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有見過葉先生,他不用網路,我們是以樸素的電話或信件往來。每次經過台電大樓,總向上望一望,那兒可是有個台灣科普翻譯快手呢。 葉先生不用電腦,是用綠色六百字稿紙以鋼筆寫就譯文,而且神奇的是,修改極少。我很喜歡改葉先生的稿,因為他的中文極好,改完的成品讀來流暢,編輯起來相當有快感。蘇老師化學系列也拜葉先生所賜,好讀極了。
我學生時代已經有網路,所以從以前在美國讀書跨海接台灣資策會的翻譯案開始,翻譯時查資料都很方便,那時還沒有網路字典,所以家裡的紙本字典有上百本(各種語言和主題)。
我完全無法在沒有網路下工作,家裡只要網路斷線就很慌張,所以特別佩服上個世紀的譯者。我覺得沒有網路我可能不會做翻譯這個工作,因為不查證資料或查不到資料很不踏實,甚至令人心慌。
在我從業近二十年間,網路的出現對翻譯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僅查找資料方便,後來還有網路字典,甚至還有網路輔助翻譯軟體(雖然我用不習慣,還是習慣人腦翻譯)。
但我在想,那些抗拒使用網路的譯者,是不是後來因此遭到市場淘汰。他們的工作能力無疑是優秀的,但因為工作方式沒跟上時代,就被淘汰了。
我曾經跟一位插畫家朋友討論過這件事,插畫和漫畫以前也是手畫,後來有了繪圖板就快很多,但朋友說,他有一些朋友完全不用電腦,也不上網,後來案子青黃不接。
最近看《21世紀的21堂課》,裡面提到一些對未來的想像,哈拉瑞真的是一位很妙的作者,他可以把很多看似無關的題材結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很博學,而且擅長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