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自己的人生

今天看完下面的三篇文章,不禁淚流滿面。任何逆著父母的意思過人生的人,可能都有同感吧。

三十歲以前,我是樣樣順著父母親的意思做,讀書也好,就業選擇也好(結果錯過一次發大財、提早海撈一筆退休的大好機會)。

三十歲以後,我想過自己的人生,選擇離開職場,直到現在,已經邁入第十年,父母親依舊無法諒解,但我已經無所謂了,因為這是我要的人生。

去年看茱莉雅・柴爾德的傳記時,在心靈上獲得了很大的救贖。茱莉雅三十幾歲才開始學做菜,後來即使成了美國廚神,她父親始終覺得那是上不了抬面的工作,她的政治傾向更是和父親截然不同(茱莉雅是極度偏民主黨,她父親是非常保守的共和黨,而且是財力非常雄厚的富豪),她母親早逝,她和父親始終維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父親也非常看不起她的另一半保羅,但是他們父女再怎麼不對盤,終究是父女,是一輩子綁在一起的關係。

但是既然選了自己想走的人生,就沒什麼好後悔的了,一如下文說的:「一旦你決定這樣做,你就要把那樣的重量扛起來,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人生。」


========分隔線

https://www.facebook.com/sapphocat/posts/10200684561194926?stream_ref=9


文:小小書房:

對我的父母來說,我一直都不是個孝順的小孩。叫我去考師大,我偏偏去念一個當年來說超級冷門的科系;出國唸書,選一個爸媽連地理位置都搞不清楚的國家;叫我去考公務員,我聽見了但我沒反應;叫我要找穩定的工作,我換工作的速度比翻書還快;叫我不要買那麼多書,結果最終我開了一間書店。

所有這些事情,並不是任性地、毫不在乎地,背反著他們想要的方向行走。自己生命裡的決定,都是一再衝撞、冷戰、和解、訴說、眼淚、傷心、痛苦、撕裂,然後一起磨過這些時光換來的。我知道那些都是愛,而我記得,有一年我跟我的父母說:「我覺得很對不起你們,因為我沒法照你們想要的路,過我的人生。但,那不改變你是我的父母親,我是你們的女兒,而我們相愛的事實。」

我記得偶爾提到說,我父母根本反對我開書店,他們希望我去考公務員,或者當老師時,聽到的人都覺得難以置信。因為我的態度、小小的堅持,一直就是好像沒有猶豫過、改變過,彷彿背後有著強大的親人支持一樣。但,那不是事實。很多時候,很多決定,都是痛苦的跟那些扯著我的手的,愛我的人們一路拉扯,一路往前的。

因而,我同意老友陳嬉說的,我從來不會覺得,父母的不理解是我不去做某些事的理由。我也不會堅持,要取得他們的理解,我才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但一旦你決定這樣做,你就要把那樣的重量扛起來,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人生。


======分隔線

文:陳嬉

年輕人大概都會抱怨自己的父母對他們不理解,難以溝通吧。之前好像是聯合報,有個高中生投書說他爸爸反對他去讀文學科系(我不大記得了),引發輿論不少回響。我小時候也不例外,為了很多事跟爸媽吵過很多次,有時心底之怒還真是難以消解,那可是沒網路的時代,不能上噗或臉書貼文,在現實生活中也不知道要向誰說才好。

等到有了自己的小孩之後,我更常想起自己和父親之間的相處,發現自己更容易站在他的位置來回想過去種種,也才慢慢發現他的無奈、不足和無能為力。有個廣告不是很名嗎:「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學著當爸爸。」(孫大偉的創作)我要學著嚼舌就說:我是當了爸爸才瞭解爸爸。那麼,既然反省自己與父親的相處,也許該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盡可能地去瞭解自己的兒子,不要再讓他抱怨我都不能理解、很難溝通吧?

錯了。我一點都不想朝著那個方向去努力,我認為自己做不到、也不該那麼做。做不到的理由有六百多種,在此省略。而不該那麼做是因為,我想,愛其實是束縛,這是一體的兩面。什麼「我愛你,所以放你自由」,都是說好聽的。你爸媽會用自己的世故、觀念、顧慮、擔憂綁著你,正是因為他們愛你、想要保護你,此外沒別的。這就是愛啦,也就是束縛啦。

但綑著你,是為了讓你掙脫,掙脫之後才會成長。就跟蝴蝶必須奮力從繭鑽出來一樣,你幫它剪開,它就飛不起來。父母不認同你的理想,不是你不去追求的藉口。會被愛綁住手腳的人,就是個笨蛋而已。要是連自己的爸媽都搞不定、都跨越不了,你還能搞定誰,能走到哪兒去?


=========分隔線

文:趙謬

[好久沒回家]

對於父親是外省人全家都是深藍的我,要讓父母認同這次抗爭...我原本覺得這輩子都不可能讓他們理解。

以前關注士林文林苑 反核遊行他們都說我是個瘋丫頭 常抗議回家後一身疲憊他們只會冷冷說,玩夠了嗎?

這次不例外,尤其又是前所未有的投入。他們超爆怒,第一天我接到電話聽到‘’妳現在給我馬上回家妳以為你在玩遊戲嗎‘’時都直接掛掉,然後自己超生氣決定都不要接電話了。

第二三天都用line在筆戰,‘’妳以為妳是搞政治的?妳鬥不過人家的,做好妳份的事‘’他們很兇我也兇,同時很難過覺得怎麼你們就不聽我好好說話。

第四天第五天我找了非常多資料給他們看,慢慢解釋,他們大概有聽一些進去但還是叫我回家這種事交給別人去做就好。

第六天他們在電視新聞看到自已女兒的名字時他們又瘋了,我叫他們不要看,可不可以相信我(幹可惡的媒體我好不容易有點進展)媽媽哭著叫我回家,於是我又再度掛掉電話。

其實我很想他們,我自己也很害怕呀....這時候真的希望他們的安慰,最後還是不敢打回去,只好打開line說我會注意安全,我真的好希望你們相信我與支持。

剛剛,我居然先打給我爸。整整講了半了小時(這真的對我來說超巨久),我哭的不能自己把這幾天的事情全部跟他說,像是發洩那樣從以前到現在所有我覺得我該說的話一次說了。

然後他沈默了一下,說:

爸爸懂了,真的。我不是不知道這個國家多暴力,只是我們這代真的太無力了。

妳知道我從來擔心的都是妳的安全,
雖然我還是會叫妳見好就收,
但是妳要知道我是愛妳的。
注意安全別累垮,有空回家。


後來電話就掛了,內牛滿麵。我明天要回家。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賈伯斯過世後的蘋果



Haunted Empire》這本書是今年3/18出版的,但我去年翻譯《Apple vs. Google世紀大格鬥》時,該書作者在謝詞裡感謝了這本書的作者,因為他們一起寫書,互相鼓勵,寫的主題相似,但方向不同。《Haunted Empire》是探討賈伯斯之後的蘋果,《Apple vs. Google世紀大格鬥》則是探討兩強啟動的行動革命。

我滿懷期待,《Haunted Empire》還沒出版就預約購買有聲書,出版當天就下載來聽了,但是我必須說,這本書對已經熟讀《賈伯斯傳》和《Apple vs. Google世紀大格鬥》,平常也很關心蘋果消息的人來說,其實沒有什麼新的內容。

全書的前三分之一是講賈伯斯生前的事,感覺我好像都在《賈伯斯傳》裡看過了。剩下的部分也有不少和《Apple vs. Google世紀大格鬥》相似之處,例如和三星及谷歌的專利戰,蘋果內部的高層對立。

關於三星抄襲蘋果的案子,裡面也提到這個諷刺短劇(滿好笑):




相較於其他書,作者花了較多的篇幅介紹現任執行長庫克,基本上他是精力無限、沒有家累的超人,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運動,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連出差也是精力充沛。生性節儉、勤奮、樂善好施,書中也提到不少他比賈伯斯優異的地方,但庫克就是沒有賈伯斯的創意天分。(這本書出版後,媒體馬上去訪問庫克,庫克說裡面的描述都是胡扯,但我覺得書中對他的描述其實並不負面。)


書中也提到其他蘋果的高管,例如強尼・艾夫(Jonny Ive)和史考特・福斯托(Scott Forstall)。但是艾夫的部分,我會更建議大家看《Jony Ive傳》,那本才是蘋果迷都該看的書。


這本書中也有其他書沒談過的內容(但新聞報導提過了)。例如:

1. 富士康的員工跳樓事件(書中對郭台銘和富士康的描述占了不少篇幅),還有其他中國代工廠剝削勞工及污染環境的議題。

2. 以破壞式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的理論,來分析蘋果在失去賈伯斯之後陷入的困境及隱憂。

3. Siri和地圖的失敗。

4. 台灣、中國、日本代工廠遭到蘋果壓榨的內幕。

相較於這本書,我會比較推薦關心蘋果的人看《賈伯斯傳》(有繁中版),《Apple vs. Google世紀大格鬥》(有繁中版),《強尼艾夫傳》(有簡中版)。這本算是可看、可不看。

延伸閱讀:凱恩:失去了喬布斯的蘋果難再施展魔法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Fluent in 3 Months


在分享這本書以前,我想先分享我大學同學的例子(有些人可能已經聽我講過N遍了)。

我同學大學畢業後才開始學日文五十音,而且是利用下班時間上課。她從五十音開始學起,後來考上日本交流協會的獎學金,去日本留學,幾年前已經拿到語言博士學位,回國教日語了,前後不到十年的時間。

所以說,語言學習根本沒有早晚的問題。當然,拼命唸書是不可少的。我同學說,她準備大學聯考時都沒那麼拼。

這本書的作者在二十一歲以前也不會外文,高中學的外語只是為了考試,考完就忘光了。他還去了西班牙半年,以為耳濡目染下就能學會西班牙語,結果在當地語言班裡非常挫折,完全跟不上,他本來以為自己完全沒有語言天分。

但後來改變心態和方法以後,他學了很多語言,包括來台灣學了中文。

基本上,會買這本書的人,可能都已經不需要這本書(這實在有點矛盾)。因為對熱愛學習的人來說,書裡講的道理,大致上你可能早就懂了。不過,作者自己的學習經歷和裡面舉的聾人例子很勵志。

書裡也分享了不少實用的工具,例如有效背單字的app及語言交換的工具等等。(很多東西都在他的網站上,所以你也可以直接去他的網站

如果你有興趣學習新的語言或重拾以前沒學好的語言,這本書裡提到的工具也許可以幫你學得更快。不過,心態的改變很重要,心態一改,其實很多目標都不再遙遠,這本書裡有幾章是在幫讀者改變心態。

 如果你不想看英文版(因為這本書才剛出版,沒有中文版),我可以推薦另外兩本我以前常送高中生或大學生的書。

一本是《我如何學英語》,另一本是《英文榜首張嘉倩》(已絕版,網拍和讀冊都還有,記得點進去看作者簡介,她也曾是菜英文)。這兩本雖然年代久遠,沒提供現代的學習技巧,但學習心態是一樣的,看完之後都會讓人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感覺。基本上,這世上沒有語言天分這回事,學語言也沒有年齡上的優勢或劣勢。現在很爛,不見得永遠都爛,找對方法和有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