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波特小姐:比得兔的誕生》


摘自〈比得兔傳奇:英國湖區的守護者童話〉 
「以童話繪本聞名於世的波特,終其一生投入最多心力與資金的,其實是對自然生態環境與動物的保護。她過世後捐出十四座農場,以及多達四千英畝的土地給國家信託,遺願是要盡力維護大自然景觀與保護湖區(Lake District)特有的羊群(Herdwick)。」

前陣子翻譯牧羊人的書之前,我對英國湖區一無所知,我聽過碧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知道她是彼得兔的作者,但因為沒讀過她的作品,對她幾乎沒什麼瞭解。


翻譯牧羊人的書時,書裡提到波特小姐的事蹟,開始覺得她非常偉大。當初翻譯那本書時,每一頁都查得半死,而且牧羊的專業詞彙不一定查得到,有時要查照片和影片看圖說話,所以綿羊如何剃毛和接生羔羊的影片我都看過了。不過,翻譯時看了很多英國湖區的影片,非常嚮往,想到波特小姐對湖區的貢獻,於是去找了電影《波特小姐》(Miss Porter)來看。

買尬,後半段簡直是哭著看完,其實劇情一點也不灑狗血,但不知怎的就是特別感人。

我建議先看完〈比得兔傳奇:英國湖區的守護者童話〉那篇文章,再去看電影,那篇文章寫得真好。

延伸閱讀:《波特小姐:比得兔的誕生》堅持夢想、回饋社會

看完DVD,剛剛上YouTube搜尋預告,結果發現有人把整片上傳了。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潤校

偶爾會看到其他同業說,交稿前,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潤校一本書,我總是覺得很不可思議。我知道有些人是講求下筆一次到位,所以尚未潤校的譯稿已經很接近成品(我確實看過某位前輩的初稿幾乎完美無瑕,讓我相當震驚)。

但是我是需要很多時間潤校的人,而且我需要至少潤校兩遍,有些比較難的案子,可能會需要第三遍。所以完成一本書後,我通常需要好幾天的潤稿時間,而且年紀大以後,潤稿時間有愈來愈長的傾向。

剛入行時,我沒那麼龜毛,但後來愈來愈嚴重。每次想潤一次就交稿,但是想到譯稿可能會被讀者抓起來鞭屍,或是被朋友來信指正,我就硬著頭皮再潤第二次,通常潤完第二次我會睡得比較安穩。

昨天接到出版社的編輯來信,說台大國企的教授看到我譯的書,打電話到出版社,要我的聯絡方式,編輯問我要不要給他。自從上世紀出國念書請那位老師寫推薦信後,就沒跟他聯絡了,老師竟然還記得我(大哭)。

我突然嚇出一身冷汗,那本書去年真是譯到我焦頭爛額,潤了三遍以上才終於無怨無悔地交出去。還好當初有堅持潤好,不然老師應該是打電話去出版社抗議吧。

最近大學同班同學在約畢業20年同學會,昨天我懷著非常老的心情,到系上的FB社團請問在學的學弟妹,老師是否還在教書及辦公室是否還在原處(答案是今年六月剛退休)。

一上FB社團,發現有學長在約畢業30年同學會,頓時覺得自己還沒有很老。(不過說實在,假如大學畢業馬上結婚生子,現在孩子大概就是在讀大學,I feel so old)

今天與老師聯繫後,非常開心,約好下個月初見面。

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名利與實力

這是個名利與實力毫無相關的世界,但是有名就能帶來利益,所以有些人追求名氣比追求實力的提升更為積極。


而提高名氣的一種方式,就是針對各種有的沒的、懂的不懂的都要大放厥詞,爭取話語權,最好是攻擊一下名人,找機會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反正名聲臭也是出名的方法。


這幾天看了出版圈的八卦風雨,心裡只有一個感想:或許是因為出版的產值很低吧,比起其他億來億去的產業,相對上就是窮酸。人只要窮酸,心眼和眼界就會變小,於是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大吵特吵。


這又讓我想起《匱乏經濟學》那本書,當你資源匱乏時(時間也好,金錢也好),就陷入窮酸模式,開始鑽牛角尖。


昨天和一位同行聊起了另一件事(和上面的事情無關),因為剛好看到這個這個這個訊息。


那位同行曾在那家漫畫出版社當過編輯,所以知道真實的情況,她說那個人真的存在,不是集合筆名,而是出版社的社內譯者,一個月業績大約是十本漫畫,所以一年翻一百多本很正常。


由於她改過他的稿子,我又追問,網路上的讀者評論公平嗎。她說:「我覺得漫畫譯者比他爛的多得很,只是社內譯者通常都翻比較熱門的書,難免會被盯上,我是實際做過他稿子的人,在我看來就是個程度比較不好的譯者而已。」


由於PTT那篇把他和紅藍相比,我說:「其實我覺得紅藍也差不多,說不上特爛,算是翻譯上比較漫不經心,又不讓人改稿,但因為是紅人,就容易被盯上。」她說:「相較之下,張先生倒是完全不在意別人改他的稿子,不過離譜的錯誤還是有的,所以我也不會說他是好譯者。另外,我進這行以後就不太相信讀者的鑑別能力了,因為他們連同一個譯者換筆名繼續接同一套作品,都可以覺得用筆名的那個翻得比以前好。」




坦白講,我逐字比對過數本翻譯高手的作品,沒有一本是毫無錯誤的,有些甚至是低級的錯誤,就像把「太陽」看成「大腸」那樣,但我依然覺得那些都是很棒的作品。不過,話又說回來,我們無法要求讀者不批評,而且錯就是錯了,沒有理由,但錯誤也可以是一種學習的方式。


如果硬要把這一篇的後半段拉回主題的話,我想說的是,每次看到一些人卯著勁宣傳自己或死咬著名人不放,就讓我更加佩服一些低調的前輩。有些人汲汲營營於名氣,有些人低調累積實力,名氣和實力無關,但外行人總覺得有名就比較厲害。

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參考其他語系

最近譯了一本牧羊人的書,真的譯到很想死。由於很多詞彙是牧羊專有的,不僅許多字典裡查不到,還要經常查圖片。再加上最近不知怎的,譯的每一本書都引用好多首古詩(幾本加起來大概譯了二十幾首),很多詩也不曾有人譯過,我譯到非常抓狂。

後來我查資料發現那本書有德文版,馬上買了德文版來看,想說參考一下德文版到底是怎麼翻譯的,用我學了一年多的破德文勉強看一下。以前曾經用這種方式參考過其他書的日文或法文版,覺得有些地方別的語系譯得挺好的。

幾年前翻譯風之名一二集時,作者為二十幾國的譯者建立了一個討論社群,讓大家發問及討論,那時和大家討論也覺得收穫很多。

不過,這本書的德文版不看還好,看了發現德文版就是把難譯或模糊不清的地方直接跳過不譯,我也好想跳過不譯啊啊啊啊啊,看來只好聯繫作者了。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bottom-line

譯者有個很矛盾的地方。有些譯者會說,任何主題他都能翻,他會做到確實查證,但是遇到屬於自己的專業,看到別人譯錯時,心裡又會OS:「閃開,讓專業的來。」

說到這裡,要來談一下bottom-line的譯法,前幾天看到有人翻譯成「業績」,我覺得這是錯誤的譯法。所謂的bottom-line,最原始的定義是來自會計報表,相對來講,就有所謂的top-line。業績應該算是top-line,業績扣除成本和費用之後,也就是淨利∕盈虧∕損益,那才算是bottom-line。

這對沒學過初級會計的人來說也許太苛求,但我覺得若是翻譯商業文件應該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