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在聽別人講話時,並未用心理解對方所說的,只是一味想著自己待會要如何接話。換言之,他們若不是在說話,就是在醞釀下一句要說的話。他們向來用本身的思維模式去過濾每件事情,也總是依自己的人生經驗去解釋別人的作為。」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第一篇是底下,我覺得范小姐挺會做新聞主題的
我很喜歡底下這個留言:
我認為亞裔跟非洲裔比起來,在各方面都不是弱勢啊。會有這樣的錯覺,是因為亞裔是少數,也被種族歧視,可是,跟平權法案要保障的弱勢,根本沾不上邊吧。
所以,少數並不直接等弱勢,還是要看各方面的客觀條件。真要說,亞裔在 hollywood 方面才弱勢吧。
我覺得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每個人都只看到自己少了什麼。而且在同溫層裡面,身邊都是跟你差不多條件的朋友,只看得到為什麼別人比我好,卻看不到有更多人在這個社會上比自己辛苦。
第二篇是:【劉宏恩】頂尖大學的光環與迷信
看到富豪一副「我有錢都是我努力來我應得的」的態度,你會感到一陣噁心,但是講起自己能夠念頂尖大學或是考上國考,卻能臉紅氣不喘的表示「這都是我用功讀書我應得的」,沒有想到這裡面有多少是先天社經條件和老天爺賞好運給你,在我看來其實是同等噁心。
第三篇是:沒有人從積極的角度看待成人旅館,所以我決定做這件事 | 都築響一。
這篇真的是太妙了,從頭到尾我都想畫驚嘆號。整個網站根本就是奇人大彙集,可以出好幾本書。
如果房間裡的藏品不是Versace,而是一千本一萬本書,你不會認為他們很傻,他們看起來反而很聰明。如果是唱片,而不是書,或許就沒那麼聰明。如果是奢侈品,那就是在底端,很傻。 人們在討論這些收藏者時,就給他們分了等級。如果你所有的錢都用來買書,會受到尊敬。如果把錢都花在奢侈品上,就會被嘲笑。 但是我認為這其實是一樣的。這不是形象或是否聰明的問題,而是有關快樂到底來自什麼。你有一樣十分熱愛的東西,不論是什麼,獲得的快樂是一樣的。
最後以我同學的真人實事作結
A說:「拿到這張發票,我可能是要發了?」
B說:「就三三八八久久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