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雜記

他曾經受訪指出,在他的評論生涯早期,他很享受這種力量,「像是獵人擊殺一支水牛」,然而他卻逐漸感到困擾。「如果我寫一篇《復仇者聯盟》電影的負評,漫威仍會繼續存在;但如果我寫一篇餐廳負評,我很可能只是因為自己的美學見解讓40個人失業。」於是他傾向不寫那些他不喜歡的餐廳,而當他非常喜歡一間餐廳,他會確保讀者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也讓我知道有個紀錄片線上串流平台「giloo」,終於不需要再苦苦搜尋紀錄片。我很喜歡看紀錄片,對影集和院線片反而喜好就少了。曾經為了看某些片子而註冊及取消Netflix兩次,Netflix和Amazon是我見過最阿沙力的公司,二話不說,取消訂閱馬上停止,也不扣款,之後不會再一直煩你。Amazon的Prime甚至還會全額退費,根本就是佛心來著。

但我訂閱《紐約時報》的經驗很差,訂閱時說很容易取消,想取消時,不僅連結很難找,找到連結,還要跟客服解釋為什麼要取消。我應該不會再訂了,反正Audible的會員本來就可以免費《紐約時報》。

======

後記:有人說上面那段是「隱惡揚善」,我覺得不是,重點是「我很可能只是因為自己的美學見解」。很多人總覺得自己是善惡、美醜或道德的標準,喜歡說自己嫉惡如仇(結果自己不知做了多少噁爛事)。甚至有人會把這個和「抵制味全會影響味全員工生計」之類的事情混為一談,我覺得這是兩碼事。我想引用貝佐斯的話:「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


延伸閱讀:後休刊生活|如果你是個廢物——不想工作大使黃麗群的工作心得
引文:「我的意思是說,很多人既要名聲清高,又要在底下撈錢;表面上做出高潔的樣子,但私底下吃相和狗吃垃圾一樣,對吧?」師太還是動怒了,抽換詞面譬喻連發:「又要賺,又希望人家以為他是雪山白鳳凰,世界上哪有什麼好處都被你佔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