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一生僅一次的南迴馬拉松



歷經九年建造,今年年底通車,在通車之前舉行了馬拉松,也就是說,一輩子就只有這一次可以在上面奔跑。

本來朋友邀我報名時,我很猶豫,因為光隧道就4.6K。全馬來回要經過隧道四次。

但因為沒去台東跑過,就報名了。

沒想到成績一舉進步30分鐘,主要是因為天氣涼爽,空氣好,心情好,路又平坦,也是我第一次前23K都沒停下來用走的。23K到26K走走跑跑後,不知又哪來的力氣,一路跑回終點。

據報導,總共有7000多人參賽,但其實全馬才667個,其他都是半馬和輕鬆跑,女生跑全馬的才78個。

跑前一天住進溫泉飯店,泡了溫泉。跑完後又去另一家泡鹹水溫泉,所以隔天完全沒有疲累感。去東部跑馬拉松實在太好了。以後都要報空氣好的地方。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手機與鎂

手機去年摔破螢幕,花了五千元換螢幕。今年昏倒又摔破螢幕時,我就沒換了,心想還是撐到明年換機吧,因為iPhone11實在太醜了。

但我覺得老天要讓你破財時,就會讓你突然電腦壞掉或手機壞掉。前幾天去爬山時,本來沿途還拍照拍得很開心,一爬到山頂要拍照,相機就死了,重開機也無效。我就在山上直接下單買了iPhone 11。雖然我是我少拍照的人,但拍照功能主要是用來幫助記憶,比如出門時記住飯店房間的號碼、停車位置等等。手機少了拍照功能還是麻煩。


iPhone換機搬家真是輕鬆。只要把新機和舊機靠在一起,就可以直接傳輸。如果電腦壞掉也可以這樣無縫接軌完全備份,連各種app的帳號密碼都不用重新輸入,那就太好了。


本來想今年雙十一和黑五都可以全身而退,沒想到還是敗在手機。


前幾天和重訓教練聊到一件事,我說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馬拉松跑很快的女醫生,她說她會吃鎂幫助恢復。我知道鎂有很多好處,以前也買過,但沒有認真吃。那天看完文章後,我就睡前吃了一顆,發現那晚睡得比較沉。


隔天去上重訓,跟重訓教練聊起這件事,教練也說他每天都有吃鋅鎂片。當初他也是因為睡不好才吃,吃了以後睡得比較好,所以就持續吃到現在,他還推薦我上Myprotein買比較便宜(聽說那個網站經常打折,打六折還不是最便宜的,可以等打六折以下再買)。


以後為了睡好一點,我想我會乖乖吃鎂。

2019年11月4日 星期一

馬場的溫暖



前幾天一位參加今年日月潭馬的跑友在FB社團貼出上面那張照片,並寫道:「我以為會被笑是神經病,沿途卻充滿著加油聲~~
這大概就是馬場的溫暖吧!!謝謝大家 ^^」

有攝影師問他:「小倩有來嗎?」
他回:「晚上才會來..」

馬拉松的場子通常都很溫暖,大家明明不認識也會相互鼓勵,雖然跑步界有一些團練控、課表控、打卡控、收集控、裝備控、PB控,但整體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溫暖的圈子。跑得慢的人還是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對象。有些人就是不求快,只求無傷完賽,盡情體會每次賽事,那其實也是一種樂趣。



前輩的轉行

十幾年前,前輩離開譯界,我就一直很好奇她改行做什麼。我知道她一直很慶幸自己當年轉行了,她也覺得那是她這輩子做過最明智的決定,但我真的很好奇每個轉行的人是做什麼。 (例如慢慢弄乳酪坊的老闆也是做了十幾年電視台新聞編譯後轉行做乳酪


前幾天看到前輩在網路上說,她離開譯界後,去某大律師事務所上班,現在在某公家機關臥底(不是公務員),「現在的工作還是跟英文有關,簡單說類似帶刀投靠……總之就是在一些本身跟文學或翻譯八竿子打不著的公司或機構,為同事提供英文相關的技能服務。總之,離開譯界之後過得開心多啦,連戶頭都有存款了呢~當然,我本人好逸惡勞也是問題啦,畢竟也有其他自由譯者專職翻譯可以養家活口的,當年戶頭那麼慘只能說我不夠打拚(但我就不想那麼拚啊換個輕鬆點的方式賺錢何樂不為捏~)。」

我真是替她高興,戶頭裡有錢的踏實感太重要了。

路跑的補給與防曬


(圖說:開了28年的貨車司機,可以看到臉上一邊的皮膚因長期曬到太陽所受到的傷害)


有人寫信問我「路跑會準備吃喝的補給嗎?」

上上週日跑完日月潭全馬,隔週一去爬合歡山,上週日又去中山大學跑了另一場山海路線的全馬,等於是一週連兩馬。

我路跑時很少抽筋,只有第一次半馬及第一次全馬時抽筋,所以昨天跑全馬再次抽筋時,我自己也很意外(雖然這次是我跑得最快的一次)。

追根究底,是因為昨天太曬又太熱,水分和鹽分補充不足,再加上前一天睡不夠(才睡兩小時)。

我覺得跑步要帶什麼補給看人而定,我在每個補給站一定會喝水或舒跑,偶爾吃吃香蕉,但其他就不吃了。我不喜歡肚子裡有食物時跑步的感覺,但很多人喜歡吃很多東西。上次跑53K,早上六點吃早餐,一直到當晚七點完賽許久都不覺得餓,中間比賽的九個小時也只有喝水而已(雖然補給站有現烤的烤乳豬),我覺得主要是因為我平常不吃早餐(防彈茶已經停了一年多),每天六點半吃完晚餐後,幾乎是隔天十二點才吃第一餐,習慣長時間斷食後,也忘了什麼是餓的感覺。

我唯一會帶在身上的補給是鹽錠,開跑前先吃一顆(開跑後再吃太慢了),然後每一兩個補給站再吃一顆,這樣就可以補充流失的鹽分。

另外,我發現泡麵是最好的跑前早餐,大家都知道泡麵是高鹽高鈉的不健康食物,但是高鹽高鈉最適合很容易流失鹽分和鈉的馬拉松,而且又是很方便的早餐,加個蛋更營養。

我還要順便講一下防曬。基本上,我是先天皮膚很好也很白的人,從來不做防曬,也不戴帽子。但我上次去日月潭及合歡山隔天就曬傷了,大家看到我都問我是不是去非洲旅遊回來,整個人暗了好幾個色階。

所以昨天的西子灣全馬,我就全副武裝去跑了。我不怕手臂曬黑,我比較怕臉部曬出斑點,所以這次我戴了空頂的帽子,擦了防曬霜(但這個只有兩三小時的效果,流汗就流掉了),還買了涼感巾(大推,真的會涼,不曬時也可以當圍巾),因此這次就沒曬傷了,可是我要努力白回來。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日月潭全馬42K

週日跑完日月潭全馬42K,隔天又去爬了合歡山東峰(海拔3421M)。日月潭全馬真的很硬,最後9.5K上坡真是太難了,比真武山53K還可怕,可是沿途風景不錯,希望可以年年去跑。

跑前那個週三去上重訓,做到最後一個動作「硬舉」,做了兩回八次硬舉,第三回剛彎下腰就閃到腰。心想:「靠腰,週日怎麼跑?」當晚睡覺連翻身都很困難,隔天去看復健科。醫生開藥後,叫我多休息,我問他:「週日可以去跑馬拉松嗎?」他說半馬可以,全馬很不OK,但我還是去跑了。不過,跑完倒是沒什麼感覺。只是那個山路真的很硬,難怪全馬42K才1000人報名,女生不到200個,29K有3000多人報名。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重訓的重要


我應該只有去年第一次跑半馬的隔天,下床走路有點困難。後來,跑全馬或超馬的隔天,幾乎都沒什麼感覺。已經跑過二十幾馬的朋友覺得很奇怪,我覺得是因為重訓讓我比較不容易受傷(當然我的跑速很慢也是原因)。

他本來不相信,後來看了底下的影片以後終於相信。不過,有好的重訓教練很重要,我很幸運遇到很棒的教練。一般來說,一週上兩次比較合適,但因為我五月以來一週會自己練跑兩三次,所以我一週只上一次重訓課。

影片中介紹四位超馬跑者,兩個日本人,一個台灣人,一個英國人。那個英國人去戈壁跑時,撿了一隻狗,還出了一本書,我看完影片就去買書了,書中有提到某個台灣知名超馬選手(不是這支影片裡的那個)在戈壁賽中作弊的事。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超馬與療癒

今天一位比我還早開始跑馬拉松的朋友問我:「你還好嗎?我看到你去跑超馬,我感覺得到你應該是非常厭世才會這樣做。」沒錯,果然是內行人。

記得年初看《The Rise of the Ultra Runners》那本有關超馬的書時,我跟作者當初還沒跑超馬的感覺一樣,覺得去跑超馬的人都是瘋子。書中寫到很多超馬選手有非常坎坷的背景,超馬是一種藉由破壞來療癒心靈的方式。那個說法真的很玄。也就是說,當跑步把你折磨到不成人形時,你終於發現活下去的意義,我想只有體驗過的人才會瞭解,那是一種humbling experience。

我確實是抱著厭世的心態去跑,那場超馬只有三百多人參加,我本來以為我會最後一個完賽(其實賽前我對於能不能在時限內完賽還是很懷疑)。結果三百多人中,有五十幾人上回收車,還有一些人比我晚完賽,連我朋友都很意外我沒被關門,畢竟那山路很陡,而且很少人像我這樣只跑過兩場全馬就直衝超馬。

路上有人說很熱,但是我八月跑過台南馬,那個35、36度的高溫才叫人厭世,所以這次反而覺得不太熱。由此可見,只要吃過更痛的苦,以後那些普通的苦都不算什麼。

一起去跑超馬的朋友看我53K順利完賽,馬上慫恿我報名66K,我說:「你不要再害我了!」

去年看到高雄氣爆受傷的羊角姊妹去日本東京馬拉松(有影片),非常感動。今天得知他們在募款「你推我一把,我推輪椅拼全馬 | 羊角姐妹馬拉松傳承計畫」,募款內容是希望透過提供裝備和訓練費用的援助,進而降低競速輪椅馬拉松參賽的門檻,讓更多傷友有機會可以嘗試這項運動。

我覺得Jay講得很好:「我們常常以為是在幫助人,但其實回過頭來,真正被感動、治癒的往往是我們自己。」真的是這樣,我馬上就響應了那個活動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沒有遺憾

昨天傳出罹癌的幸佳慧小姐病逝的消息,得年四十六歲。記得之前在網路上看到,她說:
「一切都很匆忙,送急診就馬上住院,回家兩天後,就打包回台灣了。就這樣告別了我美國的房子跟生活,很突然,都不敢回想。」閃著有點暈黃的眼睛,幸佳慧說,連身上受訪的襯衫,也是特地從行李堆中翻找出來。從去年十一月回台灣住院,她一箱箱家當,幾個月來都沒開過。

我不認識幸小姐,但或許是因為這些年看太多四十幾歲的人過世(包括幾位很熟的朋友),感覺到人生非常無常。所以這幾年我的人生過得特別任性,約莫是這樣:

「幹!稿子交不出來!」
「還是去睡吧,反正趕也趕不出來。也許睡死就不用交了。」


「幹!稿子交不出來!好焦慮! 」
「還是去跑步吧,有跑就會反應在身材和路跑的成績上,繼續翻譯還不見得有回報。」


我希望我突然離開時,至少不會有任何遺憾,目前為止確實是如此。

每次去跑馬拉松之前,心裡總是很掙扎,因為出一趟遠門等於不只浪費一天的工作時間,有時會覺得拿來趕稿比較好。可是,每次咬牙出門跑完回家了,接下來那一週總是很慶幸自己出門帶回了一次難忘的回憶,那完全不是交稿可以比擬的。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一校稿

我翻譯的書裡,大概只有5%左右的書是交稿以後還可以收到一校稿。通常交出去的稿子就像潑出去的水,再見到已經是印成書了,也因此我通常收到新書不會特別拿起來翻看,因為看到被改錯的地方就心情不好。


一校稿的好處是可以即時挽救被改錯的地方,也可以看到自己誤譯或漏譯的地方(有些錯誤還特別低級,不知道當初到底為什麼會看錯)。


有些編輯真的非常認真,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有時間中英逐字對校整本書。他們通常可以幫我抓到錯譯或漏譯的地方。有些編輯則是讀到譯稿怪怪的,才會回去找出原文,不會整本逐字校對。畢竟,他們的工作量太大,一個人要搞定好幾本書,沒辦法逐句抓錯或抓漏。


至於外編,我常在想,是不是因為他們要證明自己真的有好好校稿,有時常覺得他們是「為了改而改」。很多地方其實不需要改,所以我不太喜歡外編改稿,比較喜歡編輯自己改稿。但因為編輯的工作量愈來愈多,有時不得不把工作交給外編。


今天又收到一份一校稿,應該是最近兩三年來的第二份(可見一校稿有多稀有),但校到最後已經有點火大。可是也很慶幸有回稿給我「平反」的機會,因為裡面有一些我無法認同的改法。


外編確實整本逐句中英對照了,但他標出很多地方,說我譯得「與原文不一樣」,只是因為我沒有直譯,採用意譯的方式,或是把句子拆開,更換順序了。我之所以沒有直譯,是因為那是一本科技書,但作者用字很隨性,我很懷疑直譯有多少人看得懂。有些字眼的漏譯不是故意的,而是因為真的譯出來並不會讓整句話的意思更清楚,反而會變得很累贅、甚至造成混淆。


至於一些改錯的地方,比如把電腦改成計算機(拜託,這裡是台灣,不是中國好嗎?),把幾十年前出現的應用程式改成app(幾十年前沒有手機app好嗎?),把physical(實體的)改成物理(physical是對應virtual,是關物理什麼事?)。看到spectrum一律改成光譜(內文明明跟光譜沒有關系)。


我改到有點腦充血,覺得真是浪費我的時間,但也慶幸有機會把錯誤改正回來,這種改稿的心理真是矛盾。一方面,覺得這些都是額外付出的時間,沒有回報(我大概花了十小時的時間,中間完全沒有休息,平常工作都沒那麼拼)。但另一方面又覺得,在出版前能夠訂正錯務實在太好了。

我最討厭的校稿形式就是叫你非改不可。幾年前遇到一個不可理喻的編輯,要求我一定要改掉某些用詞,只因為她不喜歡,但她也想不出更好的譯法。我覺得每個人都有用字遣詞的習慣,你要改怎樣,只要不是改錯意思,我都無所謂。但如果你也不知道怎麼改,卻硬要我改用別的字眼,我就覺得很奇怪。你要不要乾脆找其他譯者翻譯就好?

我遇過最厲害的編輯,是早安財經的編輯,她可以把六七十分的譯稿改到八九十分,恨不得把所有的稿子都交給她編。這樣改稿才有意思啊。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職業傷害

寫完上一篇後,一位網友留言告知我底下的推文


最近看到ubereats的派送員車禍身亡,大家好像反應很大。但我一直覺得自己去人力網站接案的譯者其實跟ubereats的派送員差不多,只差我們沒有行車危險,但一樣有職業傷害,只能自己承擔,業主或平台根本不在乎。


稿債及還債的動力,以及真武山53K超馬

剛剛看到一位翻譯所畢業的優秀譯者在部落格上發了一篇封筆文,他表示已經從事翻譯第十年,之後不想從事翻譯了,又說:「我初入翻譯時,曾經有座看不到頂峰的山,於是我埋首一步步向前。如今我依稀看到山頂了,但我也不想登頂了……現在我要爬另一座山了。我從小夢想中的那座。」


很羨慕有勇氣做轉業決定的人,轉業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還沒當專職譯者之前,經常換工作,有些工作甚至才做半年。所以專職譯者可以做到快十五年,連我自己都很意外。這期間不是沒有想過再轉行,但每次的低潮總是可以靠運動走出來,然後不知不覺就過了十五年。


上次低潮應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那次低潮時,我把手邊的書都退回去給編輯,然後自暴自棄了一段時間,但後來覺得自己廢夠了,開始運動,從此養成了運動的習慣。


這次的低潮不是那種盪到谷底的低潮,而是一種低氣壓。去年的中秋連假,我記得我終於清光倒了很久的骨牌,然後我在FB上昭告親朋好友:「終於清光所有的稿債,我要大字形躺在床上幾天,把烤肉放在烤箱裡面烤,好好過中秋節。」 


然後,到了今年春天,骨牌又倒了,一路倒到現在。我實在很焦慮,只能靠跑步抒壓。所以四月去跑了日月潭29K,五月去台北跑了初馬43K。跑初馬時,只想著:「回家要把後面報名的所有全馬都改回半馬。」 


但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很誠實,轉身報了超馬53K,而且是超硬的山路馬。

跑前幾天,我一直想起很久以前《風之名》的作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


多年前我譯了他的小說一二集,第三集他已經拖稿十年,還寫不出來,所以書迷常去他的部落格及FB催稿。有一天他半夜寫稿寫到一半,突然心臟很痛,他心想自己是不是心臟病發快死了。但轉念一想,他又覺得死了也好,就不會有人催稿了。


我大概也是抱著同樣的心情去跑超馬,心想大不了就是死在馬場上。其實我不知道是怎麼跑完的,但總之就是抱著一種萬念俱灰的心情去跑,希望跑完可以死灰復燃。


途中還被一個號稱「暢銷作者」的人取笑(我不認識他,但他叫旁邊的人叫他暢銷作家XXX老師),他問我:「你之前跑過幾馬?」(他們覺得我很像跑得快死了)。結果他比我還晚完賽。哼!不要小看恁祖媽!


我該趕稿了,等我還清稿債,我要好好檢討自己的接案方式。我覺得我已經不太適合接趕著出版的書籍或出版社看重的大書,只適合當默默翻譯小書的譯者,不然我對不起編輯、也對不起我自己的身體。


其實對我來說,我的心裡沒有大書小書之分,我從入行開始就是刻意接其他譯者不想接的書(例如枯燥的電腦書),我的個性向來不喜歡跟別人搶熱門的東西。

前陣子因為趕稿,眼睛發炎,然後又是昏倒撞傷,其實已經是一種警訊。雖然一直想換個職業,但還是難以割捨對翻譯的喜愛。

每一次跑完,感覺好像又重拾了信心,覺得稿債可以還完。馬場總是帶給我很多力量,前幾個月去台南跑全馬時,途中遇到一位殘障人士。中間他問我還剩幾K,最後他比我還快完賽。每次看到他一拐一拐地跑在我前面,就覺得我說什麼也不能放棄。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焦慮

自從八月眼睛發炎、九月昏倒撞到後腦杓後,整個工作進步大落後,心裡非常焦慮,但也只能靠跑步消除焦慮(還記得去年中秋節無稿債一身輕的快感,彷彿隔世)。


要不是因為工作都已經事先排好,真的很想好好休息一年或半年。有些編輯是體諒的,他們也覺得書既然要出版,就要把它譯好,而不是隨便出書,隨便上架,隨便下架。


但有些人礙於公司政策,就會覺得趕快出版、賺錢比較重要。合作久了,我當然知道哪些出版社是品質導向,哪些是利益導向。所以後來會漸漸迴避比較利益導向的出版社或編輯,只不過有些品質導向的編輯到了利益導向的出版社,就變得很難拿捏(編輯可能也很痛苦吧)。


我想我以後盡量不要接大書或趕出版的書,這些書反正我自己會買來看,根本不需要我翻譯,賣得好也跟我無關。我只想把每本書好好譯完、潤完,覺得我對得起作者和讀者就好。


有了這種基準,我想以後大概跟大出版社的合作機會也會減少。大出版社其實每家的作法也差很多。例如,天下雜誌出版社是「從來不會」要求在截稿日前先看1/2或部分初稿,但很多家出版社會因為要去通路報品,會提早要你交出初稿。對於這種要求,我總是非常困擾。除了我的初稿很恐怖以外(我從來不是下筆一次到位的譯者,需要潤很多次),這也打壞了我的時間安排。


通常會想接書稿,而非雜誌稿或文件稿的人,就是因為書稿大多有兩三個月的時間。稿期長,相對的,收款期也長,這比較適合沒有經濟壓力的譯者,但是這類譯者通常也會搭配一些固定收入,比如說接一點雜誌稿或字幕稿,至少每個月固定會有一些收入,以免真的好幾個月都沒有收入,可能也會心慌。 我自己就是這樣,但我覺得很多人以為譯者只接一家公司的工作,隨時待命。(我甚至遇過編輯指責我接其他的稿,我只想反問他,你是花多少錢買我全部的時間?)

全職譯者做了快十五年(明年一月一日滿十五年),其實我大概七八年前就已經覺得我只想把書譯好,管他是什麼芭樂書或小書。每次我聽到「這是我們的重點書」,我都很害怕。基本上,這種書什麼阿貓阿狗來翻譯都可以暢銷,我實在不想拿我垂垂老矣的肝臟去翻譯那種大書,市面上新鮮的肝那麼多,何必找我。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地雷

看到有人分享這段翻譯:

「支持中國領土的分離主義運動就是踩到地雷了,這不僅是對中國政府如此,對中國人民同樣是如此。」(Supporting a separatist movement in a Chinese territory is one of those third-rail issues, not only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ut also for citizens of China)

維基百科定義:第三軌道政治,又稱為第三軌道問題(Third Rail Issues),或簡稱第三軌道(Third Rail),是指政治上極具爭議的問題,不能碰。任何政治人物如觸碰這類問題,將不可避免地付出政治上的昂貴代價。在美國,這類問題包括社會安全系統的改革、批評以色列、槍枝管制,等等; 在加拿大,這類問題包括健保制度的改革;在台灣,類似於「第三軌道」的問題有如統獨問題。
======

以這種地雷標準來看(尤其是上述的「批評以色列」),我大概可以理解為何中國人會對這種議題那麼小題大作。那大概就像他們去參觀納粹集中營還很歡樂地拍照打卡所引起的公憤,或新竹市光復高中納粹事件差不多,他們可能不知道事情那麼嚴重,傷害了某些人的感情(套用中國人最愛用的句子 )。換做是我,我的地雷大概是把我歸為中國人(你才中國人,你全家都是中國人!),但我頂多只是生氣,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也不會怎樣(我是支持台獨的)。


不過,更好笑的是,我剛剛看到網友說:「為什麼中國人們這麼愛國,還是要使用他們國家明文禁止的FB,IG,TWITTER 等等,然後還在這些禁用的網站上抗議。」

我覺得每個人有自己的立場是絕對OK的,要拒買或拒看什麼都是個人的自由,要賺哪裡的錢,想跪多久都是人家的自由,但是到處叫人道歉就滿奇怪(台灣這種糾察隊也不少,你可以有你的信仰和理念,但別人不准有),而且還翻牆去叫別人道歉是不是吃飽撐著。

後記:每次在FB發完這種言論後,就會有人退讚,我覺得滿好的,FB愈少人追蹤愈好。

2019年10月2日 星期三

阿沙力的死法

年紀愈來愈大,擔心的其實不是死亡,而是生病卻死不了或是失智,造成別人的負擔。


記得很久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作者說,他去跑馬拉松,途中看到有人昏倒就死了。他後來特別去查那個人的生平並聯絡死者的遺孀,發現那個人完全沒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病史,但就是突然走了。


前幾天看到兩則消息也是如此。一個是「高捷副總賀新 晨跑後猝逝」,另一個是「悲傷終點線!長跑選手正跑完 50K 遭閃電擊中身亡」。


我第一眼看到高捷那則新聞時,其實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這樣死也滿好的」,一下子就解決了,很符合我阿沙力的個性,但我不敢講出來。因為網路上很多人在說:「有運動習慣還不是掛了。」不過,我在FB上的留言區有看到類似的留言,一個跑友說:「希望我也是這樣走的。」我完全可以理解這種想法。


前陣子運動完突然昏倒,撞到後腦杓,等我恢復意識時,已經躺在地上,手機螢幕摔破了,眼鏡也飛到很遠的地方。去看了神經外科,所幸無大礙,但休息了幾天,兩週才消腫。

恢復意識的那剎那,就像做惡夢一樣,大概是因為撞到頭太痛,整個人突然大叫一聲,從躺在地上一舉坐了起來。當下以為自己做了惡夢,醒來才發現是昏倒。

如果那時就走了,其實大概就是稿子沒交,沒什麼後顧之憂(我應該會托夢告訴編輯)。

2019年9月5日 星期四

【讀書心得】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不是因為某件事情很難,你才不想做,而是因為你不想做,所以變得很難。」

當初是因為作者簡介寫得很可怕,抱著獵奇的心態看這本書。作者簡介:
「2008年8月,帶著三歲、一歲和一個月大的三個女兒,與丈夫一起前往波士頓,兩年便取得哈佛學位,厲害的是留學後期還懷了第四胎!2012年4月起擔任國立保健醫療科學院生涯健康研究部主任研究官,鑽研母子照護議題。還有件令人驚喜的事,在本書付梓當下,已經變成五個小孩的媽媽了。」

這本書寫得滿好的,特別適合家長看(不分男女)。讀完後覺得這本書可以搭配另兩本看:

一本是我覺得非常好看,但一直沒有中文版的《I know how she does it》,她的主張跟這本書很像。另一本是《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巳實現的有效練習

前面很普通,但中間到後面簡直就是神奇及勵志到極點。

我一直覺得日文書其實只要看目錄就看完整本書,但這本學到很多東西,不只時間管理,還有為人處事的訣竅。這本會進入我的年度Top 10。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蜈蚣買鞋

這是一個跑得很慢的蜈蚣買鞋的故事。

去年開始跑步的時候,其實就是穿平時運動的New Balance跑。我穿那雙New Balance MRL247跑了三場半馬,一直到今年要挑戰全馬,因為遇到春雨,穿New Balance會進水,跑一半就中途放棄,回家開始研究哪種鞋可以防水。

那時花大錢買了美津濃的防水跑鞋,很貴,但穿起來感覺很笨重(我覺得那比較適合越野跑,不適合路跑),所以被我束之高閣。

然後在FB上看到一支影片廣告(V-TEX Waterproof 地表最強耐水鞋),號稱即使踩進水裡也不會濕,我就買了。它其實不算跑鞋,但很輕便。我跑日月潭29K時第一次穿,真的不誇張,即使踩進積水及傾盆大雨,裡面的襪子都沒濕,後來也穿著那雙鞋跑了初馬43K。

可是,那畢竟不是跑鞋(但適合當美美的雨鞋),我就持續尋尋覓覓。

由於我的腳比較寬,那些知名跑鞋的版型對我來說都太憋,我覺得跑10K就很難受。

六月買了SKECHERS GORUN RAZOR 3,馬上體會到好的跑鞋可以跑得比較快,而且也很輕,但我沒在雨天跑過,不知道會不會進水。

後來七月偶然間發現一個小眾品牌Skora,穿了以後馬上把其他十幾雙跑鞋全部束之高閣,實在太好穿了,它是強調極簡設計。專為馬拉松設計的Tempo系列連走起路來都有彈性,跑起來特別輕鬆。它的樣子設計得有點奇怪,標榜寬楦零落差,但好穿比較重要啊。官網已經缺貨很久,也不寄到國外,聽說是因為秋季會出新款。

我是某天在萬惡的淘寶上突然看到出清,所以用不到三分之一的價格買到,然後卯起來趁特價囤了三雙。

我平時是穿的鞋子是24cm,但跑鞋通常會買大半號或一號,這雙是穿39號。Tempo目前有幾種顏色,也分男女款,但我其實一開始是買男款,我分不出男女差別在哪。男鞋目前有藍、螢光綠三色。(另外還有別家也有賣,我就不附連結了,上淘寶搜尋一下就會跳出來。)

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跑步的初衷

我是跑過全馬後才開始練跑的。在跑全馬之前,我甚至一個月才跑一次5K。我想看沒練和有練的差別在哪裡。

5/21 跑完「初全馬」後,開始比較有規律的練跑,但跑量還是很少,再加上天氣愈來愈熱,動不動就飆破攝氏三十度(不管清晨或夜晚),所以其實速度進步很有限,只要一加速,每次跑半小時就累得半死,根本撐不到一小時,除非中間停下來走一小段。

平時練跑,我最多只跑一個小時或8K左右。直到上週日,我終於豁出去,完全不在乎速度下跑,竟然意外在完全不喘下連續跑10K沒停,那種感覺真的很奇妙,不像平常喘得要命,速度其實跟平時差不多,但心態不同下,竟然完全不會喘。要不是跑完10K已經晚上10點,我可能會繼續跑下去。

那應該是我第一次體會到跑步的樂趣吧,之前感覺好像在硬撐,擔心自己速度太慢,但這其實就違背了當初跑步的初衷。我是為了抒壓而去跑步,不應該再讓跑步成為壓力的來源。

2019年5月21日 星期二

人生與跑步,以及初馬43K


深夜看到友人寫文紀念中年突然過世的朋友:「我想說的是,二十多年前我們圍繞在余老師身邊成為他的家人,這二十年間卻未珍惜彼此之間的時光。總以為趁年輕多奮鬥,有緣自是相逢,無須太過矯飾。萬萬沒想到,萬萬沒想到。」


前幾天和另一位朋友聊天時,他說我很大膽,當初被馬拉松的接駁車放鴿子時,他提議載我一程,我竟然沒有懷疑他是壞人。其實,會去參加路跑的人,基本上腦子已經「正面」到不太正常(哪個壞人那麼正面去跑馬拉松?)。我說:「其實我不是很怕死的人,反正已經活到此生無憾。」他覺得我很奇怪,為什麼才幾歲就看得那麼開。我想是因為這幾年看了幾位朋友在四十幾歲離世,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過想要的人生。


我已經過了「趁年輕時多奮鬥」的年紀,所謂「人生無憾」,是指我現在已經在過我想要的人生。


今年從年初開始出現嚴重的工作倦怠。沒想到去年開始萌芽的跑步習慣,在今年成了拉我走出倦怠的關鍵。本來跑了兩場半馬後,打定主意就此退出馬場,但老天爺特地安排接駁車放我鴿子,讓我認識了鼓勵我繼續跑的朋友。

雖然有繼續跑,但其實沒在練習。之後在誤打誤撞下,報名了原本毫無期待的日月潭環湖馬拉松,沒想到竟然跑出了熱情,馬上又報了十月的日月潭馬拉松。

前天去台北跑星光馬,初馬43K,又剛好碰到生理期,還沒跑之前就緊張到腳抽筋,連我都懷疑能不能跑完。還好是星光馬,沒有豔陽的荼毒,在滿月的陪伴下,我努力撐完了全場。沿途真的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把後面報名的全馬都改回半馬。」

可是朋友又說,我們要一起征服後面的全馬,即使第一次辦不到,隔年還可以再挑戰。然後,我又被他說服了。馬拉松真的是一個很奇妙的運動,明明那麼痛苦,但可以因此認識一些充滿正能量的人,適時地拉自己一把。

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老而彌堅,從安室奈美惠及費玉清的告別演唱會談起

我從以前就「不是」很敬老尊賢的人,大概是因為在職場上看到很多人喜歡倚老賣老,但資歷20年可能只是把同一年的經驗活了20次,所以即使現在自己年紀大了,也不覺得年輕一輩需要把我當成前輩看,總覺得大家都是「同學」(有一次和譯者A在網路上閒聊,他說有人好像FB粉絲一多(也就幾千個粉絲而已),就有股「媳婦熬成婆,回頭熬媳婦」的氣息。科科,我就不要說是誰了,瞎子都看得出來好嗎?不只A這麼說,我看到不認識的其他譯者也這麼說,可見那種氣息多強烈)。況且,以前行得通的事情,現在也不見得就行得通,人生這條路不進則退。

之前看到一位跑者分享一段心得,覺得很有道理:「從大型指標賽事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是,如果你在今年只跑出比去年小幅進步的成績,名次反而會往後退。 這表示,大家也都在進步,若你進步的幅度沒有別人大,那相對來說,就是退步。同理,老是抱怨10年、20年前,做跟今天相同的工作,獲得的報酬比較多,也是沒有意義的。」


昨晚在高雄看了費玉清的告別演唱會,他真的很誇張,從7:40唱到11:15,中間沒有休息,還講了很多黃色笑話。剛出場時,講話有點沙啞,我心想,這樣能唱嗎?但整整三個半小時的嗓音都是完美的(雖然很多首歌對我來說還是太老了,畢竟聽眾年齡層偏高,放眼望去大概平均55歲)。

中間他講了很多在歌壇40年的心路歷程,還有退休後要做什麼。他說他退休以前不敢到處亂跑(所以連阿里山都沒去過),一直很注重嗓音,很怕出門被傳染感冒,不太敢隨便亂吃路邊攤、吃辣,都是希望能以最好的狀態呈現在大家面前。(他的樣貌和身材也保養得很好,跟我小時候的印象一樣。)

去年安室奈美惠來台灣開告別演唱會時,我也去看了,她也是又唱又跳三個小時,完全看不出來是40幾歲的中年婦女。她在歌壇也經歷過不少低潮(請大家自己google)。看到她和費玉清這種老將可以一場獨撐大樑唱三個小時,反而是很多年輕歌手就是隨便唱個一個半小時,撈完錢就走了。

這讓我想到前幾天聽的《26 Marathons》,作者Meb Keflezighi不僅是大齡跑者,而且在兩度陷入人生最低潮、幾乎退出體壇下,隔年就創造出事業顛峰。我本來以來把26場馬拉松寫出來會很無聊,結果發現,那根本就是一本勵志型的自傳,那種跌到谷底又創造出顛峰的彈性,簡直就是神奇。他也分享了年紀大有年紀大的訓練方式,以及如何把馬拉松場上的經驗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他是奧運銀牌,拿過紐約馬和波士頓馬的冠軍)。

我自己雖然不是敬老尊賢的人,但總是從「努力」的老人身上得到很多力量。本來我是一個非常佛系的跑者(一週只跑一次),上上週的倫敦馬拉松有個84歲的普通老婆婆,全馬跑06:28:07(他的完賽影片),而且比前一年進步20分鐘,我突然整個被激到,覺得自己實在很廢。如果連老太太都可以在80幾歲進步,我們這種年齡只有她一半的人當然也可以。

2019年4月28日 星期日

言語的霸凌

最近兩岸都看到孩子不堪言語霸凌而自殺的例子。

一個是中國的孩子,從橋上跳下去(那影片我大概反覆看了三十遍)。
那個17歲的上海少年決定跳橋自殺
文中說得好:
這世上沒有人,會真的脆弱到因為幾句話自殺。
壓垮他們的,是你們常年的不理解,和他們不斷積攢的失望。
就像氣球一樣。
撐不住的那一刻,就爆了。
另一個是台灣的例子


底下是FB友人寫的:



更早之前的例子

楊又穎輕生4年了/「不追究兇手」遭罵翻 哥哥揭背後原因


有些人在網路動不動就罵人,只因為覺得別人欠罵,覺得自己嫉惡如仇,說這樣不算霸凌。

看不到別人的痛苦,用自己的雞腸小肚去揣測別人的心理。傷了別人,還要回頭譏笑別人玻璃心。

我希望大家都能看一下這本書:鄉民公審:群眾力量,是正義還是霸凌?



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日月潭環湖29K 兼談雨天跑馬拉松


雖然跑得很累,卻是我跑過風景最好的超半馬,沿途景色迷人,但坡度也很可怕,尤其最後3K突然來個大升坡,真的很想死。

本來還猶豫這場要不要參加,因為本週的天氣預報都是大雨或雷雨。結果發現iPhone的氣象很不準,人到了當地發現是晴天,但氣象app依然寫當地下雨。

不過,今天跑步中約有1/3的時間下小雨,20幾K時還下起傾盆大雨,但我可是有備而來。

因為我有一次去跑馬遇到下雨和路面積水,才跑3K就整雙鞋子和襪子全濕,跑得非常難過,回家馬上研究不會濕的球鞋。本來買了美津濃的防水跑鞋,很貴,但穿起來感覺很笨重(我覺得那比較適合越野跑,不適合路跑),所以被我束之高閣。

後來在FB上看到一支影片廣告(V-TEX Waterproof 地表最強耐水鞋),號稱即使踩進水裡也不會濕,我就買了。它其實不算跑鞋,但很輕便。我今天第一次穿,真的不誇張,即使踩進積水及傾盆大雨,裡面的襪子都沒濕。



另外,我也買了運動雨衣,我覺得很方便,不悶熱。你也可以買7-11的輕便雨衣,然後把它剪短,但那種雨衣會黏身體,我不喜歡。運動雨衣不會有黏身體的問題。

我今天也領悟到一點,我只適合跑星光馬拉松和雨天馬拉松,那種曬太陽的馬拉松對我這種不耐曬的人來說實在太傷皮膚了。




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當大家只要堪用又免費的翻譯

我說我從幾年開始尋找第三專長(如果翻譯算第二專長),有些人覺得我很奇怪。基本上,這些年我始終把「翻譯這一行只剩五到十年光景」掛在嘴邊。坐以待斃不是我的個性,我向來是未雨綢繆的人。

即使找不到第三專長,我應該也可以活得很好(我已經想好各種打發時間的方法),但為了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我還是會積極尋找第三專長。

很多譯者對google翻譯還是很不屑,覺得機器翻譯取代他們的時間還很久。這種想法總讓我想起10年前kindle剛出現時,有些人也覺得電子書不是什麼威脅。

但那時有一個人說了一句話:「即使電子書只佔市場1%,如果把它想成身體上的癌細胞,即使只有1%,也會把人嚇死。」雖然把電子書比喻成癌細胞有點奇怪,但我覺得小看科技進步速度的人,就像看著隕石飛向地球的恐龍,被消滅也是剛好而已。

重點根本不是google翻譯能不能取代真人翻譯。而是一般民眾根本就覺得有google翻譯的水準就夠了。

以下是最近看到的實例,那個人還是很多媒體的創辦者。



跳蚤解方

我覺得我需要把這次搞得人仰馬翻的跳蚤之亂解決辦法寫下來。

一來是因為,兩年前遇到跳蚤之亂的方法失靈,這次拖了兩三週才搞定。
二是我幾乎用遍了網路上的方法,我覺得有同樣困擾的人一定也需要解方。

兩年前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像網路上說的那樣:買黑肥皂來拖地,要拖很多次(我是買這個牌子)。黑肥皂沒效時,就要改用漂白水稀釋拖地,也是要拖好幾次,而且記得要戴口罩,我第一次忘了戴口罩,吸入很多毒氣,胸悶了一整天,睡一覺才好。(漂白水最好買美國製,台灣製的太弱了。)

但今年這兩種方法重複施行不下二十次,完全無效。主要是因為我家是開放式的獨棟房子,有庭院,野貓依然會鑽進後院。我們曬在外面的衣服上也會有跳蚤,我們只要一出門,就會帶幾隻跳蚤到室內,根本殺不甚殺。

所以根本之道是趨貓。於是我先用比較人道的方式,花了五千多元買了好幾個超音波機器,主要是因為我家坪數太大,需要買好幾個。但這種方式只能短暫驅離貓,牠會習慣超音波。

用了兩週,超音波就失靈了,我又被跳蚤咬了。我突然起了殺機,已經被逼上絕路,整個精神崩潰,開始上網查毒貓的方式。

後來查到網路上有人說,他本來也是用超音波趨貓,但一段時間就失靈,後來改用樟腦丸。基本上,樟腦丸毒性很強,連對人類都有毒。我馬上衝去小北百貨,花了一千多元買了三十幾包樟腦丸(結帳區的小姐被我嚇到)。

回家後,開始在戶外灑樟腦丸。本來連窗台也放,因為貓也會跳到窗台上,但後來我光聞到那味道就快中毒,呼吸都有問題,所以窗台就沒放了,只灑在家裡後院。灑完後,果然貓就不來了,真是謝天謝地。

網路上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明星花露水、某些精油之類的,或寵物店販售的趨蟲藥。那些我都試過了,也花了很多錢,基本上如果連美國的消毒水都沒效,當然那些也沒效。

所以,如果你家是沒有後院那種,其實只要用黑肥皂或漂白水就夠。如果你家是獨棟透天有庭院,你需要先用黑肥皂或漂白水清理室內,最好三遍到五遍以上。但戶外要搭配灑樟腦丸。

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

小人之心

本來覺得這篇文章寫得相當動人,但看到其中一句話,突然就怒了:「以各種理由拖稿(比如她說她出車禍,車子撞爛但人沒事——????)」。

雖然是在講別的譯者,但我還是很生氣,就像我今天看到系美被誣賴一樣生氣

這也是為什麼我每次因病必須延稿時,總會附上醫院證明,以免別人還懷疑你在裝病(這次跳蚤之亂,本來想附上全家被叮成紅豆冰的照片,但實在太噁心了,卻也無法為此取得就醫證明,很想乾脆附上我花一萬多塊買消毒水的發票證明)。我覺得這實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幸好有健保,台灣的譯者在生病時還不至於傾家蕩產。


一般上班時,同事生病或家有急事(例如孩子或家人生病)需要請事假,我們通常不會懷疑別人是故意不想上班。但是換成譯者,大家總是懷疑,那是你想拖稿的藉口(媽的,誰不想提早交稿領稿費啊,我幹嘛跟錢過不去)。當然,這種以藉口拖稿的譯者不是沒有。但我想問的是,一個人是什麼心態,總是把別人當成「嫌疑犯」看待?為什麼車子撞爛就不可能人沒事?


只有當過自由工作者的人知道,生活中可能突發多少意外狀況。電腦可能突然自動更新,然後就壞了不能用,或是需要修理半天。自己或家人可能突然生病,只能自己處理,而且大家都覺得你在家裡,理當由你處理。甚至你可能走在晚上九點的忠孝東路上被搶,被摩托車拖了幾百公尺(確實發生在我身上,包包裡的所有證件都需要重辦,所以我後來錢包都不放包包,只放口袋。)


我不否認我是當了譯者以後,才開始對其他的自由工作者(例如按摩師、小農)產生很多同理心。我總會想起以前上班時,老闆說過的一句話:「大家都是辛苦出來工作,盡量給別人方便。」


每次我看到有編輯說:「你拖我多久的稿子,我就延後多久付款,我覺得很公平啊。」我就感到難過,到底是什麼扭曲的心態,會有這種報復的想法。

催稿


系美真的是非常愛書的譯者,很少譯者有勇氣像她那樣用自己的臉書,以公開身份,直言出版界的亂象。很多譯者抱出版社或編輯的大腿都來不及了,更何況是批評。

她寫道:「我是個二三十年來,一直靠『一個字幾毛錢』在維生的人,而且是宇宙拖稿王,所以收入很少。可是我熱愛文字。」

翻譯這種手工業如果拿來當消遣,確實是滿快樂了。若是拿來當溫飽的工具,只覺得心寒。

我覺得最近我感到倦怠的另一個原因是,去年一些被催得很急的稿子,不僅去年收到稿子拖了半年才開始編輯,稿費也拖了很久才說忘了申請。幹你媽的,我只想詛咒那些催稿的人。

我們這些譯者那麼在乎交出去的稿子是否完善,你們只知道催稿,收到稿子又拖了半年才編輯,錢也不給,是在催三小。


倦怠

最近去跑馬拉松時,我開始懷疑我是因為工作倦怠才去跑馬拉松。尤其去年好不容易全部清光的工作骨牌又倒了,感覺壓力實在很大,大到平常運動已經不足以抒壓,需要去跑馬拉松才能抒壓。

為了去跑馬,需要騰出時間,會更加善用時間(跑完也以較好睡),而不是像一條天天失眠的死魚一樣看著死線逼進。跑馬的當下也覺得:「我不能再廢下去了。馬拉松可以放棄,直接搭回收車到終點,翻譯根本沒有回收車啊啊啊啊幹!跪著也要譯完。」

明年一月一日就是我當全職譯者滿15年。我今天竟然不顧死線,認真開始研究怎麼考「學士後西醫」。

本來是想研究怎麼考「學士後中醫」,但發現一個奇怪的地方。中醫要考中文(難不成是需要研究本草綱目?),不考物理(但要考化學和生物)。

西醫不用考中文,但考物理、化學和生物。對我來說,物理比中文簡單啊。物理就像數學,至少有讀就有分,想當年本人國中理化也是經常滿分,高一沒分組時,也都是考全校第一(所以物理化學對我來說不難)。但我中文就很爛,大學聯考的中文分數極低,因為我從小就覺得我長大不想再使用中文這個討厭的語言(尤其是他媽的文言文),我應該會到英語系國家或日本生活,豈料日後竟然當英翻中的譯者。

這個工作倦怠感到底是怎麼回事,部分原因可能是我一直在尋找第三專長(如果翻譯算第二專長的話)。另一部份原因是最近愈來愈覺得出版是個讓人喪志的產業,付出和收穫的落差愈來愈大(交稿到收到稿費的時間也愈來愈長)。

翻譯是一個很適合退休的工作,也適合兼職(意指有其他正職),但真的不適合全職,這種吃土的日子吃久了還是會鬱悶。

2019年4月13日 星期六

木樁

以前翻譯時譯過一個馴象的故事,由於忘記是哪一本,我在網路上找到類似的故事:
馬戲團裡的大象為什麼可以乖乖地被拴在一根木樁上呢?力大無窮的牠,只要輕輕施一點力,就可以擺脫那根木樁,牠為什麼沒有這麼做,難道牠天生就是容易馴服的動物嗎?其實不是的,大象的野性相當強,是很難馴服的,原因在於馬戲團的馴獸師很有技巧。

馴獸師在大象還是小小象時,就把牠固定和木樁綁在一起。一開始,小象會跳來跳去想要掙脫,但因為力氣太小,總是無法掙脫。不只如此,當小象不再掙脫時,馴獸師依然長時間地讓小象被木樁固定住,並且,會使用固定的木樁與繩子,不會隨意更換為鐵棒或柱子,為什麼呢?

因為,長久下來,小像已經忘記自己曾經想要掙脫木樁,甚至會以為這根木樁就是牠自己的一部分,就像是牠的四肢一樣。馴獸師只要把輕輕把繩套掛在木樁上,小象就自動站到木樁旁邊。直到牠變成大象都還是這樣,牠不僅不知道自己力氣大到可以輕易掙脫,甚至也從來沒有想要掙脫,開心地和木樁站在一起。木樁已經不是外在的一根木頭而已,它已經變成大象內在的支柱。

最近看到幾個中年婦女離婚的例子,她們在結婚以前,在職場上非常能幹,後來為了婚姻和孩子離開職場,等到結婚十幾年後,又因為種種原因而離婚。

離婚以前,她們因為另一半的收入還不錯,過得相當愜意,FB上感覺有永遠花不完的錢,每天吃大餐,週週去旅遊。然後,就突然關閉臉書或部落格,說需要靜一靜,通常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離婚了。

結婚離婚沒有對錯,但我總覺得如果婚姻是那根木樁,女人因此失去了其他能力,離婚後也變得很可憐。以前在公司也遇過幾個因為這樣而重回職場的例子,但我看她們離開職場十幾年後又回來的慌張感,真的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驚嚇」。

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靠自己最牢靠。

稿費

前幾天在一篇談翻譯的文章下方,看到底下留言,看完大笑三聲,終於有人說出實話:
「老貓提那什麼發譯指南,如果出版業環境不改革,這發譯指南應該改名「如何找到好譯者來剝削之指南」才貼切。優秀譯者不是沒有,但很多優秀譯者並不想為出版社譯書。」
這幾天又在一篇談Netflix的翻譯中,看到底下留言:


基本上,這就是一個只求低價不管品質的世界,業者總覺得譯錯又不會死人(確實也是啦)。

多年前我還在接科技雜誌翻譯時,總編趁2008年金融危機砍我稿費,要我共體時艱,我勉強共體時艱兩年後,我就說我不做了。他說:「你的稿子完成度很高,不太需要改,但我們沒辦法調回原稿費。」反正人家就是寧願自己花時間改稿,也不想花錢。況且,他砍我稿費前的稿費,跟別家是一樣的,是一般的公定價。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蘋中人】賠本賣書的書店怪傑曾大福

這篇寫得太好笑。他兒子的臉書其實挺有趣,憂國憂民但不失幽默

引文:

曾匯閎如今也是書店一景,他學建築,留學義大利,熱愛閱讀,有一張花美男的臉配上習武人的胸肌,卻甘心情願來老爸的書店當店長,正式工作日都西裝領帶盛裝出場以「強化軟體」
========
瑪丹娜來台灣開演唱會,他聽了兩場,席琳狄翁也聽了兩場,「我覺得我比李嘉誠還要富有」。
「為什麼書要賣那麼便宜?」這是第二題。
「書太貴,會斷了很多人買的權利。」這題的答案意外命中紅心,但他真正想說的是「正妹折扣大」這件事。
江湖傳言,美眉越正折扣越低,曾大福哼說:「這是醜化我!」他真正給最多折扣的是長期捐血的人、護理人員、消防隊員、弱勢團體、原住民部落,以及各種各類的義工、志工,「我都照成本賣」。
他要我幫他宣傳,弱勢團體來買書,「買一箱我送三箱五箱」。

【蘋中人】賠本賣書的書店怪傑曾大福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轉業

「妳知道身體並不喜歡代謝高脂、酒精跟糖。愛惜它,就不要讓身體太疲於應對難消化的食物。
好好吃、好好睡、多走路、持續重訓(不要弄太輕),妳會得到妳想要的。」
我應該是十幾年前開始追蹤她的部落格,她曾是言情小說家,後來轉業當健身教練。曾經在部落格上寫了一篇她寫小說快窮死、必須轉業的文章。

我非常喜歡看轉業成功的例子,尤其是轉變很大的例子。我覺得很多人一想到轉業,就給自己很大的限制,到最後只好喪志待在原來的產業裡,繼續消耗生命或成天抱怨。

我沒記錯的話,他應該快50歲了,女兒可能20歲了。






低薪



我從來不推薦任何人踏入出版業,每次有朋友離開出版業,我都替他們高興。

我常說,以前我們部門的秘書只要接電話,幫我們訂下午茶,不用加班,一個月就可以領四萬多。也不需要太聰明,不需要太能幹,而且表現好還可以轉正職。

除非你真的非常熱愛出版,有那麼多技能,何必委屈自己進這個產業,而且還沒有加班費。況且,在一個窮酸的產業待久了,價值觀也會跟著扭曲,以為這麼窮是正常的。

至於已經入行的,我覺得如果真的受不了就趕快離職,不要怨東怨西,好像別人欠你一樣。前幾天看到一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們覺得,抱怨陸客不來的觀光業者非常不爭氣;同樣地,當你們整天在抱怨別人不買書不看書的時候,別人也會覺得你們不爭氣。」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得寸進尺

我覺得很多人大概是看我很好說話,為人處事上盡量給人方便,於是就會得寸進尺,開始變得很隨便。對於這點,我一直很困擾。我雖然很隨和,但我翻臉也跟翻書一樣快,一來是我不太需要依賴別人,二來是我也不怕得罪人,我已經獨來獨往、靠自己慣了。

兩年前,我在我家附近找到一個非常厲害的按摩師,她真的是我試過好幾個以後,發現技術最好而且又最便宜的。她除了喜歡打探我的隱私,看到我穿的衣服或鞋子就說:「這應該很貴吧。」,其他別無缺點。

讓她按了一年以後,她開始問我可不可以預付款項(其實我都是一次買十次,但十次還沒做完,她就問我要不要先付後面十次。)。我因為覺得她按得不錯,我也知道她手頭比較緊,就說好。但後來她就得寸進尺,跟我借錢,我從此就再也不去了,也封鎖她。

有些不太熟的朋友也很奇怪,彷彿跟我見過幾次面,就覺得我可以幫他們處理很多事情,對我提出一些很匪夷所思的請求(包括借錢)。或是覺得我當譯者很閒,動不動就要約吃飯聊天(甚至晚上十點奪命連環call,要約隔天中午吃飯)。不然,就是奇怪的網友,在FB上感覺好像跟我有多熟,寫一些五四三的留言。我都覺得非常奇怪。

還有人更扯,跟我約在台北見面吃飯,由於是約晚上,我除了要搭高鐵北上以外,還要住宿一晚,交通和住宿費就六千塊起跳了。跟我約好後,等我人上了台北,才臨時說不能來。這也就算了,等我把她封鎖後,還有臉寫信來問我,為什麼不理她。所謂「約吃飯」,不就是聽你們抱怨工作上有什麼不順遂,或是又出國去哪裡玩嗎?我幹嘛花錢去台北當你的聽眾,我對你們的生活根本不感興趣。

我是一個非常討厭別人麻煩我,更不可能去麻煩別人的人。我覺得那些得寸進尺的人讓我很困擾。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批評

隨手摘一段手邊的譯文(取自某虛擬實境大師的自傳):(可搭配附圖閱讀)

「即便是今天,回想起數十年前那段歲月,依然不禁感到憤怒。憤怒是因為當時有太多想成為大師的人積極地攻擊我,想藉此出名。那就像那些晦澀難懂的藝術世界或學術小圈圈,充滿了嫉妒和暗箭傷人,即使攸關的利益根本少得可笑。我和那些真正打造VR科技的其他人培養了革命情感,而那些光說不練的人中,有許多欠缺能力的自吹自擂者。江湖郎中總是擅長利用機會推銷假藥和其他騙局。」
當然啦,很多人會說攻擊別人又不是想成名,只是看不順眼,不吐不快而已。基本上別人也不會在乎你是不是想成名,人家只會覺得你喜歡批評而已,你也無法掌控別人怎麼看你這個人,只會影響自己的陰德值,等著哪天業力引爆。

最近在精油圈和「葉黃素之亂」都看到這個現象,先攻擊別人成分不純是奸商,再自己推出商品說自己的有多好。鬼才相信你有多好。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跳蚤之亂

以前我家養過兩隻狗,從來沒有跳蚤,再加上我媽和家人有潔癖,家裡除了我的房間以外,幾乎是一塵不染(一位朋友曾來我家,說我媽比專業的家政婦還厲害,所以我這種懶散的個性住在全家都有潔癖的家裡簡直是在修行)。家裡出現跳蚤只有兩種可能,來自附近的野狗和野貓,媽的,我恨死野貓了,跑來跑去還會亂叫。


約莫三年前已經遇過一次跳蚤之亂,那次整整清了一個禮拜,看了各種網路方法,花了不下五千元買各種東西(黑肥皂、木酢液、殺蟲劑、漂白水,各種除蟲精油,還有襪套),才終於中止跳蚤之亂。再加上我家面積非常大(一層一百多坪,有四層),掃到快往生。


這次更慘,持續了快兩週,何止是清掃到往生,我整個工作都擱著,只為了打掃,而且全面積清掃了不下五次,折騰了兩週,整整瘦了三公斤。這次也花了不下五千多元(面積大要買的清掃品也多)。

而且奇妙的是,家裡有四個人被咬到全腳紅豆冰,有三個人完全沒事。上網查是說跟體溫有關,跳蚤喜歡咬體溫高的人。幸好,現在家裡沒有小嬰兒,我覺得跳蚤沒死,我都快被那些清潔劑毒死了。

2019年3月2日 星期六

魔力紅演唱會


昨天去魔力紅演唱會,因此第一次踏進高雄世運館,全場可容納五萬人。走進去的感覺就是台北小巨蛋的兩倍大(台北小巨蛋可容納1.5萬人),感覺就是氣派,尤其兩邊與舞台等高的大螢幕打開時,感覺更好。安檢有點嚴,不能帶保溫瓶(我只好把保溫瓶先丟在外面),但我覺得安檢嚴是好事。


不過,這場演唱會的優點到此結束,除了場所氣派以外,感覺樂團缺乏熱情,唱一個半小時結束,也沒有安可曲。去年Bruno Mars在南港也是只唱1.5小時,但至少誠意十足。魔力紅感覺就是來撈錢,按表操課完就結束,連最熱門的那首〈Moves Like Jagger〉,也唱得很像在趕火車,反正就是很隨便。


這是我聽過最糟的演唱會,但世運場真的很棒,那才是辦演唱會的場所。

衣保袋

我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時,因為地點在我家附近,不需要寄物,我帶著運動小腰包就出發了,所以不知道有「衣保袋」這種東西。


第二次參加馬拉松時,因為搭接駁車去比較遠的地方,怕接駁車上無聊,我多帶了一些其他的東西,但基本上還是用很小的袋子裝(20公分長、10公分寬的女性出門隨身包)。我去寄物時,寄物人員當場傻眼,沒看過有人寄這種小東西。我當時也沒有發現異狀,等跑完去取物時,才發現很多人都背著一模一樣的「衣保袋」。


我當時只覺得很好奇,心想大家到底是裝什麼東西,需要那麼大的袋子,大到我覺得用那個袋子裝屍體也可以吧。那次回程被接駁車放鴿子後,我問那個載我回家的大哥,為什麼大家都背那麼大的袋子,他只說那是參加跑步送的。


我一直覺得那個袋子很醜,所以還特地上網買了比較好看的運動袋。但我剛剛才看到有人說:「有些賽事規定要專用衣保袋才給寄物。」原來如此,難怪大家都用那麼醜、那麼大的袋子。


後來看到有人想出聰明的應對方法:「我都是把衣保袋折起來放在自己的背包,寄物時在拿出來用,將背包放衣保袋,取物時再把衣保袋折起來放背包。」


延伸閱讀:【裝備心得】你所不知道的各式各樣衣保袋(總整理篇)

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跑者之道》

雖然今年才過兩個月,《跑者之道》應該會進入我今年的十大好書之一,寫得實在太好了,不僅公允地分析跑步的各個面向,有些地方的描述甚至充滿了詩意和禪意。

沒想到一個只會基本日語的人,可以把日本的跑步文化寫得這麼好,而且優缺點都分析得非常透徹。或許是因為運動和音樂一樣,是沒有語言隔閡的。

我打算把作者的所有書都買回來看,他之前是先去肯亞,寫了《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今年五月會再出一本《The Rise of the Ultra Runners: A Journey to the Edge of Human Endurance》。

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一

自在又有禪意

今天一早起床,電腦又鬧脾氣,修到滿身大汗終於修好後,已經中午,心想今天乾脆放假好了,於是去捐了血,捐完又去吃大餐。

我的IG其實很少用,通常是用來記錄我的吃喝玩樂,我也不上去看別人的IG,我覺得我老了,每次刷IG不到一分鐘就覺得這平台好無聊,所以我只用來記錄自己的生活。

剛剛把捐血贈品和大餐照片放上IG,友人就留言:「我最近看妳的IG,真心很羨慕妳如今的作息,很自在又很有禪意。

我說:「哈,希望逐漸進入半退休狀態,好好享受人生下半場。」畢竟已經四十幾歲,真的是人生中場了啊(我還真不希望活到八十幾,七十五就夠多了。)

IG上的圖片其實還是很偏頗,只是生活的一個面向,應該說是我工作以外的面向。工作本身就沒那麼自在又有禪意了。

2019年2月24日 星期日

令人羨慕的獨立關係



這種獨立關係及山居生活令人羨慕。

有些人是拼命賺錢後,再退休(可能還沒退休就生病了)。
有些人是直接過著半退休的生活。

影片中的主角(職業是編輯)說:「通常是把半年的房租全繳了之後,再看我需要多少錢,決定接多少案子。編輯工作都濃縮在兩三小時內完成,其他時間都往山裡跑。」

另外,可以看出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比如她會插花,另一人會畫畫)。

最近翻譯一本傳記,是虛擬實境之父的傳記。他的一生非常傳奇,曾經流落街頭,但因為從小接觸樂器(是爸媽教的),可以靠街頭賣藝為生。他也自己養羊,做羊乳酪來支付學費。他也說,他那個年代的駭客,幾乎每個人都很會寫程式,也很會玩樂器。

這影片實在太美了。

2019年2月23日 星期六

Michel Thomas語言學習法

因為《跑者之道》那本書(這本書真的很棒,學到很多東西,大推),得知Michel Thomas語言學習法,下載了韓語和法語來聽,他是強調用聽的學習,像小孩學語言那樣,基本上是文盲,不需要看書。

由於這兩個語言我已經學過,所以聽的感覺是複習效果不錯,尤其是法語,已經十年沒碰,卻感覺像才剛上完課。

我打算拿它來學沒碰過的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我稍微聽了一下日語,我覺得日語教得比韓語好。

Youtube有免費課程,不必花錢。把影片下載轉成MP3,再匯入手機裡聽,非常方便。

====

底下是我前幾天在FB寫的內容:


【看跑步書,學語言】

沒想到看跑步的書,還可以順便學習語言。

上一篇提到我正在看這本書,越看越喜歡,非常推薦喜歡跑步的人看,裡面談的面向非常廣,有些地方甚至充滿了詩意。

作者是舉家搬遷(帶著太太和三個年幼的孩子)到日本半年,去研究日本跑者。裡面有一章提到學日文。

他說他出發之前,請了老師來幫全家上日文,但效果不彰,後來他突然想到大學時看過一支語言學習的紀錄片,裡面提到輕鬆學法文,強調不用死背,不用努力,毫無壓力,自然而然的學習。

他去找了那個紀錄片來看,裡面提到Michel Thomas學習法,紀錄片中是Michel Thomas教好萊塢巨星學法語,短短一週就可以輕鬆學會基本的法語。(紀錄片連結

於是,作者去找了Michel Thomas學習法,他和太太利用這個方法學了基本的日語。我聽到這裡(我是聽英文有聲書),馬上上網搜尋,發現YouTube上有免費的教學影片(多種語言),Audible上也有教學有聲書,他也有App和網站(有些課程要付費)。他的方法是完全用聽的學習,不必先學字母。

我下載了韓語(雖然我已經自學了兩年),但我覺得他的方法挺有趣的,很適合懶人學習。

 

進步與退步

從大型指標賽事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是,如果你在今年只跑出比去年小幅進步的成績,名次反而會往後退。 
這表示,大家也都在進步,若你進步的幅度沒有別人大,那相對來說,就是退步。 
同理,老是抱怨10年、20年前,做跟今天相同的工作,獲得的報酬比較多,也是沒有意義的。

FB上有不少爭議性的人物,這也是一位。不過,他有些話講得很直白,也很有道理,例如上面這段。他大概一年會參加好幾十場的馬拉松和三鐵,所以常拿馬拉松和三鐵來打比方。

馬拉松這種「詭異又要命」的東西,大概只有跑過的人才能理解為什麼它跟人生很像。

下面這段也是:

女子路跑選手中,跑半馬的正妹往往比全馬多,跑10K的正妹又比半馬多。所以如果在10K的選手中,漂亮程度只能排名中上,只要努力進階到全馬選手中,立馬變名列前茅的注目焦點。擺對市場很重要!繼續向前跑吧!

2019年2月21日 星期四

喉嚨痛的藥草茶


又到了全家都在咳嗽的季節,想起去年此時咳了兩個多月、咳到快往生的經歷,就很害怕。


後來開始每天喝檸檬水後,家人感冒,我再也沒被傳染。但上週六上完重訓課後,回家開始覺得喉嚨有點痛。結果一開始喝錯東西(薑茶),導致隔天更加嚴重。


後來才換之前在網路上購買的德國藥草茶,連續喝了兩天後,已經完全好了。網路上買很便宜,但其實你只要買「百里香」來泡,應該都有相同的效果,而且很香。


另,紫錐花也有類似的效果(購買連結),喝起來香香甜甜的。

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基本素養

「在民主國家,高中教育一大使命就是要培養民主公民。課堂內外應該鼓勵學生討論時事,思考時事,並培養民主風度。上述老師那種侮辱性的言詞,只是利用師生間的權力不對等,講出他自己爽的話,並沒教育意義,並營造使學生畏懼表達的氣氛,因此既反民主,又侵害學生的受教權。」


我覺得不只是高中吧,大學和職場也一樣。

這就是我很討厭一些老師網紅的原因,美其名是自由發表意見,其實就是在洗腦,不管他們是挺藍和挺綠,我都覺得很糟糕。

我沒遇過這種老師,職場上也沒遇過這種老闆。

我遇過兩個分別是深藍和深綠的老闆,他們雖然顏色很深(而且還很熱衷政治),但從來不會因為立場不同而想要說服你或拉票或對你有偏見,我覺得他們做得非常好,很幸運能遇到兩個非常明理的老闆。尊重別人的政治或宗教理念,不強求別人認同,是最基本的素養。

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

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
是讓每個靠近你的人都很舒服。  

不委屈自己,不勉強別人。

真正的修行,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臉書上有很多「靠北XXX」的專頁。過年期間,看到有人分享「靠北健身界」的一篇文章,所以點過去瀏覽了一下,發現「靠北XXX」這類專頁除了「靠北工程師」偶爾有令人莞爾的爆笑內容外,其他都是負能量非常強烈的網頁,大概看個一兩篇就開始暈眩。

以前有人說PTT有個版面專門是已婚婦女靠北婆婆的,負能量非常強,彷彿全台逆媳的集中地。我沒有見識過那個版面,也沒有結婚,不需要去看哪種版面,但我相信「婆婆」這種生物確實是很需要靠北(從小到大,聽過太多位婆婆靠北他們的媳婦,讓人根本不敢結婚好嗎。你們這些婆婆才是全台結婚率大降,離婚率大漲的幫凶)。只是這種靠北與其說是抒壓,其實是一種負向強化,那種同仇敵愾只會讓人恨意更強。

去年刪了很多追蹤的網頁和粉絲頁,主要是因為我覺得負能量太強了,根本避之唯恐不及(不過我也討厭互相取暖的網頁和粉絲頁,只覺得噁心)。有些靠北的訴求其實是有盲點的,當一個人充滿恨意時,很多思考會變得很狹隘,會抓住一個點鑽牛角尖。

上面那句「不委屈自己,不勉強別人」講得特別好。身為「討厭別人麻煩我,所以也討厭麻煩別人」的射手座,我已經做到這點,我只奢望別人也能做到。




2019年2月2日 星期六

Mr.Children Tour 2018-19 重力與呼吸

昨晚站搖滾區,周遭大概被50個日本人團團圍住。日本人真的很high,但明明離主唱很近,完全沒有人偷錄影或拍照,非常守規矩。


主唱的微笑實在太迷人了,現場唱得比CD還好啊啊啊啊啊。


自從開始跑馬拉松後,每次聽完演唱會都會把演唱會聽到的好歌匯入iTunes,跑步聽到時又可以重溫一次演唱會現況。


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稿費

講錢真的是很俗氣的事,但不講錢又令人喪氣。

自從當專職譯者後,我已經學會在每年十一月以前就準備好隔年過年的紅包。因為十一月以後完成的稿子,大多無法趕在農曆過年前拿到稿費。欠過年是出版業的常態,喜歡欠過年的人會窮不是沒有道理的

由於我很能體會這種過年缺錢的痛苦,所以我通常會在過年前把該付一整年的錢繳清,讓那些服務我的人(比如做臉或按摩的師傅)好好過年。我希望他們能快快樂樂的過年,這是基本的生活尊嚴。

以前在銀行工作,每年一月十五日會領三個月的薪水(外加獎金通常就是一個月進帳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根本不需要煩惱這種鳥事。

所以每次有人要問我怎麼入行當譯者,我總是苦口婆心勸他們不要想不開。

我覺得很多人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他們總覺得占人便宜或斤斤計較就是賺到了。但我在職場及目前的工作中看過很多實例:對別人好的人,他們總是在他人的默默祝福下,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奇妙的驚喜和好運。但是那些對人很惡劣的人(比如故意延遲匯款的編輯),很快就會遭到現世報(至於是遭遇哪種厄運,我就不想說了)。

其實我不太明白,如果只是舉手之勞,早點請款,又不是你自掏腰包支付稿費,為什麼不做?尤其同樣一家公司,為什麼有人可以交稿後一次付清,有人一定要分兩次而且拖好幾個月?這明明就是你有權限自己決定的。稿子沒到手前,摧得要死。稿子一拿到手,什麼都不急了,到底是有什麼毛病?根本就是損人又不利己的事。


體驗不同的人生


有些事情,你不做、剛做或是做了一小段時間,你還是會覺得很唬爛。比如有句話說:「如果你想跑步,跑個一英里就好。如果你想體驗不同的人生,就跑場馬拉松吧。」

對於這句話,我想補上一句:「如果一場馬拉松不夠,那就跑兩場吧。」

昨晚跑步時,我突然意識到跑步半年來人生的改變。我其實是很佛系的跑步者,有時一整個月都沒跑,有時一個星期跑三次,唯一沒變的大概是維持每週二到四次的運動,只是內容不見得是跑步。

想跑步很久了,也看了很多書,但直到去年波登自殺讓我看了《Running is my Therapy》之前(https://tinyurl.com/y925p3mv),我都僅止於看書的狀態,也不太明白為什麼有跑步習慣的人普遍都很樂觀(除了本來有憂鬱症的以外,但憂鬱症跑者覺得跑步使他們避免陷入憂鬱)。

後來跑完第二場半馬時,我真的打算就此停止:繼續跑步,但不要跑馬了。那天被接駁車放鴿子後,有人好心載我回家,沿途一直鼓吹我,既然隔週已經報名第三場,就要去參加。我猶豫了一整週,確實去跑了,跑完回來突然出現了鬥志,覺得應該會繼續跑下去。

我覺得跑步讓人莫名樂觀是一種很玄的事情,當你的腳持續邁出去,腦中不斷分泌腦內啡,人就開始轉念。我記得一位朋友說,他當初是因為覺得人生很低潮、運氣很背,才開始跑步。跑步不見得會改運,但會改變你的思維,可是改變思維也會反過來改變命運。這怎麼說呢?

我昨天跑完,回家一邊泡澡,一邊聽有聲書《How Luck Happens》,這本書前面幾章有點平淡,但我昨天聽到的那章,是在講「樂觀」可以改運這件事。作者舉了很多例子,其中一個實例剛好在我以前翻譯的《恆毅力》裡有提過。

先節錄如下:(有點長,後面還有我的結論)

我(《恆毅力》的作者)在本地的圖書館聽知名的《紐約客》插畫家羅茲‧查絲特(Roz Chast)演講時,她說現在她的退稿率約90%,以前的退稿率更高。 
於是,我打電話給《紐約客》的插畫編輯鮑伯‧曼克夫(Bob Mankoff),詢問一般退稿率是多少。我覺得90%聽起來高的驚人,鮑伯告訴我,查絲特其實是特例。
呼!我一聽,鬆了一口氣,我不希望全球的插畫家投稿十次,就有九次遭拒。但是曼克夫接著補充,多數插畫家遇到的退稿狀況更多!在《紐約客》,「特約插畫家」的作品獲得錄取的比率比其他人高出許多,他們每週投稿的數量總計約500幅,但每期雜誌中,平均只能從中挑出約17幅來刊登,於是我算了一下:退稿率高達96%以上。 
「天啊!錄取率那麼低,誰還持續投稿啊?」
曼克夫自己就是其中一個。
以下是曼克夫的故事:
曼克夫不是很早就找到明確定義的熱情。小時候他很愛畫畫,他不是就讀在地的高中,而是去讀拉瓜迪亞音樂藝術中學。不過,曼克夫進入那所學校以後,有機會看到競爭有多激烈,那裡的震撼教育令他大為畏縮。
曼克夫回憶道:「接觸到真正的繪畫天才,讓我的天賦就此萎縮。畢業後,我整整三年沒碰畫筆、鉛筆或筆刷。」他進入雪城大學讀哲學和心理學。
大四那年,他買了傳奇畫家席德‧霍夫(Syd Hoff)的著作《學習插畫》(Learning to Cartoon),霍夫本身就是「努力加倍重要」的典範。他這一生為《紐約客》供稿571幅插畫,創作了60幾本童書、連載兩份漫畫、為其他刊物供稿的插畫和漫畫更是多達數千份。霍夫的《學習插畫》開篇就開朗地問道:「成為插畫家很難嗎?不難,為了證明這點,我寫了這本書……」最後一章的標題是「如何面對退稿信」。整本書的中間則是談構圖、透視、人形素描、面部表情等等。
曼克夫根據霍夫的建議,創作了27幅插畫,走訪一家又一家的雜誌社,兜售他的插畫(但不是《紐約客》,《紐約客》不接見畫家)。當然,每位接見他的編輯都馬上婉拒他了,多數的編輯叫他隔週再試著畫更多的插畫。曼克夫不禁納悶:「更多?怎麼可能有人畫得比二十七幅還多?」
曼克夫還沒來得及重讀《學習插畫》的最後一章(如何因應退稿信),就收到符合徵召去打越戰的通知。他不太想上戰場,事實上,他根本不想去,所以他馬上改變身份,搖身變成實驗心理學的研究生。後續幾年,做老鼠迷宮實驗的同時,他也找到一些時間作畫。接著,就在他拿到博士學位以前,他突然意識到研究心理學不是他的志業:「我記得當時心想,我的獨到人格特質是別的東西。我是你見過最好笑的人──我當時是那樣看待自己的──我很搞笑。」
有陣子,曼克夫考慮以兩種方式靠幽默感為生:「我心想,好吧,我可以當搞笑的脫口秀諧星,或者當插畫家。」於是他全心投入這兩個領域:「白天我用心寫腳本,晚上畫插畫。」但時間一久,他發現這兩個目標裡,其中一個比另一個更有吸引力:「那個年代的搞笑脫口秀不太一樣,不是在喜劇俱樂部裡表演,我必須去波希特帶 (Borscht Belt),但我不是很想去……我知道我的幽默感對那些觀眾無法發揮我想要的效果。」
於是曼克夫放棄了脫口秀,傾全力於插畫上。「連續投稿兩年後,我唯一得到的成就是:累積的《紐約客》退稿信足以貼滿整間浴室。」雖然偶爾有一些其他的雜誌錄用他的作品,但那時曼克夫的頂層目標已經變得更明確遠大:他不只想靠搞笑為生,他想成為全球頂尖的插畫家。「《紐約客》在插畫界的地位,猶如棒球界的紐約洋基隊,是最好的團隊。」曼克夫說,「如果你能加入他們,你也是頂尖的一員。」
那些堆積如山的退稿信告訴曼克夫「一試再試」行不通,他決定換個不同的方式。「我去紐約公立圖書館,把一九二五年之後《紐約客》刊登過的插畫都看了一遍。」原本他以為是自己畫得不夠好,但是從那些作品可以明顯看出,一些非常出名的《紐約客》插畫家其實畫技也不太好。曼克夫因此心想,也許他的圖說長度不對,可能太短或太長了,但是這點也不成立。因為圖說通常很短,但不是人人都寫得很短,他的圖說長度看起來並無異狀。接著,曼克夫心想,難道是他的幽默類型不適合《紐約客》?並非如此。有些知名插畫家的風格異想天開、有些諷刺、有些充滿哲理,有些則是純粹很有趣。
這些插畫家的共通點是:他們都讓讀者思考。
另一個共通點是:每個插畫家都有獨到的個人風格,沒有某個「最好」的風格。最重要的是,每位插畫家都以某種極其深刻又獨到的風格來表現自我。
曼克夫翻閱每一期《紐約客》的每幅插畫時,知道自己也可以做到那樣,甚至做得更好。「我心想:『我可以畫出這種圖,也可以畫出那種圖。』我有充分的信心。」他知道他可以畫出讓人思考的插畫,也知道自己可以發展出獨到的個人風格。「我嘗試了幾種不同的風格,後來我採用點畫法。」如今這種出名的點畫名叫「點描法」(stippling),曼克夫唸高中時學到法國印象派畫家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這號人物,當年曼克夫就試過這種畫法。
一九七四到一九七七年間,被《紐約客》退稿約兩千次後,曼克夫又投了一張插圖,終於獲得採用。隔年,他出售13幅插畫給《紐約客》;再隔年,出售25幅;接著又增為27幅。一九八一年,曼克夫收到《紐約客》的來信,詢問他是否願意成為特約插畫家,他欣然答應了。
如今曼克夫身為編輯兼前輩,他建議有志成為插畫家的人一次投稿十幅插畫,因為「畫插畫一如人生,十之八九無法盡如人意。」
======(節錄結束)

《How Luck Happens》那本書的作者訪問了幾位藝術工作者,因為藝術工作者最常接到退稿信,其中一個人說,每次退稿都是一次打擊,都會消沉幾天,但重點是要維持樂觀,繼續投稿,不然永遠沒有錄取的機會。

但是樂觀就是一種很玄的東西,有人先天比較樂觀,怎麼讓人「後天」變得樂觀呢?我覺得跑步可以。

我有運動習慣已經五年了,雖然我先天就是比較樂觀的人,但我可以明顯感受到跑步又讓我變得更樂觀。

剛開始跑步,其實是因為我覺得我需要抒壓,壓力大時,跑完雖然擔心的事情還在,但會莫名其妙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克服難關(就是一種莫名的樂觀)。

既然跑步可以讓人更樂觀,樂觀可以讓人堅持更久,進而改變運氣(增加獲選或錄取的機率)。運氣一改,命運就跟著改了。

昨晚想通了這點,突然覺得很興奮。其實過去半年來,我的心境改變很多,原來冥冥之中,跑步改變了我的想法,讓我逐漸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最大的效果,大概是讓一些負能量主動遠離我,因為我覺得想法負面的人通常很討厭看我寫這些東西。而我自己對那些負面的訊息,耐受性也變低了,所以刷臉書時間大減,總覺得上FB總是看到一堆垃圾,浪費我的時間。

後記:昨晚半夜又看到一位知名譯者罹癌末期轉安寧病房的消息。人生就是那麼無常,需要及時行樂。
後記2:前輩已經走了。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自以為是的標準

最近近藤麻理惠又紅了,幾年前剛看《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時,剛開始覺得不以為然,尤其講到她整理書的方式,更是令人髮指,但那本書最後還不錯,尤其把東西的斷捨離套用在人際關係的斷捨離上,更是必要的,也會活得比較快樂。

近藤麻理惠那種整理書的方式,讓我想起多年前看到一篇報導。蔡詩萍藏書很豐富,有好幾萬本,但他太太會偷偷把他的書賣掉,她可能覺得那些是沒用的廢書,我覺得我要是蔡詩萍,早就跟她離婚了,怎麼會有那麼神經病的女人,覺得別人的東西是廢物也就算了,還偷偷賣掉,這種行為跟小偷有什麼兩樣。


我覺得愛整潔雖然是一種優點,但「自以為是」或「我是為你好」的出發點就很可怕,你又不是別人,你憑什麼用你的標準來衡量別人。你覺得是垃圾的東西,可能是別人很珍惜的東西,你憑什麼擅自決定你可以把別人的東西拿去丟掉、賣掉、處理掉或送人。


有潔癖的人跟別人生活很辛苦,但他們從來沒想過,別人也覺得跟他們生活很辛苦。

延伸閱讀:趁媽媽出國幫她打掃,沒想到換來卻是破口大罵...面對愛囤積的長輩,你該有5心態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生命的長度與深度



剛剛在另一個譯者部落格中看到這段文字,小黛不認識我,但她是我朋友的朋友,而我那個朋友也是幾年前四十出頭就突然昏迷過世了。

他們接連去世,是我後來徹底改變生活的原因。在那之前,我是以「使命必達」的方式工作,根本不在乎身體能不能撐下去。在那之後,我開始把工作擺在第二位,把人生擺在第一位,因為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存活多久。在那之前,我只記得工作很忙碌,譯作一本接一本累積,但沒什麼成就感。在那之後,生活加入很多其他的元素,開始有很多值得回憶的事情,也覺得生活過得很充實。


30 vs. 40


最近FB在流行「十年挑戰」,想起前陣子看到的一則訊息寫道:

=====

我覺得很奇妙的是,問了周遭幾位四十幾歲的朋友,大家幾乎都有這樣的感受,覺得自己四十幾歲過得比三十幾歲更好。

我自己大概是三十五歲以後就無感了,心理年齡大概就一直停留在那裡,大概是因為未婚,沒有家累,再加上我三個弟弟都已經成家立業,他們的心理年齡隨著孩子而成長,我則突然間好像多了三個哥哥。我覺得這種感覺挺好的。

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好用工具

上次在FB分享CW-X壓力褲後,有專業網友說他是穿CW-X的襪套來幫助復原,當下覺得真的很有道理,就像孕婦產後及燒燙傷的患者穿壓力裝來幫助復原一樣,當場我就下單買了襪套。但因為跟日本商訂購需要三天才到貨,我就先穿台製的titan壓力襪和襪套。

台製的壓力很大,效果不錯,但我覺得對南部氣候來說有點太熱。今天收到日本的CW-X,品質跟壓力褲一樣好,壓力大但輕薄不悶,貴得真是有道理。 (我是買:CW-X パーツサポート レディース BCY306 脹脛用サポーター

我想大概是因為上週穿了一個星期的襪套,昨天連跑第二馬不是很累,今天完全沒有酸痛的感覺(跟初半馬的隔天有如天壤之別)。

另外,我一直想買夜燈,因為我常清晨四五點出門運動(不想曬到太陽),可是一直沒買,直到上次去山地門跑馬,清晨五點一片漆黑,當地又只有流動廁所,廁所裡沒光,要開手機的手電筒,當場恨不得自己有八隻手可以拿東西。

一回家就下單買了夜燈,順便幫我爸買一個,因為他平常也是清晨出去散步,冬天天亮得比較晚,帶著夜燈出去很方便。我爸收到時很開心,兩百多元真是划算。

其實夜燈選擇很多,迪卡儂便宜、免運門檻也低,下單隔天就到貨了。

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第三次半馬(2019.1.13)



接連兩週的週日都跑馬拉松真的是意外。

本來我先報名今天的這一場(「高樹」),後來才看到上週跑完的那一場(「山地門」)。我其實比較喜歡「山地門」那場,因為有接駁車,晚上又有張學友演唱會,剛好可以把一天排滿。

但幾個月前報名的當下,完全不確定這兩場我會不會參加。因為我也不知道會不會剛好遇到趕稿,會不會遇到生理期,但總之就是先報名再說,反正報名費才800到1000,大不了不去而已。

上週跑馬拉松時,已經心想:「幹!下個禮拜絕對不要跑了。」但這一週的心情每天都不一樣。
週一心想:「竟然跑完隔天不會酸痛,那週日要不要再跑一馬?」
週二心想:「稿子趕不完,還是別去跑吧,趕稿要緊。」
週三心想:「不跑有點可惜,要不要去跑一下,反正就一個早上而已。」
週四心想:「稿子趕不完,還是別去跑了,趕稿要緊。」
週五心想:「幹!即使不去跑,稿子也趕不完,壓力好大,我還是去跑跑抒壓好了。」

週六約了計程車,早上五點來我家載我去會場(約三十分鐘的車程)。本來想騎摩托車過去,但想到天那麼黑,我實在不想動腦騎車,安全至上,所以請了計程車。

高樹馬的天氣還是一樣炎熱,風景不如山地門,唯一慶幸的是終於不是超半馬。

一路上被幾位我爸年紀的虧雞老爹超車,依然沒有羞恥心,直到後來連視障跑者都跑得比我快,終於有點羞恥心加速前進。

我覺得我的半馬應該到此結束了,下次如果要跑,可能會直接挑戰全馬(為什麼如此想不開?)






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重訓

養成運動習慣已經五六年,通常一週會運動二三四次,看忙碌程度而定。以前大多是看DVD做運動,DVD的選擇性很多,我大概有一百多片,雖然平常習慣輪流做的大概只有十片,但每年都會採購新的。Youtube上也有很多免費的選擇,但我還是喜歡買來收藏的感覺。

去年年中開始加入跑步,今年又想加入重訓和瑜珈。問了做重訓一年多的朋友,發現台北一對一教學一堂課是1200-1600左右。

屏東的物價實在很便宜。以做臉為例,屏東的單次價格約是台北的一半,但品質是台北的95%。重訓一對一的價格,我問了一輪,介於600-1500之間。但因為我沒在台北上過,所以不曉得品質差異多大。

昨天第一次去上課,事前只跟教練說我的年齡和狀況。上了以後,教練發現我的狀況不錯,問我有什麼需求,他可以幫我調整課程。我說我只是想多加入幾種運動選擇,均衡一下,沒有目標。教練突然有點不知所措。

他說:「我第一次遇到沒有目標的學員。」
我說:「不然其他人有什麼目標?」
他說:「有的想練成更大隻,更強壯;有的想減肥;有的想練肌肉。」

我說:「我不需要減肥,這種運動量也不可能練得很強壯,我只是想增加肌耐力。」

昨天第一次上一對一,覺得一對一還是比小班制好很多,確實值得投資。朋友說,台北的教練上完課還會幫她做經絡按摩,那確實貴得有點道理。

會想要練重訓,應該是去年看完這篇報導後,才開始有那個念頭,但拖到今年才執行。

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

網紅的收割

近期看到兩個網紅有效「變現收割」的例子。一個是理科胎胎,聽說已經簽經紀公司,所以最近業配大增

我其實很少看理科胎胎,通常是別人轉貼時才看,因為她講的內容對經常看書的人來說不是很陌生,對不常看書的普羅大眾來講可能很新鮮。不得不說,她的敘事還是頗有條理,所以對於想補充「知識」的民眾還是有幫助。但她推的書我就不是那麼感興趣(雖然她把《脆弱的力量》推爆了),更早之前她推了一本美國超級暢銷書《12 Rules for Life》,說她讀了三遍,我馬上買來看,但真的看不完就擱著 Orz




另一個變現的例子是幾個月前突然宣佈淡出臉書的陳教授,其實我追他的部落格好幾年了,甚至以前還因為他寫的一篇文章通過信。我記得至少十年前他寫過一篇有關「台大學生家庭背景」的文章,那時我不是很認同他的見解,寫信給他。他非常客氣,因為我稱他老師,但他說他的年紀其實跟我差不多,所以叫我同學。


陳教授是個很有見解的人,雖然他的見解我大概只同意六七成,但我覺得他有些想法可以刺激不一樣的思考,所以我一直有追蹤他的部落格及後來的FB。


幾個月前他突然說要淡出FB,改成收費制,其實收費不高,一年才五美金。但去年底他突然說要漲價,變成年繳六美金。我仔細估算過,他現在約有一萬個訂戶,所以每年至少可以靠「寫爽文」多賺150萬到250萬台幣的零用錢。每年光是可以拿這筆錢投資就超爽的,而且寫爽文還有人付錢願意看,確實需要兩把刷子。


早在十五年前我開始寫部落格時,那時是因為翻譯無聊,開了一個部落格,寫一些五四三的東西,也不給人留言,完全就是在自嗨,但我那時確實因為亂寫部落格而有編輯主動找上門來要我翻譯。


現在寫FB專頁,當然也是編輯這樣找上門,但我比較不會想靠「經營」部落格或FB招攬生意,我覺得太累了。

一個FB專頁只要讀者一多,瘋子就愈多,有些人還特別喜歡留一些奇怪的留言。而且我覺得跟興趣不合的人分享東西還滿累的,靠北喔,我是付錢請你來讀FB嗎?需要你來當糾察隊嗎?「不爽不要看」是不懂嗎?我實在搞不懂那些hater明明討厭你、又要追蹤你的心態到底是吃飽太閒還是怎樣。

從去年選舉前開始,就明顯覺得FB垃圾文增加,有時一整天刷下來,看了幾百則資訊,有價值的不到一則。所以,我就變成偶爾上去看一下,順便清除一些追蹤的帳號。

我覺得每天用feedly接收RSS和自己讀書已經夠了,FB逐漸變成可有可無的工具。

前陣子看到一位作者說,他現在不看「每日」新聞,只看經濟學人及其他報紙的週報,因為那樣做既不會與世界脫節,也可以避免接收許多搶快的雜訊,我覺得這樣滿好的。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第二次超半馬(2019.1.6.)


賽前一天,拿出比賽說明,才發現又是超半馬(23K),而且比上次多了一公里,真是晴天霹靂。

屏東的天氣還是一樣炎熱,這場馬拉松是在三地門,跑山路,所以不少上下坡。跑上坡真是要命,但下坡又覺得很快樂。

沿途風景不錯,山地同胞非常熱情。這次也不像第一次跑半馬那麼狼狽,去年十一月第一次跑半馬時,沿途抽筋了好幾次。這次不知是下重本買的壓力褲有效,還是其他原因,沿途沒有抽筋,遇到拍照時還可以揮手微笑。

跟上次一樣,覺得5K到15K是跑得最快樂的過程,前面有點喘,後面有點吃力,中間就只有路跑的快樂。尤其喜歡的音樂出現時(例如Pharrell Williams的 Happy和Katy Tiz 的《Whistle (While You Work It)》),跑得更起勁,所以我買了各種混音版,存在iTunes裡。

去年跑馬抽筋讓我開始上網研究壓力褲。上網做功課後,決定秉持著一貫的「奢侈」原則,買最貴的。所以上樂天向日本賣家直購CW-X(華歌爾的母公司出品,所以對彈力和支撐很有研究)。價格雖然很貴,但日本賣家超專業,服務很棒,三天內就寄來。

買來後一直擱著,平常跑步也不穿,直到昨天比賽才穿上。剛穿上覺得確實壓力大,但一下子就習慣了,跑起來毫無束縛感,也不悶熱,跑完酸痛感幾乎少了一半,實在是貴得很有道理(JPY 12150+運費900=JPY 13550)。我是買 ワコール CW-X Womens ロングボトム(スタビライクスモデル)レディース wcl-cwx-ws ADIEU

唯一美中不足是比賽場地離我家約45分鐘的車程,所以需要搭接駁車,但接駁車早上4:30就發車,所以需要更早起床吃東西。到了現場還不到5:30,6:45才起跑,有夠浪費時間。

回來又被接駁車放鴿子,屏東客運一天只有兩班往返山地門和市區,現場一位跑全馬的飛毛腿(他跑全馬跟我跑半馬的時間差不多)說可以載我一程,然後一整路他一直說服我要多參加馬拉松(我本來覺得今年應該只跑這場)。我說我是宅女,路途遙遠的比賽實在太為難我,然後他說可以當我的接駁車Orz。

晚上去聽張學友在高雄巨蛋的演唱會,歌神真的好厲害,感冒還是唱得跟CD一樣好,舞台效果也好。他也很會炒熱氣氛,他直說自己已經五十八歲,但要一直唱下去,我覺得他看起來大概只有四十五歲。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頸椎與脊椎

雖然我已經離職十幾年了,每年過年,我老闆總是第一個傳簡訊跟我說新年快樂。

今年我回訊問候時,她才告訴我去年動了頸椎手術,但後來因為手術時傷到神經,出現一些副作用,所以吞嚥有時會嗆到。

前幾年一位親戚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彎腰很久,後來脊椎出問題,因延誤了治療時間,變得很嚴重。開刀後,也是因為傷到神經,變得半身不遂。

重點是我老闆的先生是大醫院的醫生,理論上應該是找很有名的醫生來開刀。我親戚也是找名醫開刀,但感覺這種手術出錯的機率還挺高的(雖然研究說出錯機率不高)。

大家要多愛護頸椎和脊椎,先從盡量不低頭刷手機開始。我其實不常刷手機,只有偶爾出遠門時常刷,但通常刷一天脖子就受不了了。

現在刷手機的機率更低了,因為我只有查電郵的幾秒鐘或幾分鐘會低頭,其餘都是用耳機聽。我無法使用手機刷FB,我覺得介面好難用。

飲食與運動

記得很久以前聽當業務員的友人說,某次上班開會,她無心開會,焦點完全放在現場每個老闆和同事的脖子皺紋上。

昨天看紅白歌合戰,發現東山紀之(52歲)跟我小時候的印象一模一樣,覺得真是可怕(的老妖精)。友人說:「昨天看新聞,覺得費玉清也是一樣,最可怕的是他連脖紋都沒有。」

上了年紀後,會開始注意這種奇怪的地方。

今天跟一位朋友聊到重訓和瑜珈,這是我想加入目前運動的項目,但又不想把生活排得太滿,所以我問她:「妳沒空時,會優先選什麼?」她說看情況,她說為了方便,她找了三個重訓老師,一個在上班的地點附近,一個在住家附近,每個老師都有優缺點,她覺得多接觸不同的教練滿好的。

然後我們聊到一個現象:重訓老師的體格都很好,幾乎看不到做重訓的胖子,但有的瑜珈老師還滿胖的,雖然筋骨很柔軟。

這也讓我想起前陣子在書中看到的,短跑選手幾乎都很結實,但長跑選手則不一定。其實我不知道結論是什麼,但我總覺得看一個人的行為和表現,比聽一個人說什麼還重要,因為講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但我在猜,瑜珈老師和長跑者之所以會肥胖,主要是飲食造成的。運動本身確實會讓人體態更好,但運動的類型會影響食物偏好。我發現做重訓及短跑的人比較注意飲食的挑選(他們比較在乎肌肉的養成)。但我常看到做瑜珈及長跑者大吃大喝或喝酒,他們可能覺得運動本身可以提高代謝率,消耗那些熱量,但飲食對身體的影響其實遠大於運動。

肌肉量多時,運動起來是輕鬆的。肥肉量多時,關節承受的壓力也比較多。所以享受美食的同時,我常會想起一件事:「吃太多有時是在虐待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