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缺乏國學素養,中學時期最痛恨的就是國文課,應該說是痛恨國文課本裡的文言文。所以那時一心希望長大後可以住在國外,永遠與中文斷絕關係。那種對中文的痛恨,可能成了我以前學外文的動力。
豈料,日後竟然成了英翻中的譯者,所以我常被編輯嫌棄的一點是:譯稿用字太淺白。
也因為自己國學素養不好,我很討厭看到文白夾雜的翻譯書或中文書或文章,總覺得作者或譯者到底在賣弄什麼,講人話有那麼困難嗎?文白夾雜真的很干擾我這種粗人的閱讀。
然後,我剛剛看到焦元溥評一篇FB文章時寫道(那篇文章是有關《媽的》字幕):
冥想遊他處 凝思按綠鈕
這能讓指令看起來像"咒語",我覺得很好。如果這10個字都覺得"文言",那...... 🙁
(難道哈利波特已經算文言了嗎@@)
我覺得文青的世界果然是跟我們這種粗人離很遠,所以那是白話文嗎?大家平常都是這樣書寫與說話的嗎?
這讓我想到去年一本非常紅的本土暢銷書,廣受各界推薦,但我每次在網路上看到作者的文章,就覺得頭大,很多用字我根本不知道意思也不知道發音,還要複製貼上教育部字典查一下,博客來上有眾多好評,僅一人寫道:「啊,文筆真的讓人頭痛!這...不言不白、不古不新,很拗口,雖然努力想看下去,但真的很辛苦,我愛看余秋雨、莫言、哈金的書,也看柏楊,都不會有閱讀困難,這個文筆....果真"老派",不是我的菜,抱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