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觀影:《海闊天空》

只有一天免費線上看,我覺得很好看,台灣很難得有追蹤20年的紀錄片,很適合搭配BBC 2012年的記錄片《56UP》看(不要亂聽網路上的評論,那才不是講階級世襲的影片)。人生各種選擇,各自精彩。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說書


其實圖中那三本書跟我完全無關,都不是我翻譯的,所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讀者會來問我這些問題。不過那三本書我都看過了,確實都是好書,可見讀者都是很有求知慾的人。

其中第二則留言特別有趣,我從來沒聽過對岸的說書節目,所以不知道他們的厲害。我知道羅胖很紅,但因為他長得太醜XD,我就沒辦法聽下去。

昨天看到另一篇文章,開始對這個萬維鋼非常好奇
不過萬維鋼只針對目前最新出版且值得推薦給大家看的英文版新書。
你猜猜,在聽了2~3個月精英日課第2季之後,我的感想是什麼?
我要回頭訂第1季的精英日課。萬維鋼的「精英日課」專欄,就算是過季了,我都寧願花錢訂閱。為何?
萬維鋼是我目前知道的說書人中「最強」的。
於是我馬上下載了幾集,利用空檔聽,我覺得他確實講得不錯,條理分明。而且「得到」的APP也設計得不錯,幾乎跟國外的有聲書差不多,也可以加速播放。價格乍看之下不便宜(一季近台幣1000元),但我覺得換算下來相當超值,所以我就訂了兩季,雖然他講的書裡,有些我看過了,但我覺得聽他說書有不同的感覺。

========
後記:

連續聽了一週的萬維剛後(有兩季,亦即兩年),我真的挺佩服他,尤其一些本來覺得很無聊的書,他也可以談得很有趣,再加上他都是談當時還沒有中文版的新書,我覺得很厲害,難怪訂閱的人有12萬之多。

至於他說書會不會影響我買書,我覺得那就像在問:編輯去廣播電台打書會不會增加銷量一樣。講得好當然會促進你買書來看。而且有些書我已經看過,依然聽得津津有味。

p.s. 我大概是以一天聽完兩週日課的速度在聽(一本書講一週),但不影響我平日看其他書的進度,因為他的速度可以調快到1.5還很清晰(但1.25的速度剛好),而且很適合做雜事時聽。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改變的勇氣

一直很喜歡中年轉業、從零開始的故事,總覺得那種人充滿了行動力,至少有勇氣放手一搏。很多事情不踏出第一步,根本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那天看完這個故事後,就下單買了她的起司,今天收到,覺得好好吃~~~~~~



延伸閱讀:嚐一口她的乳酪,品味四十歲後「慢慢弄」的自在:媒體人的起司夢
「日義職人文化真的差很大,日本人做事一板一眼,師傅說什麼都只能回:『是!』但做起司對義大利人而言,就和呼吸一樣自然,隨性而放鬆。工作間不時傳來唱歌、交談聲,莫札瑞拉捏得不漂亮,重來就好。」Isabella說,在日本的學習更像是個性的修煉,學習職人該有的精神及工作態度;而義大利則是學習製作乳酪的傳統與技術。
看完覺得想學義大利語,或許是因為年紀大了,愈來愈喜歡義大利人的生活態度 。

延伸閱讀:Liza Avelino是一名在香港工作21年的菲律賓籍家務助理,她靠存錢和假期,成了第一位征服喜馬拉雅山的菲律賓家務助理。【征喜馬拉雅山的菲傭】周工時66 爬樓梯當訓練

這篇看了也很感動,尤其喜歡她開始爬山的契機。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重力毯


我是個受書本影響很深的人,尤其如果我又翻譯那本書,影響更深。

去年譯完《愈睡愈成功:揮別疲憊的生活,從充足睡眠開啟自信人生》以後,我就非常在乎睡眠。只要睡飽了,不僅心情好,覺得很多困難也不是那麼難了,工作起來也更有勁。

後來今年年初,看到作者在FB上分享一篇文章,談到重力毯的Kickstarter募資活動,當時覺得半信半疑,但因為很貴(含運費大概要200多美元),所以沒有動心。

後來前陣子看到另一個專門介紹實用工具的部落格又再次介紹重力毯,他說真的讓他睡得更好。

I toss and turn trying to fall asleep. Heard about this weighted blanket and gave it a try. WOW! Immediate improvement as the weight settles me down to a calm, relaxed state. And during the night if I get up, puts me right back into deep relaxation.  
基本上我從小就很愛冬天,因為可以蓋很重的毯子,覺得很有安全感。所以看到上面的推薦後,我的購物魂又出現了。根據經驗,Kickstater上有的東西,淘寶上一定有,而且價格通常只有一半或三分之一,又不必等出貨。

由於太窮,買不起Kickstarter的原版,只好買淘寶上的山寨版,但淘寶上的山寨版基本上就是美國委託製造的原廠。

我是買:

但因為很重,從大陸到台灣的運費是160人民幣,幸好沒被課稅,最近課稅抓很緊。所以總共花了760人民幣,大約是跟美國買的一半價格。

底下是蓋一週後的感想:

第一天覺得睡起來太重,後來我發現原因了。一是我底下又加蓋我自己原有的毯子,所以總重就不止七公斤,拿掉原毯子後,重量剛好。二是南部沒那麼冷,所以半夜會覺得太熱而醒來。

但這幾天天氣比較冷後,就蓋得很順,很快就睡著了,也睡得很久。基本上,東西的品質非常好,被套摸起來舒服,也不像美國亞馬遜上他牌產品的評論中說的會露料。


但至於推不推薦,我覺得這畢竟不是便宜的東西,除非你真的有睡眠困擾,已經走投無路,可以花錢試試這個,不然我覺得這可能不適合每個人,但我自己還滿喜歡這個產品。

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獎項的意義

以前我一直覺得《開卷年度好書》不關我的事,一來是我接案不太挑書,完全是隨緣,時間配合就接。二來是我覺得各種「選書」的肯定或遺漏,都無法反映出我對案子的投入。

直到前幾年《慢療》獲選為《開卷好書》,我突然對獎項多了一種認知。當然,上面的想法還是沒變,《慢療》獲選其實對我(譯者)的意義不大,雖然它確實是當年我最愛的書。

這個獎對台灣的編輯和美國的作者是非常大的肯定。這是作者的第一本書,也是第一本賣出的國外版權,後來因為台灣得獎了,大陸也買了版權。

我不知道這本書賣得如何,獲選為年度好書不見得可以帶給很多人好處,但它肯定了曾經為它付出心血的人,也讓它「或許」有了第二春,可以再多賣幾本。

然後,昨天看到臉友的貼文,我突然覺得很想哭。我覺得我們對書的很多愛,是很多人看不到的,我們做書其實是為了分享,是一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感覺,但即使無法眾樂樂,依然很獨樂樂。




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心態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裡提到的書,台版叫《心態致勝》)。裡面有這麼一段:

「我比較喜歡和有進步的人聊天,這倒不是勢利眼,而是和他們聊天非常愉快。他們多半會熱情地介紹自己的「發跡」經驗,大家互相交流最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共享,一起展望美好的下一年。和喜歡抱怨的人聊天則相反,就像吃到一隻爛橘子,又酸又澀。」

想起去年此時參加畢業二十年的同學會,完全就是這個感覺,那些從大學就很愛抱怨的人,二十年來就是過著愈來愈爛的人生。

我覺得這是我愈來愈討厭上臉書和推特的原因。社群媒體真是充滿負能量的地方。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You are what you read

喜歡看大家在留言底下分享的年度好書。
看到讀者出現,或是有共同讀書品味的人,是一件開心的事。




You are what you read是真的,那些書也許當下不會改變你,但是會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感謝以下的好書帶給我豐富的一年。

我的年度好書(我自己翻譯的就不列入了,底下都是我今年看過非常喜歡的書)

1. 《馴字的人》小寫創意∕虹風(沙貓), 李偉麟, 游任道, 陳安弦
2. 《給大人的人生翻轉學》木馬文化∕芭芭拉‧歐克莉
3. 《刻意練習》方智/安德斯‧艾瑞克森 羅伯特‧普爾
4. 《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時報出版/卡爾‧紐波特
5.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天下雜誌/土井英司
6. 《欲罷不能》天下文化/ 亞當.奧特
7. 《矽谷潑猴》高寶∕安東尼奧‧葛西亞‧馬汀尼茲

====底下尚無中文版,但明年可能會有吧

8. 《Word by word》Kory Stamper
9. 《WTF: What's the Future and Why It's Up to Us》Tim O'Reilly
10. 《Peak Performance》Brad Stulberg and Steve Magness

=====(底下非今年出版,但相見恨晚)

11. 《增強你的意志力》 經濟新潮社∕羅伊.鮑梅斯特、約翰.堤爾尼
12. 《運動改造大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野人∕約翰.瑞提, 艾瑞克.海格曼
13. 《身為職業小說家》時報∕村上春樹

真要從我今年翻譯的書中選一本最喜歡也最受用的,那絕對是《烏托邦的日常》,而且那本書是我還沒接到案子以前就看過,還到處推薦給朋友的。所以前前後後連同預習翻譯潤稿,總共看了五遍以上。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轉行的難易

也許我幸運之處在於,我的第一份正職工作就在出版社(而且是編輯),1993~1998都在出版業,2000年正式進入網路產業,起點是博客來網路書店,而2000年開始也斷斷續續的在寫部落格(長壽的非知名部落客)如果以一個網路工作者來說,內容的經營對我來說並不陌生。

我不認識他,我只知道他是很資深的部落客。

常看到一些編輯抱怨「出版圈」跳不出去,不知道如何跳出這個夕陽產業,但我一直覺得編輯是一個非常容易轉行的職業。

身為曾經轉行三次的人(IT轉金融,金融轉譯者),其實我一直覺得轉行是不受背景限制的。你的想像力在哪裡,你的潛力就在哪裡。年紀愈大要打掉重練一定更難,但是想要跳得更高,往往需要深蹲,我們偶爾都需要歸零,重新開始。雖然我不覺得現在當譯者就比以前好(收入肯定沒以前多),但至少是我想做的。

這兩年,有好幾位認識的編輯都轉行了,其中有三個已經考上瑜伽老師的證照,而且都活得非常快樂,我為他們的決定感到開心。

同場加映另一個勵志的例子:教師撿破爛 年收千萬 辭職捨90K高薪 夫妻轉行做回收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估不準的字數

在有電子書的情況下,可以知道英文字數,就能估出譯成中文的字數,通常估出來和最後成品的差距不會差太多。

沒有電子書時,光看頁數很難估字數。手邊一本年代久遠的書,250頁,沒有電子檔。編輯當初跟我說:「這本雖然字數不多,但在翻譯轉換上可能需要花比較多的心思。」所以我抓了三個月的時間。

我本來想說頂多15萬字吧,結果是逼近19.5萬字,我的臉都綠了。骨牌效應永遠出現在你措手不及的時候。

最近很多編輯為了做明年的出版彙報,紛紛要我先把明年才交稿的書先翻譯一些出來。再加上一些舊書改版,有新增內容需要補譯(例如《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年底要改版了),所以整個十月和十一月,簡直像被五頭馬車同時拉著。


一般來說,英文字數除以0.58大約就是翻譯出來的中文字數。有些人可能譯得較簡潔,有些人譯得較繁瑣。0.58是我多年來大致維持的比例。所以某雜誌社去年說要改用英文字數計價時,對我來說反而有調高稿費的效果。

聽說,雜誌社改採英文字數計費,是因為有些譯者的譯文會灌水,但採用英文字數計費真的可以杜絕灌水嗎?我很懷疑。我覺得稱職的譯者不會為了區區那點小錢犧牲文章的簡潔性。況且,一篇雜誌文章頂多就一萬字多一點,是要灌到什麼程度。我二代健保被多扣2%都懶得計較了。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韓文學習:Part 5

去年十二月底開始自學韓文,自己看書學了一兩個月後,開始使用免費的Memrise(桌機版),每天學37個單字或片語(大概每天十分鐘),七個月後,終於累積一千字。



由於韓文和日文很像,再加上韓語有些讀音和中文及台語很像,一直想找歸納字典,把相似的字歸納起來,學起來比較快,但台灣好像沒有(?)。八月上Kobo買電子書時,發現有韓國人出了,雖然只是單字本,但還是覺得聊勝於無 http://www.corevoca.com/



自學近一年來的感想是,日文實在跟韓文太像了,會日文的人不學韓文非常可惜,會韓文的人不學日文也非常可惜。

今年最大的收穫有兩個
1. 學了韓文
2. 把冥想變成每天的習慣


雖然今年在趕稿中度過,但覺得還是有收穫和成長。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第N專長

最近幾年,每次和朋友或以前的同事見面,大家都會問我:現在還有人在買書嗎?今天連我媽都問我這個問題。

這個月譯到一篇很難的雜誌文章,翻譯時,查了很多資料,也問了朋友,忍不住想放棄,但後來還是硬著頭皮譯完了。交稿時,忍不住跟編輯說:「這是我譯過最難的文章。」編輯笑笑回應:「能讓你說出譯過最難的文章,真是不容易。不過,我們大概明年二月就要停刊了,所以發稿可能到十二月,請妳再幫忙兩個月。」

收到這樣的回信,頓時覺得悲傷。

出版業確實已經不景氣好幾年了,首刷量持續下修。以前是一刷三千本,現在聽說變兩千本。不過,早在十年前,我接過一家出版社,他們其實一刷才一千本。


以這幾年出版社拼命出書的狀況來看,對譯者來說,工作量幾乎不受影響,只是稿費很少上漲。但這種拼命出書、卻沒什麼人買書的現象究竟能維持多久,沒有人知道。

不過,翻譯這種工作,其實不限於出版業,而且我也覺得沒必要把自己侷限在翻譯這一行,所以我不太緊張,就是以平常心看待。或許出版業沉沒的時候,我也到了該退休、發展第三專長的時候(如果翻譯算第二專長、以前上班做的事算第一專長的話)。

這件事其實在去年翻譯《大退場》時就已經想了很多,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又再度想起這件事
鈴木一朗曾說過想打到至少50歲,他自認現在還能為球隊做出不少貢獻,不過最近更換經營團隊的馬林魚,還沒決定是否要和鈴木一朗續約,對職業運動生態再瞭解不過的鈴木一朗說道:「就算你自己覺得還能打,當沒有球隊要你時,就是沒球可打了。 
然而鈴木一朗依舊保持積極態度面對未來,在別人為他決定命運之前,他必須先過自己這一關,他說道:「我想要挑戰自己還能不能繼續站在最高層級的舞台,這其實是我和自己的決鬥。」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未來


我喜歡同時看好幾本書,最近同時看《人類大命運》、《必然》和歐萊禮老闆剛出版的《WTF》很有趣,三個人都是在講未來。第一個很有想像力,第二個很無聊,第三個很務實(畢竟他專門出工程師看的書)。

第三本不知道是哪家拿到中文版,我追蹤他的帳號很久了,所以很早就預購了這本書。這本書一開始有點講古的味道,但後來愈聽愈覺得他看得很遠、也很廣。

非常喜歡WTFFFuture)裡他分析未來的方式,其中提到他和亞馬遜貝佐斯為了「一鍵下單」的專利所引起的公開爭執與和解,我覺得兩人都非常厲害,都是看得很遠的人。

理工背景的人應該會特別喜歡《WTF》裡的東西。看《人類大命運》時,總覺得作者應該去寫科幻小說,應該會很幽默。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書與人的緣分

最近工作上發現一件很妙的事,編輯寫信來問我有沒有興趣翻譯一本書,我看到那個書名覺得非常熟悉,馬上去搜尋gmail,發現十年前同一個編輯曾經要我試譯過那本書,而且試譯過關了,但後來因為遇到金融海嘯,她的老闆評估那本書的出版費用太高,所以臨時決定不出了,沒想到十年後又出現了。

我回信告訴編輯,並附上十年前我們之間的通信截圖(如附圖),編輯說她自己都忘了這件事,連她看自己寫的信都覺得很陌生XDDD

不過,這本書因為要配合某個設計展一起出版,我的時間無法配合,終究還是沒有接(那本書可能譯完會少一年的壽命,非常難)。


書和人的緣分真的很奇妙。總覺得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強求也沒有用。



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淡泊無求

其實我沒看過他的書,但我非常喜歡這篇訪問,看得出來他對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泊。
當年兩次禪七後,吳繼文確實不一樣了。但那個不一樣,可能不在工作方面,而是自己的內在。此前的他,對待世界的方式太簡單了,對人性的複雜一無所知,也因此常常在無意之間,漫不經心地傷害了他人。  
吳繼文自我反省:「別人因為我的一句話而萬劫不復,如置身地獄,我卻還自我感覺良好,以為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清晰。」他開始不相信自己的相信,他理解到記憶是會騙人的,他所認識的自我並非真實的自我,而是被虛構出來的幻影。

後來我在《馴字的人》裡看到他以時報前總編的身份接受專訪時,更可以感受到那種不忮不求的感覺。


《馴字的人》裡訪問了三位時報出版前後任文學線主編 ,從字裡行間可以深深感受到他們對書的喜愛,非常推薦那本書。



下面是現任文學線主編說的話:


我希望我面對工作上的起起伏伏也能做到淡泊,畢竟又不是在做什麼大事業。上面那句「讀者沒有必要去理解你中間經過了什麼路」讀來真是感傷,但我希望能做到無愧於己,至於別人怎麼想,怎麼批評,那也不是我能掌握的,也沒必要解釋,畢竟我又不是什麼名人。

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The Four Tendencies》


最近看了葛瑞琴.魯賓的新書《The Four Tendencies》(點進連結有中文說明),但我覺得台灣應該不會出中文版,這本書講的一些概念其實在上一本《烏托邦的日常》裡有提過。她根據一個人如何面對「外部」和「內部」的期許,分出四種人格傾向:

自律者Upholder:積極達成外部期待以及對自己的期待
質疑者Questioner:排拒外部期待,但實現對自己的期待
盡責者Obliger:積極達成外部期待,但排拒對自己的期待
叛逆者Rebel:排拒外部期待,也排拒對自己的期待

我不必做測試,就知道自己是屬於叛逆者。做了測試以後,果然驗證自己是叛逆者。

我覺得這本書滿有意思的,可以幫你更瞭解自己和他人,知道如何面對另三種人,或為什麼你對其他三種人感到受不了。比如我媽是自律者,面對我這種叛逆者就很頭大。

作者是自律者,她當初寫《過得還不錯的一年》和《待在家裡也不錯》那兩本書時,很多讀者對於她在意或堅持的事情感到很不解,她也覺得讀者很奇怪,怎麼會有那麼多嘰嘰歪歪的反應,後來她悟出這些人性差異時,她才知道這個世界上自律者很少,從此以後她更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尤其是面對家人和朋友的時候。

看了這本書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很討厭看到有人喜歡以自己為標準或是彷彿自己就是一代宗師那樣跟大家說「我都怎樣怎樣………(我好棒棒之類的)」,基本上我就是一個討厭標準的人。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Peak Performance》


這本集結很多本書的精華,我覺得整理得不錯。裡面提到很多書我都看過了(例如《刻意練習》《心態致勝》《增強你的意志力》《輕鬆駕馭意志力》《恆毅力》等等),也讓我更想補齊其他沒看過的書(如《記得牢,想得到,用得出來》《輕鬆駕馭壓力》等等)。

基本上,它是在講 The Growth Equation:

Stress + Rest(冥想、睡眠等等) = Growth

休息真的很重要啊,與其上網亂逛,不如多睡一點。

而且這適合各行各業各領域的成長,無論是工作、運動、減肥等等都適用,其實最快最輕鬆的減肥方法真的是睡飽。

前面主要是在講如何提升績效及避免過勞或心力交瘁。後面講到萬一做到心力交瘁,毫無熱誠時,怎麼重新燃起熱情,我覺得那些實例都非常勵志。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


前幾天看到這篇文章後,就下單買了這本書。雖然這本書主要是在講商業書,但我覺得它對喜歡看非小說的讀者很實用。至於愛看小說的人,就不需要看這本書了。小說和非小說的差別就像電影和紀錄片,用途本來就不一樣。


書裡有好幾頁在說明底下這幾點,其中他也很推薦記者寫的書。 根據我這幾年的經驗,我也很喜歡記者寫的書,感覺他們比較會挖內幕,文筆也比較好,內容比較有故事性。相反的,哈佛史丹佛MIT之類的教授雖然博學,但文筆就不太好,翻譯起來也比較累。

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成為巴菲特》

如果你沒看過巴菲特的傳記《雪球》,可以看HBO 的紀錄片《成為巴菲特》

如果你連一個半小時的影片都沒時間看,可以看這段精華,不過看完精華以後,你應該會更想看完整的影片。

裡面印象最深的一段:

「我們倆有些不情願地前往,因為我對華倫的印象,就是買賣股票,我不太感興趣,也不覺得會有助益,結果我錯得離譜,我們那天就知道,我們會成為好朋友,我們簡直是一拍即合,」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巴菲特:「我認識比爾蓋茲後不久,比爾他爸要我們,在紙上各自寫下,對我們最有幫助的東西,比爾和我沒有串通好,但我們都寫了『專注』。」


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草飼奶油

我看了幾本跟生酮有關的書,但沒有實施生酮飲食。不過,我的飲食從以前就是低醣,所以這兩三個月來的改變只是變成低醣+高脂。這輩子從來沒吃過那麼多草飼奶油、起司和紅肉。

吃了兩個多月的結果是:體重沒變,體脂沒變,BMI也沒變,但捐血時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我通常每兩個月會去捐血一次,現在累積了快三十次。有時會因為血紅素不足被打槍,血紅素不足不是因為營養不良,而是因為我每天喝很多茶(1.5L以上),茶和咖啡裡的單寧酸會影響鐵質的吸收,阻礙血紅素的生成(可參考本文)。

前幾天去捐血時,不僅血紅素立刻過關,連捐血的速度都出奇的快,血液流動的速度似乎比以前好很多,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天早上一杯防彈茶(茶加入椰子油和奶油,用果汁機打)的結果,不過吃了很多紅肉應該也有幫助。

說到草飼奶油,這兩個月來吃了不下十幾種,貴的、便宜的都嘗試過了。不過,我最喜歡法國的奶油(丹麥、義大利、英國的奶味都不太濃),打出來的防彈茶最香(用果汁機打的效果也比手動攪拌機好很多)。

但最貴的法國手工奶油Bordier反而是最淡的,保存期限最短,所以以後可能不會再買了。

底下按喜歡順序(純粹個人口味),記錄我比較喜歡的幾款(以後陸續更新):注意要選「無鹽版」

1. 依思尼Isigny
2. 貝頌 / 百尚Paysan Breton
3. 藍絲可Lescure
4. 艾許Echire
5.  邦菩禮Pamplie

我覺得沒啥麼味道的就不列了,實在太多了。

至於起司,我要大推台灣的DIDA cheese,每一種都好吃。

後記(2018.2.26):

最近嘗試把奶油換成酥油(ghee),根據報導,酥油也有很多好處,但我覺得喝起來不像奶油那麼香,油膩感較高,應該喝完就不會再買了,但也是值得嘗試的選擇。

另外,起司方面,現在也多了慢慢弄這家優質店家,可以輪流採購。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運動改造大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

我是腦波很弱的人,很容易受到看書的影響,《運動改造大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這本書最近讓我開始跳繩,原本不期待有什麼效用,但最近應酬多,導致飲食變成易胖的多醣飲食,結果體重反而下降了,我覺得應該是跳繩的緣故(但我其實每天才跳一兩百下),這真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運動

讓我開始跳繩的書中小故事:


我特地去買了跳繩和《驚人的燃脂跳繩減肥操》,這本書其實不太需要買,但裡面有提到一些不錯的知識,比如跳繩的選購




開始跳繩以前,本來心想,小時候跳到都會花式了,而且我又有運動習慣,有什麼困難,但試了幾天以後,發現年紀大了果然不一樣。另外,不要買無繩的日式跳繩,有繩子的才有效,無繩子跳再久都不會喘。


我覺得《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真的很棒,提到很多運動的功效,雖然很多書裡都有提到,但他寫得更科學了。


以前聽過一句話:「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現在可以再加一句「或是運動量不夠」。  

幾年前看過這影片,當時覺得很簡單,但沒做過,現在才知道那麼優雅的跳繩姿態根本是神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冥想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本人長期作息不正常已經十幾年了。想要成為晨型人的努力一直沒斷過,但這些年來失敗不止87次。

基本上,我維持早起從來不曾超過兩週,就會恢復成夜貓子。但我依然沒放棄想要變成晨型人的念頭。

我一直覺得冥想是唬爛,甚至2009年還翻譯過冥想的書,知道冥想有很多好處,但就是覺得很唬爛,從來沒有身體力行過。

直到一個月前,大概是看了太多本書提到冥想的好處,終於決定姑且一試,聽說要持續一個月以上才會看到效果。

做了幾週以後,我可以隱約感受到一些優點,決定繼續做下去,甚至去買了冥想坐墊。而且每天冥想十分鐘其實過得挺快的(我是一早醒來就做十分鐘),原本不清醒的腦子,做完後就清醒了。

不知不覺中我好像已經維持早起一個月了。

我覺得是防彈茶(防彈咖啡的茶飲版)加上冥想讓我終於有機會變成晨型人。

至於為什麼堅持變成晨型人呢?最近一兩年,開始非常積極去嘗試新的東西,主要是因為我想改變生活,進而改變人生。愛因斯坦曾說:「全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每天不斷地重複做相同的事,卻期待有一天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我卯起來看了很多書,嘗試了很多方法,最後終於在多管齊下之下,逐漸改變一些壞習慣。也創造了一些好習慣(比如我天天自學韓文已經七個月了)。

所謂「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我希望能逐漸改變自己,更善用時間,讓自己變得更好。

ps. 這本書絕版很久了,但我覺得非常實用(這幾天又看了一遍)。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話說credit facility

credit facility在金融業或商業書裡,常直接簡稱為facility或credit,亦即「授信額度」或「信用額度」,一般字典裡或許找不到這種用法,但是在金融業裡,幾乎是天天掛在嘴邊,不是字典中facility的意思(例如設施、工具之類的)。

至於credit facility搭配的動詞是extend。
extend在這裡不是擴張或延長的意思,而是提供或授與的意思,所以名詞是extension of credit

我覺得很妙的是,一般英英字典不見得會列出這個意思,但是英日字典或英德字典通常可以找到。每次我遇到語意令人疑惑的字,查英日字典總是可以找到特殊用法,日本人編字典特別嚴謹。

【讀書心得】《身為職業小說家》

村上春樹的《身為職業小說家》買了一年多,一直沒時間看,結果前幾天買電子書,叫google小姐念給我聽,三天就聽完了啊。聽書真是有效率多了。

友人說:「這本真的看不大下去,不知道為什麼⋯…」


我說:「因為他很碎念,而且碎念的內容跟出版業有關,可能只有出版業會感興趣。我覺得村上的散文不適合用讀的,適合用聽的,因為就是一個老頭在碎碎念。《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那本我是聽英文版,就覺得很喜歡。這本用聽的也覺得還不錯,因為Google小姐也很碎念。」


我覺得他是用這本書在吐苦水,寫了很多別人多年來對他的批評,以及他一直沒回應的原因(因為都寫在這本裡面了XDDD)。例如下面這段:



我本來不太喜歡村上,因為我看不懂他的小說,但是讀了《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那本後,開始很喜歡他,主要是佩服他的意志力,而《身為職業小說家》則是讓我看到他那我行我素的自由風格。


因為有極度的自律,他可以擁有極度的自由。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紀錄片】和食雙神 最後的約定


81歲的野際陽子拍片拍到一半緊急住院,然後就掛了。昨天看《和食雙神》(有中文字幕),兩個大師也說要做到死在工作中。早乙女哲哉講得特別好笑,小野二郎則是連最後一個壽司希望捏什麼,都已經想好了。

如果工作可以做到那樣,大概是真心喜歡那工作吧。我沒想過何時退休,總之就是做到被市場淘汰,我也很喜歡我的工作。

《和食雙神》沒有《壽司之神》的一半好看,但裡面還是有一些片段令人感動。沒想到那種名利雙收的大師還那麼努力,不斷地追求進步。

延伸閱讀:【2017紀錄片】和食雙神 最後的約定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讀書心得】增強你的意志力(Willpower)



有些書是這樣,看過和譯過的書裡,至少有10本提過這本書,今天終於把本尊看完了,大推!好奇的人可以看一下豆瓣上的書評

我甚至覺得這本比我非常愛的《刻意練習》更實用,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裡面提供了很多有趣的實例和方法。

另一點很有趣的是,裡面提到大衛‧艾倫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我必須先說,我非常討厭他的書。由於他是「提高效率界」的神主牌,很多人都大推他的書,但是我多年前買過第一版,聽不完,去年他出了新版,我又不死心,買了新版,還是聽不完。我覺得他寫得不是很好,有聲書聽著聽著就開始放空。通常會讓我聽到放空的書,都是內容比較乏味的書。有一天我忍不住在網路上抱怨這件事,沒想到馬上有兩位網友告訴我,他們也是新舊版都看了,但都看不懂他在寫什麼碗糕。

於是,我們又回到《增強意志力》這本書,裡面舉了大衛‧艾倫幫一個藝人的實例,我覺得非常有趣,讓我再度興起把他的書聽完的念頭。

另,特別推薦家長看最後有關「教養」的那章,非常實用。


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Mind Hacking: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for Good in 21 Days



我對如何養成好習慣和戒除壞習慣的書非常感興趣,即使我已經看了不少相關的書籍,也譯了一本(《烏托邦的日常》整本都是在教人如何養成習慣),但每次在書市裡看到這個主題的書,我還是會買。

這本有聲書講的東西,在類似主題的書中大多都講過了,而且書裡提到好幾本我譯過或看過的書。但因為作者是電腦宅宅,他從電腦宅宅的角度來講,舉了很多電腦和科學的例子,突然讓內文變得很有意思。

有聲版的朗讀有點像過動兒,評價兩極,但我滿喜歡的。

雖然他教的技巧我大多聽過了,但因為說法不同,反而讓我有更深的體悟,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的,裡面舉的例子和小故事也很有意思,充滿了宅宅的趣味。

而且,作者是佛心來的,他把整本書放在網路上讓大家免費下載


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習慣的養成

Jerry Seinfeld的秘密,就是那個「Don't Break the Chain」的概念。 為了創作好的笑話,這位滑稽演員給自己設定了每天都寫笑話的規矩。 他買了個巨大的掛曆,每天做了創作笑話的工作後就用紅色記號筆在那一天的方框裡畫個大大的叉。 堅持一段時間後,日曆上就會出現一條紅色的鏈子,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要打斷它」。

這個Don’t Break the Chain的方法,我至少在三本書上看過,但從未試過。直到年初看了Irresistible那本書,裡面提到有些運動上癮者之所以運動上癮,連生病都堅持要出去跑個幾圈,就是用這個方法。看了那本書後,我才想,也許我可以用這個方式來養成一些習慣。

然後我就去下載了一個App叫做chains(我記得好像要錢)。

接著,我開始把想養成的習慣放上去,比如每天學韓文之類的、早睡早起。

目前為止過了九十天。


在六項想要養成的習慣中,只有一項我真的天天做到了,那就是每天學韓文,而且非常弔詭的是,那條線延續十幾天以後,你真的會拼命地堅持下去,捨不能讓那條鍊子斷一天。只要斷一天,一切都會重來,你會像卸了氣的氣球,覺得不堅持也無所謂,然後就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過,每天記錄有個好處,當你空太多天沒做一件事時(例如運動),你會自我警惕。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買書

前幾天心血來潮,算了今年五個半月的買書錢(只有書,不含其他雜貨)

按$排序 (台幣) 如下

博客來 15729 (25%)
Audible 13740 (22%)
亞馬遜 9900 (16%)
紀伊國 5765
PCHOME 5267
Y拍 4149(我自己也嚇一跳,幾乎都是絕版書)
淘寶 2050
讀冊 1920
誠品 1331
Book Depository 1012
露天692
三民 548

共 62085

結果貢獻最多的是Amazon (22%+16%=38%)

我在想,要不是我需要為了工作讀書(我習慣把作者出版過的書都買回家,或相關主題的書先看一遍),我根本不需要花那麼多錢買書。等退休以後,大概只要繳Netflix的錢,每個月追劇就好了,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現代人不愛看書,現在的戲劇那麼好看,而且追美、英、日劇還可以提升語言能力。這也是我現在不敢訂Netflix的原因,一訂下去,我的工作大概就完了。

突然發現我已經好幾百年沒在金石堂買過書了,覺得金石堂沒有讓我下單的理由。它沒有二手書,沒有絕版書,沒有簡體書,英文或日文書很少,也不見得比較快,書種又沒別人多。

朋友說:「她家強項在動漫輕小 & 明星流行書啊,應該是你平常較少接觸的類別吧。」

原來如此。

另,最近買書的心頭好是紀伊國網路書店,人家可不像亞馬遜不同國家還要開不同帳號,有的書還死不肯賣到國外。紀伊國完全可以一站買遍各種語言,不用切換帳號,放在同一張訂單裡。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譯後記】班傑明.富蘭克林:美國心靈的原型

譯後記這種東西,如果不是真的很有感覺,是無法感動自己、更不可能感動讀者的。

前年譯完Julia Child傳記《茱莉雅的好時光》後,因為真的很愛那本書,也覺得自己從翻譯中受惠很多,因此寫了一篇譯後記

或許是因為那篇譯後記充滿了愛(自己厚臉皮地說),不久就接到臉譜出版社的編輯寫信來,問我要不要翻譯另一本傳記。身為傳記控的我,二話不說就接了。

《茱莉雅的好時光》全文共39.5萬字,譯完如同跑完39.5里的平地馬拉松。這本《富蘭克林傳》全文35萬字,根本是跑完高山馬拉松。翻譯《茱莉雅的好時光》哭了,因為她的人生令我感動。翻譯《富蘭克林傳》也哭了,因為我感覺永遠翻譯不完,連帶後面所有的案子像骨牌一樣,一本拖,本本拖(現在仍在收拾殘局)。

這本《富蘭克林傳》是《賈伯斯傳》作者寫的,他很會寫,但真的會把我搞死。

一來是因為富蘭克林活了84歲。

二來是他的身份實在太多了(辦報、搞出版、寫作、研究科學、發明東西、組社團、建圖書館、組消防隊、搞外交),一個人活一輩子,抵十個人活八輩子(我要大推 顏擇雅小姐的導讀,她的2000字導讀是那35萬字的精華)。

三來是書中引用了很多兩百年前的文章。譯完後,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何某位知名譯者說,他從來不接譯一次大戰以前的東西,光是解讀古文就會把自己搞死。

但是啊,我還是好喜歡傳記,雖然我一邊翻譯、一邊咒罵富蘭克林為何包山包海包了那麼多工程,70幾歲還在忙著建國大業,而且動不動就寫文章針砭時事,但他的一生真是令人佩服,也讓我有機會更瞭解美國的建國過程。

目前書市裡有很多《富蘭克林自傳》,但那只寫到中年,當時美國還沒建國。如果你想更瞭解他的豐功偉業以及八卦(私生子及紅粉知己之類的),這本寫得很詳細,也挺有趣的(對八卦有興趣的人,可以先看編輯怎麼說:


p.s. 另外,感謝苑舉正教授在導讀中的讚美,看完我又要哭了。好幾個月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
本書不但內容精采,而且譯筆奇佳無比。在這一段複雜的歷史中,牽涉這麼多人物的情節下,譯者總是能夠精晰地把富蘭克林的一生,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我認為,這份辛勞與努力,不但讓讀者可以平順地進入富蘭克林的生命,也是對於這位偉人的最大敬意。
 
閱讀《富蘭克林傳》的理由


出版人 顏擇雅

  用中文念,富蘭克林就是姓富,這中譯真是恰到好處。美國人想到富蘭克林,的確常常想到財富:自創的,而不是繼承的財富。在美國開國元勛之中,富蘭克林可說出身最寒微,致富又最快速。他畢生成就如此多元,跟他的創富能力絕對有關:四十二歲就賺夠錢退休,才可以投入他認為更有意義的追求。

  然而,如今許多理財產品以「富蘭克林」為名,主要原因倒不是他為自己創富,而是他教別人創富。他的《自傳》還有《窮理查年鑑》,書裡都有許多教人理財致富的格言與準則,例如要珍惜光陰,還債不該拖延等等。勵志如今是美國一大產業,《與成功有約》這種書可以暢銷全球,《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則不只暢銷全球,還在作者過世數十年後繼續培訓講師,課程推陳出新,這一切的理念宗師正是富蘭克林。

  這理念正是:致富是好的,小老百姓夢想致富是應該的。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以富蘭克林為資本主義代表,正在其「為致富而致富」的精神。致富本身即目的,不是為了買名車、住豪宅,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很厲害。事實上,他晚年出使法國之所以轟動巴黎社交界,一大原因正是他「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這種平實低調,美國現代許多富豪依然視為理所當然:例如愛吃漢堡配可樂的巴菲特,以休旅車代步的山姆.華頓(Walmart創辦人)。

  財富不該拿來炫耀,卻可帶來自由。富蘭克林運用自由的方式是投入公益。說到公益,他不是積極而已,簡直狂熱:火災叢生就組救火隊,邊亂蜂起就組民防,醫療不足辦醫院,教育不足則辦大學。

  這是他給美國的另一精神遺產:熱心公益才是真財富。十九世紀鋼鐵大亨卡內基在美、英蓋了兩千多間圖書館,比爾蓋茲在五十歲離開微軟投入公益,前面都有富蘭克林的啟發。

  除了公益,他也接受徵召投入公職。五十歲開始,他就多次派駐倫敦,為北美殖民地交涉權益。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不管怎麼爭取,家鄉一定有人質疑他放水。但他視公職為一種榮譽,不支薪都值得。繼承這種精神的,今日最明顯例子就是川普,他在炫富這點雖然不像富蘭克林,「商而優而政」這點卻絕對是步富蘭克林後塵。

  在美國以外的地方,富蘭克林最為人所知的功業當然是發明避雷針。這發明背後有名聞遐邇的風箏實驗,證明雷電發生原理。電學最基本的術語,諸如電池、電荷、導體、絕緣體、電容器,幾乎全出自他手筆。德國哲學家康德早在一七五五年(富蘭克林四十九歲時)就稱他為「現代普羅米修斯」,就是稱許他的電學成就。

  這成就卻絕非偶然。他是匠人之子,從小熱愛敲敲打打。十幾歲學游泳就自製泳具,年紀大了眼睛老花就自製雙光眼鏡。出使英倫的航程他成了墨西哥灣洋流的第一位紀錄者,吹東北風時他觀察到暴雨來自西南,因此提出最早的氣象觀測理論。美國近兩百年發明家輩出,貝爾發明電話,愛迪生發明電燈和留聲機,近年全球稱羨的創客運動也源自美國,跟開國元勛就有一位發明狂絕對有關係。

  富蘭克林熱愛做實驗,源自他對知識的熱愛。爸爸付不起學費,讓他在學校只能念兩年,以後全靠自學,拚命找書念,書本沒有的知識就自己做實驗。壯年後他成了西洋皆知的大學問家,連牛津也頒授榮譽博士。開國就有這樣的自學典範,美國於是成了相對來說比較不迷信學歷的國家。林肯也完全自學,沒任何學歷,卻無礙他在一八六○年當選總統。蘋果的賈柏斯、臉書的祖克柏格都沒拿到大學文憑,就獲得金主青睞,這種事在把學歷等同學問的國家就不可能發生。

  對富蘭克林來說,自學並不只是吸收知識,也是修正自己的過往錯誤。他年輕時蓄過奴,經營的報紙也刊登過黑奴買賣廣告,但他一旦認知黑人智力與白人無異,立即投入廢奴運動。他大半生效忠大英,直到七十歲還在為北美殖民地爭取下議院席次,可是一旦同胞決定爭獨立,他毫不猶豫搭船返鄉,為了革命不惜與獨生子反目。

  說到革命建國,總予人青春熱血的聯想。富蘭克林此時卻已經不青春也不熱血。無論是一七七六年起草《獨立宣言》,還是一七八七年制憲,他年齡皆已是其他與會代表平均年齡的兩倍。他對兩次會議的最大貢獻也不是慷慨激昂的演說,而是在會議僵持時講個笑話鬆弛氣氛,建議各方該怎麼各退一步。

  這就要講到他的文學天才。他是美國式幽默的鼻祖,美國第一幅政治漫畫即出自他手筆。他出版的報紙、年鑑,賣點除了勵志格言,還有他擅長的幽默文章。從十九世紀的馬克吐溫,到今日久播不衰的《週末夜現場》、《辛普森家庭》幕後編劇,都是富蘭克林在文學上的徒子徒孫。

  除了鬆弛氣氛,富蘭克林對美國製憲還有另一貢獻,就是一直站在民主這邊。在美國開國元勛之中,富蘭克林是最反對公民權要設財產門檻的。這點他的思想比制憲同僚整整進步了四十年,因為美國也要等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窮人才獲得平等參政權。

  這就要講回他年輕時如何出版致富:他出版的報刊、年鑑暢銷,不是因為他討好大眾,而是因為他眼中的大眾就是千千萬萬個像他一樣的匠人之子,也夢想改善生活,也夢想增進知識,也夢想社會進步。他在二十歲時就認定這種夢想不分貧富,因此在八十歲時也認定國家在分配參政權時應該不分貧富。

  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跟富蘭克林學習的:如何在八十歲時擁有一顆比四十歲晚輩更先進四十年的腦袋。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 Mindshift

「因數理不行,她開始學俄語,後來拿軍方獎學金,到華盛頓大學唸斯拉夫語,也當上軍官。二十六歲她退伍,但除了俄語外,什麼也不會,她突然領悟,是她自己把生涯路線做小、做死的」
前幾天看到有人推薦Mindshift,立刻下單,看了非常喜歡,非常推薦想要轉業但沒有勇氣,或是想培養第二專長,但不知如何下手的人看。她的第一本著作有中文版,名叫《用對腦,從此不再怕數字》(A Mind for Numbers),新書《Mindshift》尚無中文版。

很多人不敢轉業,但敢轉業的人都發現那是這輩子最明智的決定。這本書不只舉很多實例,還教方法。

對了,前陣子看的另一本好書(心得在此),我覺得是恆毅力的進階版,終於推出中文版《刻意練習》,《Mindshift》裡也有提到這本書,非常推薦。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自製酥油茶


看完《防彈咖啡》和《Head Strong》以後,禁不起誘惑製作了酥油茶(因為我喝咖啡會想睡覺)。我覺得喝完後,立即感覺精神很好,而且加了草飼奶油其實很香,那味道很迷人。

連續喝了兩天後,我終於忍不住買了隨行果汁機($799),只要用果汁機打30秒,就可以打出充滿泡沫和奶香的酥油茶,味道跟外面賣的奶茶很像,效果也比前兩天用手動攪拌器好。

看完那兩本書之後,我接著看暢銷書《生酮治病飲食全書》,其實我不需要看這本書,因為裡面的東西我都知道了,而且我也不需要減肥,但這本真的寫得很好,不僅博客來賣得好,前幾天連PcHome都賣到斷貨。非常適合想減肥的人。



關於生酮飲食的好處,也可以看下面這段和我同名同姓的同業所分享的親身經驗。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讀書心得】Head Strong


作者依然是個狂人,但這本比作者的上一本《防彈飲食》更好,因為不止侷限在飲食上,還提到很多生活上的細節。當然,裡面有很多部分和《防彈飲食》重複,所以我覺得只需要看這本就夠了,但中文版聽說是下半年才會出。

有人批評作者這本書又在打廣告,其實我覺得比起上一本,這本已經好很多了,而且如果我住在美國,可以直接買他推薦的東西,我會覺得很方便。你不想讓他賺錢,當然可以自己去找其他的替代品。

我覺得這本書讓我獲益最多的是光線和接地這兩部分,因此又促使我去買了《接地氣:大地是最好的醫生》來看。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防彈飲食


其實我本來沒想過看這本書,因為我不需要減肥,但是我看到作者最近出的新書《HeadStrong》上了暢銷榜,談的是我很感興趣的議題,所以就把他的兩本著作都買了,並從第一本看起。

我覺得作者和台灣的暢銷作家賴宇凡有很多共通點:
1.       都是暢銷作家。
2.       都自己減肥成功,所以很有說服力。
3.       都有很多的支持者和批評者。支持者之所以支持,都是因為身體力行很有效(包括我朋友在內)。批評者之所以批評,通常是因為不認同他們的觀點,覺得他們不是醫生,一派胡言。
4.       主張的論點有些類似。

我覺得作者是個狂人,但他講的內容有部分其實跟其他國外熱門的飲食書很像(例如《Why We Get Fat》《Grain Brain》《Brain Maker》),但有部分確實很狂。

不過,我會建議大家從倒數第二章先看,他其實是很誠懇的。每個人的身體對不同的食物本來就有可能出現不同的反應,重點在於你要仔細觀察,注意你吃下哪些食物以後,精神或身體出現什麼變化,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

比如說,作者狂推的奶油咖啡,我就不適合,因為我的體質是喝完咖啡馬上想睡(曾經在搭高鐵以前喝一杯星巴克,上車後睡到不省人事),反而喝助眠的花草茶以後,精神很好。

至於書中一再強調大家要多吃好油、少吃糖,那是非常確定的概念。

書裡有一段教大家用他的方法吃兩週所謂的「防彈飲食」,然後他說,兩週後,你可以去大吃一頓你最愛的食物,看隔天身體有什麼反應,你會自己判斷想不想繼續那樣對待你的身體。


總的來說,我雖然不完全認同這本書,但我覺得書裡還是有一些不錯的知識,也不後悔讀了這本書,接下來是讀作者的下一本。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Word by word


這本書應該會直接進入我的年度三大愛書,二月看到預購時,毫不猶豫就下單了,聽完果然沒有失望,而且長了很多知識,除了字典的歷史、字典公司的運作方式、編輯的工作內容以外,還有很多攸關時事的東西(比如最近很紅的考考妣妣,字典改變「婚姻」的定義後,如何應付排山倒海而來的保守人士抗議呢?)

我覺得讀完這本書會使人對語言抱持更開放寬宏的心態,比如文法、發音、用字遣詞方面,不會再非常學究、刻板,書裡舉了很多非常有說服力的例子。

當然,書裡最令人羨慕的(很多人可能避之唯恐不及),是編輯的工作型態:整天有人付錢請你讀看不完的文獻,不需要講電話,連同事之間上班都不太需要講話。


作者非常幽默風趣,整本書雖然資訊滿滿,但很有意思,我覺得是英文愛好者不該錯過的好書。

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韓文學習:Part 4

天天自學韓文已經三個多月了,雖然每天學幾個單字或句型的進步有限,但每天學到新東西的感覺還是很棒。

這段期間自己找了一些學習法,我覺得很有幫助。

一個工具是Memrise(可學多種語言)。我用了兩週左右,每天上去花十分鐘背幾個韓文單字或簡單的句子。今天才發現一個超妙的功能。比如說삼계탕(蔘雞湯),其實你知道漢字的話,已經不難背,因為音很像,就是sam-gye-tang。今天發現單字的下面有個按鈕,點進去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記憶法,結果有人寫「some gay tongueXD 馬上就背起來了。


另一個工具是上YouTube查有沒有類似的影片,比如「下次見」(see you next time)是다음에 또 봐요。你上YouTube會查到兩個宋慧喬的廣告(這個這個,把廣告那句話剪下來(用http://peggo.tv/),每天讓他重複播個十幾二十遍,要不記住都很難。


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發酵人生


從去年十一月底收到賣家寄來的克菲爾菌元和紅茶菌菇,養這兩種菌已經三個半月了。其中克菲爾菌因為一天就能收成,所以持續喝了三個半月,紅茶菇做的康普茶需要兩三週發酵的時間,所以喝的時間較短。

中間又因為養出興趣,直接跟美國賣家網購克菲爾菌元和紅茶菌菇,雖然很貴,但包裝很好,收件也頗為迅速,而且我覺得美國菌元的活力即使飄洋過海,仍比台灣賣家的菌元活力還強。

基本上,我從小就很愛吃發酵的食物,我媽和外婆也經常自己做泡菜之類的東西,只是我很懶,再加上手拙,所以以前除了買發酵書來翻翻,看看覺得很過癮以外,不會自己動手做,也擔心毒死自己。

不過,這幾個月養菌的感想是,愈養愈起勁。最近也在聽一本有聲書《The Fermented Man: A Year on the FrontLines of a Food Revolution》,那是一個人記錄他整年只吃發酵食物的實驗。我對這種拿自己當白老鼠的書一直很有興趣,所以賈各布斯(A. J. Jacobs)的書我一直很喜歡。這個吃發酵食物的男人不是賈各布斯,不過他寫得也很有趣。

至於吃了三個多月的發酵食物到底有何效果呢?

這個要從兩年前談起,兩年前我看了《Grain Brian》和《Brain Maker》(兩本皆有中文版,其實兩本很像,看一本就夠了),開始知道腸道和益生菌的重要。優格本來就是我常吃的食物,但根據那兩本書,還有其他益菌是優格沒有的,所以我買了一些益生菌的「健康食品」來吃,吃完一罐後,發現沒感覺任何差異,然後就停了。

停止以後,發現一件很可怕的事,體重莫名增加三公斤。也就是說,吃了那些東西無法減肥,但不吃會增肥(期間的運動量和飲食都沒變)。另外,我幾乎天天吃優格大概有三四年的時間,也覺得身體沒什麼變化。

直到去年九月左右,因為看到網路上有人介紹一種不需要機器的優格製作法,嘗試之後,發現跟外面買的一模一樣。做了幾次以後,膽子大了起來,才開始自己養克弗爾菌

後來看到一邊國外的文章說,無論是外面買的優格,或是買粉末自己製作的優格,其實那些菌的活力都是不夠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吃三四年的優格完全沒感覺到任何「良效」,反倒是開始養克菲爾菌元以後,吃一個月就瘦了兩公斤(其他飲食和運動不變)。


所以養克菲爾菌和紅茶菌三個多月的效果是瘦了三公斤。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不斷地學習前進

畢業以後,通常只有去補習班上語言課時,才會遇到一些語言同好。

不過,最近我發現,我在台灣遇到的幾位賣家都很好學。賣馬黛茶的賣家說他為了賣馬黛茶,學了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他去年開始學韓語,他說那是他學的第七個語言)。賣克菲爾菌的賣家則是在學泰語,他說今年去泰國玩時,可以跟計程車司機聊天

非常欣賞這種為了自己而不斷學習的人。有些人以為平日只要上FB看一堆憤青的文章就可以增長見聞,平日「沒時間」看書,只會憤世嫉俗地發表一些言論,他們總讓我想起去年同學會的感慨

最大的感觸是發現個性真的會影響一生。以前經常抱著負能量的同學,彷彿經歷了「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即使老天發了很多好牌給他,他就是有辦法把每張好牌都打爛,現在過得很落魄。相反的,以前經常抱著正能量的同學,可以把普通或是挫敗的經驗變成養分,愈做愈好,心態真的很重要。

如果連59歲開始學鋼管舞都可以連成這樣,我們還有什麼藉口不學習?



我覺得底下的廣告可以作為《Grit》《Peak》這兩本書的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