻子上,那也很難呼吸。



有一種跑步用口罩是醫療級的,透氣,但也很貴,比較不適合用量很兇的。



三級警戒一開始,我是買比較硬的拋棄式材質(非醫療,但有四層。也有醫療級三層的),然後根據這個影片把口罩撐起來,就不需要口罩支架(我覺得口罩支架不夠密合)。另外,我朋友是採用這個方法




基本上,戴口罩運動,口罩一定會濕,也會失去防護力,所以身上一定要再多戴一個口罩,濕掉就換。


後來降為二級,我還是沿用上面那種,但也試用了其他更透氣的運動口罩。那種運動口罩基本上是戴好看的,完全無法隔離病菌。



其中香港的T8最透氣,幾乎跟沒戴口罩的感覺一樣。台灣製的Superace透氣度不如T8,但也透氣,可是跑完會非常濕,完全沒有保護效果。另外,網友也推薦PITTA海綿口罩(他說透氣又好洗)。




基本上,我覺得在空曠地方跑步是不需要戴口罩,但是既然政府規定要戴口罩,我也已經習慣戴口罩,我還是會繼續戴,這樣以後脫口罩時,可以跑得更輕鬆。

(後記)

1. 前幾天搶購了非常熱門的亞瑟士跑步口罩,非常貴,台幣1280,但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戴的效果很好,完全不悶,確實很適合跑步。

2. 網友推薦的PITTA海綿口罩確實透氣又好洗。


疫情的日常

打完疫苗明明已經很久了,本來只有隔天發冷、頭痛、昏睡等副作用,沒想到接下來大概昏睡了兩週。也有可能是因為屏東整整下了三週的豪大雨,雨大到家裡很多東西(例如沙發)已經生菇,大到我某天睡醒連房間裡都淹水了(從窗台流進室內),大到連我家門口的單車道招牌都倒了。


也因為整天下大雨,本來偶爾清晨出去跑步的習慣也被迫中止,上週某天清晨終於有機會出去跑時,整條路的阿北阿桑都問我:「怎麼那麼久沒看到你?」(他們是連下大雨都撐傘出去健走)。


前陣子有一個嚇人的新聞是,某個健身教練在雷雨天戴著藍芽耳機出去跑步,結果被雷打死,現場連地板都裂了。所以雖然雨天跑步非常舒服,現在看到閃電也不敢出去。


但是工作真的很煩,我又找不回以前在家跳DVD的熱情,只想出去跑步,所以還特地搭火車去我家門口的下一站跑。屏東火車自從高架後,底下就變成單車道,有幾公里是不受下雨影響的。當初因為鐵路高架,足足忍受了日夜施工的噪音兩年,但現在覺得有底下的單車道真好。


五月底開始進入三級警戒時,我就覺得今年疫情不太可能解除,尤其看到雙北的狀況,就覺得這可能會持續到柯文哲下台。(媽的,補聲幹!)


戴口罩跑對我這種龜速的跑者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國外封城是允許大家出門運動或遛狗的,因為窩在家裡會悶出病來。雖然說國外比較空曠,但我覺得戴口罩在室外運動,比去全聯那種密閉空間購物安全多了(大家在那裡摸著同樣的東西,摸一摸又放回去)。所以我從五月底三級警戒以來,並未停止出門運動(我覺得運動就是生活),但我已經三個月沒去全聯了。


臉書上的跑步社團有一群非常變態的糾察隊,從三級警戒開始,只要有人出去跑步,即使戴口罩,就會指責別人是防疫破口。彷彿全世界都跟你雙北的防疫一樣爛、一樣人口密集似的。但有些人也很奇怪,明明知道有糾察隊魔人喜歡批評,還是很愛在社團貼出自己跑幾公里的照片,彷彿不讓別人知道自己運動會死一樣。


說到底,運動是只有自己能體會的活動,痛苦只有自己曉得,好處也只有自己知道,無法分享。頂多你可能因為身材或氣色變好,別人看得出來,但最終只有你自己知道箇中的酸甜苦辣。

但我覺得運動是一種日常,不該受到疫情阻撓(但健身房那種密閉又多人共用的空間確實很危險,我也不會去)。少了運動不僅免疫力會下降,心理也會受到影響。我討厭看到那種神經病糾察隊,戴口罩在戶外運動是礙到你了嗎?

別老是想著疫情可能結束,等疫情結束後才脫口罩運動。到最後就是很自然失去運動的習慣,疫情也變成了長久的日常。

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練心


前幾天看到「馬拉松世界」貼出短短的一段話:

「很多人說跑步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修心』...

等你跑了以後,你就會懂!」

底下有人留言:

「可以早睡早起,跑完個人夠累,就無心情理太多閒事。」

「要跑得夠遠,夠久,夠硬,心就越軟。」

我覺得這是我跑了兩年後才有的體會,之前還是只把跑步當成抒壓的工具,現在比較有修行的感覺。跑完後再上網,確實會覺得:「你們到底有完沒完?怎麼會有那麼多美國時間吵這些無聊的事情。」


最近一兩年因為時間有限,刻意把訂閱的媒體都停掉了,因為訂了也沒時間看,看了也沒有多大助益。平常工作以外的時間還是以聽Audible有聲書為主,但聽書也很偏食,除了工作的書以外,80%是聽跟運動有關的書,覺得那是對我最有幫助的。


唯一留下來的媒體訂閱,就只有美國的Runner’s World,它大部分的文章是可以免費看的,但這可能是我唯一每篇看完都覺得有收穫的媒體,所以我就花每月五美元訂閱了。


不過,我覺得,即使我搭時光機回到幾年前去告訴自己跑步有這些好處,我可能也不會相信。這是一種需要時間和緣分去體會的運動,甚至我覺得,要不是今年初第三次昏倒受傷,我可能還無法體會「跑步是修行」的感覺。在那之前,我只想要把速度練得更快,後來就真的只是在練心,但不知不覺中,速度也變快了。

現在再回頭去看一些書,又有不同的體會。

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態度

最近網購了幾家肉桂捲,我覺得印象最深的倒不是他們好不好吃,反而是做生意的態度。


有一家東部的店一直非常跩,很愛用飢餓行銷,只固定時間(例如每週或每月固定某天幾點)、固定量讓人搶購(基本上都是秒殺),而且常在粉絲團罵粉絲或客人的態度不好。我當然知道小店是小本經營,很辛苦,有量能的問題,無法大量供貨(畢竟翻譯也是手工業),但小店還是要有小店的格調。


由於我不是那種喜歡守在電腦前搶訂的人,所以我一直沒訂過那家,也無法評論它到底好不好吃。後來疫情開始,那家店無法現場供應後,終於開放無限量網購。於是,我最近終於訂到了,吃起來的感覺是………非常普通,不會再回購(大家也不要問我是哪一家,口味是很個人的問題)。


相反的,另一家台南的店「夫水二木」,我是在FB上看到有人分享說很好吃,它唯一的缺點是必須打電話訂,而且一次要訂12顆。對我來說,這實在有點困難,因為家裡只有我一個肉桂控,其他人都不愛吃。我通常是在出去慢跑前吃一顆,一週也才吃三四顆,12顆要吃一個月。


但我實在禁不起誘惑,某天就打了電話去預約,老闆的態度實在是滿分,我打完電話、還沒吃就已經被圈粉了。等到真正吃到肉桂捲時,果然就像網路說的很好吃。


由於自由工作者也算是一種個人商號,我當然知道做生意不容易。有本事的商家確實可以跩個二五八萬,反正一定有客人捧著銀子上門。能力普通的商家可能就需要討好客人,但我從以前上班就很討厭狗腿的同事,所以我也不喜歡那種沒實力、只想靠巴結客人來做生意的店家。我覺得做生意就是正正當當,站著賺錢,不必跪著。

不過,我覺得要求基本的禮貌應該不過份吧。態度不好,感覺再怎麼好吃的東西都變得不怎麼好吃了。或者說,客人可能會以更嚴苛的標準來檢視你的東西。


 

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討厭的失敗主義

最近每次在FB上看到「因為高手沒來,台灣這次奧運表現才那麼好」這種機八留言,我就爆氣。只要是用合法的方式贏得比賽,都是有實力的人。高手不可能永遠東方不敗。比賽跟運氣的關係非常大。

 

前陣子看日本馬拉松女神高橋尚子的紀錄片,真的非常感動,她拿金牌那次,最強的對手就是那天剛好拉肚子,但即使那天對手沒拉肚子,我覺得也很難說她的實力拿不到金牌。比賽是充滿變化的,即使開場和中場掌握得很好,但最後也有可能力不從心。

 

我是比較積極樂觀的人,通常會主動遠離那些失敗主義者或消極的人,那種人負能量實在太強了,根本就是衰尾道人,帶賽,離越遠越好。

 

亨利福特說過:Whether you think you can, or you think you can't--you're right.

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

藉口

昨天因為看到一位文字工作者寫的文字:「重訓是一切運動的基礎啊。尤其高齡化社會如果想保持高齡勞動力、減少青壯人口負擔,根本應該全民重訓。我會開始健身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減少以後拖累別人的機率。」,有感而發,發了一篇文

但不論再怎麼正面的文章,總是會收到一些奇怪的留言,比如:

「先把人行道還給行人吧!光是多走路就能改善很多疾病。偏偏台灣是把行人推到車道上去」

你就慢慢等到人行道修好再動吧,其他地方都不能走嗎?學校操場不能去嗎?

也有人留言:

「健身其實某方面是中產階級甚至以上的活動,對於窮人而言那是種奢侈品其實很難全民運動。」

所以我又把以前提過的書又拿出來分享

我覺得「沒有時間」也許可以拿出來當藉口,但沒有錢無法運動就有點說不過去。有一本書叫「你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你根本不需要買任何道具,還有「囚徒健身」也是。

另,這一年多來看了很多運動員的文章和書後,我發現其實拿「沒有時間」當藉口,可能只有剛生完孩子的媽媽在自己帶孩子的一兩年有正當性,其他人就比較勉強。

我看到兩位時間管理大師都是五個小孩的媽媽。當然,把生活過得那麼緊湊非常累,時間的利用永遠是取捨。比如,我現在覺得睡眠比運動更重要,我不會逼自己犧牲睡眠去運動。睡飽了,工作效率更好,運動效果也好。

另外,我最近也從一位很喜歡的斜槓媒體人兼運動員身上學到一件事,她說:

今天一場線上記者會,除了電腦擷取錄,攝影機翻拍,還請夥伴那頭也擷取錄,就是怕發生什麼事,譬如錄到一半檔案壞掉,或者有影響,沒聲音。有時候外景錄影的時候用兩支麥克風也是這道理。如果沒有拍到的話,什麼都沒有,game over。

生活的以防萬一的概念也很重要,譬如以防萬一下午沒有踩到台(這裡是指踩單車),起床先踩一場。下午如果有時間,那就是賺到了,踩兩場,耶。

我現在也是用這種方式偷時間運動,比如最近南部一直下豪大雨,每天停止下雨的時間可能只有短短一兩小時,我就直接丟下工作先去跑步了,不然真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放晴。總之,跑到賺到。當然,工作很煩也是一個原因,我需要逃避抒壓一下。

說穿了,有沒有時間做什麼,其實只是在問那件事是不是你的優先要務。比如現在對我來說,優先順位是:睡覺>運動>工作。所以我很自然就把時間拿來睡覺,能睡就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