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VHS影片


今天整理雜物時,發現上個世紀在美國買的VHS,現在連看的機器都沒有了,還留著做什麼?而且也沒有中 文字幕,送人也沒用。(這還只是VHS的部分,VCD和DVD至少有三四百片吧,真不知如何是好。)


右下角那片卡通,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我大四修日文課買的,我記得那好像是上課內容。


十幾年前買《南方四賤客》回國,是因為台灣還沒播,但實在太好笑了,特別買回來給我弟看。


另外,Mallrats和Clerks是我最喜歡的導演Kevin Smith導的(他的片子都很爆笑),他還有一片很棒的電影是《Chasing Amy》(愛,上了癮),基本上我只要喜歡一個導演或一個演員,就會把他或她的作品卯起來看一遍,例如江角真紀子的電影和日劇,我幾乎很少錯過。


有誰想要這些VHS的話,請告訴我,我可以免費寄送。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伸展運動


本來我運動完後不太做伸展運動,但是看了這篇以後,開始改掉這個壞習慣。

我以前的錯誤觀念,那就是我完全不做拉筋舒展也不按摩舒緩。你問我幹嘛不做呢?其實就跟很多人一樣的想法,我認為「那不重要」,卻不知道疏忽的後果會有多嚴重。

不過試了一些方法以後,我覺得兩種方法效果最好。

一個是類似下面的泡沫滾軸。




另一個是簡單又便宜的Y型滾動工具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美味關係》



我是讀完茱莉亞的整本傳記《Dearie》以後,才開始看《美味關係》(Julie & Julia)這部電影。基本上編劇是把名廚茱莉亞.柴爾德的生平,和另一位作者茱莉.鮑爾的故事合成一部電影(茱莉在一年內,煮完茱莉亞的成名作《掌握法國廚藝》裡524道料理,並在部落格上記錄,後來出了一本書)。


這當然是一部談美食的電影,但與其說這是部美食電影,它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愛情電影(浪漫但不肉麻),描述兩個成功女人的背後有兩位全力支持她們的老公。


男女演員都演得好。梅莉史翠普一如既往,根本是茱莉亞附身,講話和舉手投足幾乎和茱莉亞本人一模一樣。沒看過茱莉亞烹飪節目的人可能會覺得很怪,但你去YouTube搜尋一下她古代黑白的烹飪節目,就會發現她演得像極了。


另一位女主角艾咪亞當斯則是甜美到讓很多人看完電影後,直接去買書(但anobii上惡評如潮)。導演Nora Ephron導得更好,她本身就是美食家,又擅長浪漫電影,把食物和愛情結合得恰到好處。


看DVD的好處是有精彩的幕後花絮(他們為整齣戲蓋了十四個廚房!!!法國的場景很多是在紐約拍的)及演員、編劇、導演現身說法。如果說整部片是四顆星,幕後花絮又為整片添加了一顆星。


當初看茱莉亞的傳記時,雖然全書也是在講她非常特別的生平(二次大戰期間在中情局服務,期間曾待過四川,喜歡中國食物。三十好幾才開始學做菜,後來成了美國的傅培梅),但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夫妻倆的關係,簡直是天作之合。


茱莉亞在遇到保羅以前,她可能已經覺得寧缺勿濫,大不了當一生的老處女(尤其在我阿嬤那個年代,三十幾歲還沒結婚,大概也嫁不出去了)。而保羅歷經之前的情傷以後,可能也沒再想過會遇到更好的女人。但是緣分就是那麼奇妙,讓他們兩人在二次大戰期間相遇、短暫分開又再次相逢。茱莉亞自己也說,要是沒有保羅,就沒有她那樣風光的一生。基本上那本傳記是他們兩人的傳記,沒有保羅,就沒有茱莉亞。


我應該找機會把導演Nora Ephron的書和電影都看一遍,她真是難得的才女,可惜去年過世了,只能緬懷舊作。


另外,茱莉亞為了排解毫無目標的生活,與友人合寫那本食譜,辛苦實驗多年,終於寫成,也改變了她的一生。茱莉為了掙脫生活的低潮,完成一年524道料理的壯舉,因此擺脫低潮,也開創了新的人生。當人生陷入低潮或無解時,記得給自己訂一個看似瘋狂的目標,也許會因此開出意外的成果。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長壽超人



厲害的老婆婆,放上來勉勵自己。


去年在運動還沒變成習慣以前,偶爾會想要偷懶,但很巧都在那個時候讀到或譯到很勵志的個案,讓我繼續堅持下去。


有人說習慣的養成需要二十一天,但我覺得運動習慣需要更久的培養時間。不見得需要天天運動,但至少要培養三四天不運動、就覺得不太對勁的習慣。


在還沒養成習慣之前,多看一些實例是幫助自己堅持下去的方法。

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TED與我

最近一兩年接的書,和TED影片很有緣。有時候覺得冥冥之中那些書也在引導我人生的方向,在我覺得心煩意亂時,讓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



這三本書都還沒出版,這裡先放上影片,第三本有關醫療的書對我影響最大,尤其是在世局紛擾下,看完狗屁叨糟的新聞時事,對人性感到失望以後,每每在翻開此書時,又對人性產生一些希望。它也讓我想起多年前看的《搶救心跳:心臟名醫羅恩的治療藝術》(The Lost Art of Healing),同時勾起我多年來對中醫的興趣(雖然那本書講的是西醫,但提倡的是慢療法和人性)。



不知為何,從小超愛中藥味,以前連住大學宿舍都會燉中藥,後來出國兩年,在美國中西部比較難取得藥材,還請中藥房把中藥製成中藥丸帶出國。回國後,即使上班很忙,我還是會自己燉中藥,直到現在還是如此。



前陣子運動時,經常經過一家很奇妙的中醫診所,外觀看起來像藝廊,裡面生意超好的,結果上網一查,才發現那是全台知名的中醫診所,聽說很多人遠從台北下來,還有黃牛排隊掛號,網路上還說「每天有限額看,現場掛號:有人前一天晚上8:00去那等隔天8:00掛號看病,也有人請工讀生1000元去現場排隊掛號,當天現場掛號5分鐘就額滿。」



這又讓我想起多年前,慢性蕁麻疹困擾我好幾個月,於是我在朋友的介紹下,在台北看某位超超超有名的中醫師。我冬天早上五點多去排隊(天冷起床很痛苦),結果已經有一些人在排了。他不看健保,只看自費,看一個患者的時間大概不到五分鐘(先由徒弟問診,大師只看三四分鐘)。但是那位大師應該是我這輩子見過氣色最好的老人吧,好到我覺得他簡直像個神仙似的,相貌相當祥和,氣色紅潤。不過,最令我震驚的是,去年竟然在新聞上看到他過世的消息,才七十二歲,我以為他會活一百歲啊。


廢話不多說,來看影片。






Victoria Sweet - The Efficiency Of Inefficiency


後記(2013/9/7):

昨天另一位作者也貼出TED演講,這本書將在幾天後出版。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挺身而進》(Lean in)

前年翻譯《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以前,其實對她不是很熟悉,只知道她好像運氣很好。但我們往往看到人家幸運的地方,不知道別人背後經歷過或努力過什麼。

她的學經歷確實非常傲人(哈佛經濟系和MBA,麥肯錫,世界銀行,財政部,谷歌,臉書),再加上她有恩師一路提拔,感覺平步青雲。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她的恩師桑默斯(美國前財政部長,也是目前聯準會主席的熱門人選)為何那麼願意提攜她。

《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裡有稍微提到一點點:

桑默斯接受《紐約客》訪問時提到,他曾叫桑伯格去研究一九一七年俄羅斯抒困案的成效:「多數學生的作法,是到圖書館翻閱一些談俄羅斯歷史的書,然後回來告訴我,這個議題可能沒辦法研究。桑伯格的作法是聯絡理查.皮佩斯。」皮佩斯是哈佛大學的史學家,專門研究俄羅斯革命,「她找他談了一個小時,記了詳細的筆記。」隔天讓桑默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你可能以為她的履歷那麼耀眼,找工作應該很輕鬆。在《挺身而進》(Lean in)裡,她寫道,她離開財政部後,轉往矽谷找工作,本來她給自己四個月的時間找工作,結果找了快一年,碰壁不少,後來進入當時規模還小、大家最不看好的谷歌。

說起來,我跟她的緣分不只上面兩本書,在另一本九月要出版的書中(書名未定),她又出現了。經過谷歌和臉書的鍍金,她的財富也大幅飆漲,那本書是探討富人致富的各種方式(桑伯格是歸在「應變類」裡,因為她加入谷歌和臉書都是在大家不看好的時候)及貧富差距的隱憂(等書出版再詳細介紹)。

我覺得《挺身而進》不僅適合女性看,裡面提到的一些職場應對經驗,其實男女都適用。這本書在尚未出版以前受到的批評,可能跟虎媽那本書不相上下,因為很多人未看先批評,或是斷章取義。以她的知名度和財富,其實已經不需要藉由出書來成名,但她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用書的收入成立基金會,幫助其他女性,我覺得相當難得。

這本書也曾獲得麥克・路易士的推薦,希望您也喜歡。有興趣可參加出版社的試讀活動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Jackie Warner

去年的運動主要是以室外快走一萬步和DVD輪替,DVD主要是跟著鄭多燕和Jeanette Jenkins做,效果都不錯。


後來覺得鄭多燕有點不夠力,改換成Jackie Warner。Jackie的DVD真的很適合訓練肌肉,每次做完都流汗流得很痛快,本來我只有兩片:Power Circuit Training30 Day Fast Start。都可以做足四十分鐘,啞鈴也從剛開始一手五磅,換成一手三公斤。


這幾天從Amazon寄來的Xtreme Timesaver Training,整個把我打回原形,挑戰第三次才真的做完。上網一查,才發現這片真的比較操,很多平常有運動習慣的人都做不完(基本上Jackie那種身材根本是外星人)。


傳記

上圖是幾年前翻譯《佛洛依德與納粹》以前,為了多了解這位老杯杯而買的書(翻譯完後,終於瞭解他不是怪怪又色色的老杯杯)。

中圖是為了未來某本書先做功課而買的書和DVD,我很喜歡傳記類的翻譯,基本上是個傳記控。

下圖就是前陣子因某本書的作者大量引用珍奧斯汀的作品而蒐集的書,其實我完全不是珍迷,也希望以後不要再遇到了。


(最上面的DVD是她當初主持煮菜節目的復刻版)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近期工作三兩事

一直以為我這輩子可以不需要瞭解Android,但有時候,工作就會逼你去瞭解一些生活中不會碰到的東西,這應該是件好事。雖然不是果粉,但是iPhone用起來很習慣又簡單,完全沒有理由想要更換。


前幾天突然想到,每年似乎都會買到一種讓我覺得物超所值、受用無窮的電子產品。2008年是Toshiba R500羽毛機,2009年是kindle,2010年是iPhone,2011年是九陽豆漿機,2012年是Sonicare電動牙刷,但今年到現在還沒出現。(iPad沒在裡頭,因為我覺得iPad不適合文字工作者。如果我不是文字工作者,或許會覺得它很方便。我現在覺得,與其買iPad,還不如買台Mac Air。)


另外,工作也會逼我接觸比較老的英文,這對我來說真是千百般不願意(之前提過了還不只一次)。最近不知怎的,又經常在書中碰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於是想起買中譯本的念頭。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大一經濟學的老師幫某版《國富論》寫了序,他說:


記得剛進入台大經濟系,我就興沖沖的到圖書館借來原著(當時還沒有通俗的譯本),想一窺這個號稱「經濟學之父」的代表作。結果看來看去看不懂,不久,忙別的事就把它忘了。一別三十年之後,我才認真重讀《國富論》,而且赫然發現,亞當.史密斯是在五十歲時完成這本巨著,就是我讀它的年紀。


古文真的不是那麼好理解,所以幾個月前某出版社找我翻譯珍奧斯汀時,我就推辭了,我知道自己沒辦法譯得比市面上其他版本好。不過,說到底,我對non-fiction的愛比fiction多很多,這點跟多數譯者剛好相反。我覺得non-fiction裡學到的知識比較多,也比較適合我資訊焦慮又愛查資料的性格。

======

8/8 後記: 原本以為《國富論》這種十八世紀的古書又厚又貴,應該沒什麼人看,沒想到收到書時,發現版權頁寫26刷。更誇張的是,我的anobii上竟然有10位鄰居有這本書,大家平常都啃那麼硬的書啊。

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投資類書籍

上個月,一家合作多年的出版社突然說公司內部做了組織調整,未來會大幅改變出版策略,所以要收回已經簽約的書。由於那本書還沒開工(即使開工了,他們也會補償我已經翻譯的部分),所以當時我回信謝謝編輯告知。


上次發生類似的事,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所以我覺得有點不太妙。過了幾週,編輯說她要離職了,因為公司的出版事業暫停,我覺得很遺憾,又少了一家合作多年的好公司。


這家公司說起來不僅付款快(都是一次付清),出版的書也讓我受惠很多。如果說我在投資上有什麼斬獲,大概都要歸功於這些年來持續翻譯他們的書,讓我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犯一般投資人常犯的錯。就像投資高手肯恩・費雪說的:「投資績效要好,三分之二靠的是避免犯錯,三分之一靠的是投資正確。」


很多投資書會一直強調同樣的道理,一般投資高手除非持續複習,不然也很容易陷入人之常情,犯下常見的錯誤(買低賣高說來容易,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


我比較幸運的是,翻譯的同時,書也一再提醒我同樣的事,所以危機入市,或是巴菲特說的「別人恐懼時,你應該貪婪;別人貪婪時,你應該恐懼。」對我來說容易許多。


我一直很喜歡翻譯投資類的書籍,希望將來可以持續多接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