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2000週




剛剛在FB上看到資深譯者余國芳走了(原因不詳),想到2018年是彭淮棟過世,2019年是黃芳田。三位都是非常優秀的譯者。



昨天上重訓課時,才跟教練聊到,我想趁著自己還有賺錢能力時,趕快花錢去體驗我想要的人生。我不想像老一輩那樣,等到退休才做,一來是退休後沒那麼多體力,二來是也沒那麼多錢,三來是我已經有好幾位朋友在還沒退休以前就掛了。



今年雖然小傷不斷,但最大的收穫可能還是跑步帶給我的sanity。每每在覺得工作撐不下去時,出去跑一跑,即使是邊哭邊跑,即使跑完問題並未解決,總覺得還有繼續撐下去的力量。



明年會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之外,到了坐四望五的年紀,其實人生頂多只剩2000週。如果把2000週想成擁有2000元,每週花一元其實還滿快就花完的。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便宜買Apple AirPods Pro

今年黑五本來不想買東西,因為今年實在網購太多,已經買到沒東西想買。

但就在黑五即將來臨時,用了三年的AirPods突然壞了,本來想透過台灣官網買,後來想到黑五的美國Amazon可能有特價,就等黑五買。沒想到亞馬遜上的Apple AirPods Pro硬是比台灣官網便宜2000多台幣。

此時不買,更待何時?於是,我在亞馬遜下單後,利用BuyandShip運到美國收件地址。

BuyandShip的好處是,它在美國﹑英國、歐洲、日本都有倉庫。我只要把買的東西寄到當地分給我的收貨地址,他們會主動把我在世界各地買的東西集中在香港,一起秤重運回台灣,而且他們負擔所有的稅金。

所以我買那付耳機只付了香港到台灣的運費100多台幣。

本來我對Apple AirPods Pro沒有抱很大的期待,但這幾天使用發現,降噪效果非常神奇。比如,我房間裡有開空氣清淨機,那種白噪音其實不會干擾我工作。但是戴上Apple AirPods Pro,完全就像戴上耳塞,即使不聽任何音樂或有聲書,也聽不到房間裡的任何雜音。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2021台北馬

1. 天氣好,非常適合跑步的涼涼天氣,所以龜速的我終於跑進了四個多小時,應該已經是人生高點了,接下來不求快,只求耐力更好,身體健康。

2. 人數太多,路太窄,路線不太好(比同樣是跑台北市區的渣打馬爛),報名費太貴,以後應該不會再報名了。

去年跑渣打馬覺得很不錯,會想再跑,但明年渣打馬和其他場撞期,無法參加。台北馬真的辦得比企業差。人數多到根本無法自由地跑,前面5,6K一直有人擋在前面。路線也不好,高架橋上風超大,根本是新竹海風吧。城市馬拉松跑什麼高架橋啊!那是值得展現的城市特色嗎?



2021年12月7日 星期二

討好是衰敗的開始

最近不僅立委被打事件爆出人脈詐騙,出版圈也爆出幾位女性被騙炮的事件。 (延伸閱讀

針對後面那個事件,一位網紅說:「真的很缺愛的朋朋們,大家真的要清醒一點,不要再動不動被誇漂亮可愛就暈頭了好嗎。」 

這種詐騙感覺就像前陣子的媒體報導,一些單親媽媽因為寂寞上網,使用交友app,被騙感情又投資虛擬貨幣,損失上百萬。(連結:愛×騙×機器人:走進「交友詐騙」幕前幕後,揭穿以愛之名的養套殺騙局  

我算是出版圈的邊緣人,只有工作牽扯得上,日常幾乎沒什麼交集。雖然追蹤了不少出版圈的消息,但總是以一種旁觀的心態站在場邊看。有時會看到一群文青瘋一些很無聊的東西,只想翻白眼。有時會看到一些讀了許多書的人做了一堆狗屁叨糟的事。 

我對「人脈」這兩個字一直很感冒,尤其是那些開口閉口喜歡說我認識誰誰誰,或是喜歡跟名人合照的人,我都覺得很倒彈。以前在學校及公司看過太多沒實力的人,就只會靠著人脈扶搖直上(不過,這也是一種不尋常的實力就是了,臉皮要那麼厚,還真不是人人做得到)。 

沒有人脈、沒朋友有什麼好處呢,就是你不會被綁架。有人來借錢,馬上絕交。有人要求幫忙,裝死不回。你都不需要擔心得罪誰。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討論某家餐廳漲價的事,裡面有句話寫得很好「討好是衰敗的開始」

已經活到這個年紀,需要討好的只有自己。我常灌輸身邊的人一句話:「沒有你,我可以活得更好更自在,請你自己想清楚你的價值在哪裡。」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2021 萬金石馬

1.  路線不錯,沿途志工熱情,已經報名抽下一屆。

2.  下次要住金山,不要住台北市搭接駁車。接駁車3:30-4:00發車,去程50分鐘,回程一個半小時。少睡兩小時。金山離起跑點才五六K,沿途一堆溫泉飯店。

3. 好熱,跑了20幾次全馬,我從來沒看過那麼多人用走的及腳抽筋在一旁休息。

4. 因為疫情,補給非常差,完全沒冰塊,有些站只有瓶裝水,連香蕉也只出現在少少幾站,難怪大家會抽筋。運動飲料都曬成溫的。

5. 中途實在受不了高溫,彎進去小七上廁所,又吃了兩支冰才出來。隨身帶悠遊卡就是讚。

6. 我已經練到不管賽道多難或多簡單,成績都差不多 XDDDDD  沒想到我這次跑那麼慢,排名竟然在全部的50%,不管分組或總排都剛好在中間。有人說坡道上上下下不好跑,常跑山路馬的人就知道,那根本不叫坡,那叫平路。

7. 這一場的完賽率64%(六小時關門),比100K賽事的完賽率75%還低。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人性

昨天上網時,看到一個醫生A寫文批評另一個醫生B。A出過書,B是出了書的網紅醫生,聽說今年那本書賣了一萬本以上,是博客來年度暢銷百大。 

他們在吵喝水的問題,這個議題已經引起不止一位醫生寫文或拍片批評B了,但我今天不是要講喝水的事。 

我只是覺得真的是每一行都有人喜歡開戰場,不管是基於正義感也好,或是為了知名度也好,反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比如理財好了,理財或致富的方式有很多種。出來教理財的人幾乎都是因為有一套自己驗證可行的方法,但一套方法不見得人人適用或人人喜歡。可是,人紅了,有了信徒,就會有人來踢館。不過,我始終覺得,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管黑貓白貓,會賺錢就是好貓,為什麼你非得管別人怎麼賺錢,批評別人怎麼賺錢。 

翻譯也是這樣,當然翻譯有對錯,有好壞,但有些人就是會抓著錯誤猛打,甚至我覺得最好笑的是,有些人會覺得只有自己是對的。他追蹤你的FB專頁只是為了抓你的錯誤,平常默默潛水,毫無互動,一看到錯誤就私訊或留言指正,或截圖嘲諷。

我基本上是從來不追看我討厭的人,喜歡的訊息都追不完了,哪來那麼多美國時間看討厭的人發文。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開FB專頁是想跟讀者及其他的愛書人交流,但就會吸引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明明他們很討厭你,卻還是要來追蹤你發什麼文,然後拿放大鏡檢視你的文字。 

當我看到醫生和理財界也是這樣時,我就覺得,好吧,這就是人性吧。最近有一本暢銷書談人性本善,我覺得根本是屁,網路上才是最真實的人性。

2021年11月8日 星期一

2021高屏溪馬

上週六參加一場馬拉松,地點就在我家附近的高屏溪畔,因為是公益性質,報名費非常便宜。它本來分100K和全馬組(42K)。,但一個多月前還不能脫口罩跑,主辦單位擔心100K有人昏倒,所以全部改成全馬。

 

賽道很平坦,問題就是沒有樹蔭,三十幾度高溫跑五個多小時真的快中暑。當下心想,媽的,還好不是100K,不然真的會曬成人乾。到最後連冰塊都沒了,簡直是意志力大考驗,看到路邊的鰻魚池,好想跳進去降溫。

 

當下真的覺得,屏東的賽事真的不是給人跑的。但問題是現場一大堆五六七十歲的老杯杯跑得飛快。有一個七十七歲的老杯杯四個多小時就跑完了。他說他每天都會練10K,一天沒跑,隔天就跑20K,果然薑是老的辣。

 

回家狠狠睡了十四個小時,醒來突然覺得,你如果叫我再去跑一次,我可能會說好。跑者的大腦真的不知道是哪裡有問題?明明昨天已經說不要再報這種賽事了。

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出版業的窮酸

 我還沒遇過那麼窮酸的出版社。




推薦不僅拿不到錢,賭上自己的名聲(例如譯得很爛),還要這樣被對待。隨便業配別的東西都可以賺很多,甚至去關懷弱勢可能還比較有意義吧。

我其實很少因為FB的網紅推薦公關書而買書,我非常在意推薦的東西是不是自己花錢買的,因為你拿了免費的東西再推薦,我就覺得效果打折扣,即使那確實是好東西。

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第三人生

這幾天補打AZ第二劑,跟上次一樣陷入昏睡狀態(可見上次不是連日豪大雨造成的)。在這種昏沉狀態下,工作效率極差。於是,開始思索未來。


其實我一直在思考未來可以轉行做什麼,或是繼續翻譯但兼職做別的。但究竟那個東西是什麼,我已經思考多年,一直沒有想法,直到這幾天突然靈光乍現,發現一個結合興趣、收入不差、沒有年齡限制、但需要拜師學藝、非常耗體力,遠離塵囂的工作。


上網查了一下,突然覺得人生綻放光明,現在我只要繼續維持或加強體力,等翻譯工作做到一個段落或比較空閒時,就可以開始往那個方向發展。(聽說那一行一直很缺人,哇哈哈哈哈,大概是因為大家都怕辛苦吧。)


對我來說,翻譯只要不催稿,我還是做得很快樂,很喜歡這種孤獨又孤僻的工作,雖然錢不多,但心裡是充實的。


翻譯和上面說的那個工作,其實都沒有年齡限制,也沒有退休保障,但其實只要眼力與體力許可,有興趣,都可以做到很老並樂在其中。


至於那是什麼工作,等我先踏進去再說。

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讀者的道歉信


週六晚上突然收到一封道歉信,有點意外,因為我已經忘了那件事。也因為那件事自己沒有錯,所以當初雖然生氣,但後來也沒有放在心上。

事情是發生在七月初,我也寫了一篇文章,去博客來留言澄清。現在讀者把留言刪了,也許以後大家可能會覺得我的留言莫名其妙,但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事情過去就過去了。

前陣子出版界發生一件事,一位老師幫出版社推薦一本新書,但新書把老師的名字寫錯了。老師非常生氣,寫信去給編輯,編輯道歉後,也許是用詞失當,導致老師更生氣,氣得在FB上發文。

我當時看到只想起很久以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底下重新轉貼)。

運氣與流年這種事,你真的不要不信邪。有時運氣好時,股票亂買都會賺。有時運氣不好時,就是會一直遇到鬼遮眼、鬼打牆的衰事。或許是因為自己曾經遇過這些事,我有時會覺得得饒人處且饒人。善良確實是一種選擇,刻薄也是一種選擇,但刻薄對自己沒什麼好處。

======

 寫於:2018年8月29日· 

近日在譯者社團有人提出批評,並在文末加了一句「譯者真的要多看一點書啊」,結果引起不少譯者的反彈。譯者畢竟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頂多只能多查證資料來避免錯誤。

於是,這讓我想到網路上常有人說某某選舉是「智力測驗」,「腦袋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甚至,還有某教授直接在FB上說我是「不要臉的劣譯」。

我想,正因為我臉皮很薄,所以這種批評總讓我難過很久,我無法不受影響,只能選擇盡量少上社群媒體。

朋友問我,看到這種莫名其妙的批評時,我會怎樣?我說:「嘴巴長在別人身上,我無法控制別人怎麼講,我只求問心無愧。」

我剛到銀行上班時,一開始是當產品經理,那時需要跟作業部門的人經常合作,因為他們是處理交易的人,只要輸入錯誤,帳錯了,客人第一個打來罵的就是我。有時還要提著蛋糕,去客人那裡負荊請罪。

那時我們推出一個新產品,新產品剛上市時,難免會有一些人為錯誤。身為產品經理,你需要把流程改到盡量減少人為疏失,有些關鍵點要設下雙層確認,由兩個作業人員都確認無誤才放行。

但是,再怎麼簡單的流程,還是有可能鬼遮眼。比如,那個產品是從拆信封拿出支票開始做起,客人在一個信封裡可能放入好幾張支票,偏偏經過兩個工作人員的檢查,還是會遺漏。

我為這種作業人員的疏失,被一些客人罵到臭頭,到最後我真的覺得很冤,忍不住跑去找作業部門的主管,請他盯一下下面的人,叫他們工作用心一點,不要再犯這種無心之過。

當時我才二十幾歲,很生氣也很無腦地對作業部門的主管說:「你可不可以叫他們帶腦子來上班,是要錯幾次才甘願?」

那位主管的反應,至今我還記得,他大概比我大十歲,他很溫和地告訴我:「說別人沒帶腦子上班,有點傷人,你可以說得更委婉一點。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抹茶、肉桂、咖哩(持續更新)

因為我是抹茶控、肉桂控、咖哩控,在網路上看到這類美食總是會無法控制而下單,但幾乎都是在繳學費(很多都不好吃)。口味是很個人的事,不過我還是想把我會回購的好吃東西寫下來。


抹茶:

1. 玄珠 SʏᴜᴀɴDʀᴇᴡ:抹醬。茶口味及肉桂都讚。

2. 古來麩禾作社-生酮低醣低碳低GI點心:不甜、不肥,大概回購了至少五次,小孩大人都愛。賣場的其他點心也不錯,但我固定回購的是抹茶起司蛋糕和布朗尼。

肉桂:(按個人覺得好吃順序排列,我比較喜歡濕潤很濃口味,越甜越濃越好)
1. 松柏農 白蘭地無花果肉桂捲(濕潤,濃郁,透過甜點控網站訂的)
2. 波登咖啡(透過甜點控網站訂的)
4. 夫水二木(需要打電話訂,一次需訂12個)
其他什麼名店我吃了很多,都覺得普普。

咖哩:偏愛印度及泰式咖哩,討厭日式甜咖哩。
1. 泰姬客棧:菜單上每一項都好吃,特別喜歡他們的咖哩魚及悶炒洋蔥秋葵
2. 印度番紅花美饌Saffron46: 也是每一項都好吃,但咖哩羊特別讚。
3. Joseph Bistro 想想廚房:也是每一種都好吃,有咖哩肉系列,也有素食系列,但素的只有素日子上面訂得到。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天生就會跑》



自從上次看完《跑得過一切》(Eat and Run),發現味噌的妙用後,開始做了很多實驗,以味噌取代鹽,加在很多食物中,覺得變出很多奇妙的東西。

比如,把秋葵燙熟後,加入味噌和辣椒一起放入攪拌機稍微打一下,竟然覺得很好吃 @@。

某天跑步完回家後,把蜜漬黑豆加入味噌,放入攪拌機稍微打一下,也覺得很好吃 @@

看完《跑得過一切》後,我把幾年前看到一半的《天生就會跑》拿出來重看。這本書幾乎是跑步界人手一本,兩年前看到一半就停了,主要是因為那時還沒找到共鳴。書裡提到奇亞子很好,但那時我剛好也在吃奇亞子,完全吃不出什麼效益。

總之,兩年前因為跟這本書的頻率不太對,看一半就擱著。這次再度翻閱,我終於產生共鳴了。博客來上有一篇書評很誇張,他說每看一章都想擱下書出去跑一下。我大概可以理解那種衝動,但不至於那麼誇張。

書裡充滿了跑步的知識與哲理,我覺得是跑一陣子的人才會明白的,難怪這本書在全球賣得那麼好。《跑得過一切》的作者也出現在《天生就會跑》中,書中還有介紹很多很會跑的人。作者本身因為跑步時常受傷,才開始研究不受傷的方法,過程中不僅改變了跑姿,改變了膳食,大幅減重,也重新找回跑步的樂趣。

我讀書時很少停下來畫重點,這是我少數幾本經常停下來畫重點的書。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2021杉林溪馬

暌違了半年,終於再度踏上馬場。去年跑完杉林溪馬拉松之後,當場就決定今年要再來一次。雖然山路馬並不輕鬆,但好山好水好空氣,真的是很棒的馬拉松場地。

 

參加杉林溪馬的一個好處是,選手可憑號碼布半價住杉林溪飯店。去年住飯店,覺得飯店有點老舊(但還是很乾淨),所以這次乾脆卯起來訂最貴的小木屋(反正半價,此時不訂,更待何時,全價我真的訂不下去)。

 

小木屋除了暖氣不是空調這個缺點以外(它只放一台很吵的暖氣機在屋內),真的是超讚。有廚房,但沒鍋子(所以無法使用)。有茶桌及茶葉,可以泡好喝的杉林溪好茶。有浴缸可以泡山泉。

 

今年第八屆聽說是人數最少的一年,但整體服務並未縮水。去年下毛毛雨,比較涼爽,所以去年和今年都有跑的人,大概今年成績都稍差一些。再加上路面不是很好(有些路段在修補),我今年下坡也不敢加速,怕絆倒,所以比去年慢了七八分鐘。但總之,還是非常愉悅的一場賽事。

 

最妙的是去年總一,今年跑到25K時,是總二,大概落後總一快1K。沒想到,最後是以20幾秒的差距又回到第一名,真的很強,三小時就跑完這種山路馬(他跑完時,我可能還在25K那邊喘著上山)。馬拉松不到最後,不知道誰才是贏家。

 

其實我明年還是想再去一次,但朋友說連跑兩年有點膩。明年看情況,如果沒有衝到其他場次,我還是想再去。


這次最驚艷的地方,竟然是杉林溪大飯店附設的咖啡廳。跑完後,我本來想去裡面喝一杯冰咖啡,沒想到裡面有提供:香蕉豆漿、雪耳豆漿、冰滴杉林溪茶。我就一次買了三杯,超讚!下次去也要喝。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意外的收穫



最近又到了一個很想直接登出系統的狀態,感覺大概就像對岸的恆大快爆掉一樣。從去年底一直趕稿九個月,中間經歷幾次身體受傷,後來七八月打疫苗和豪大雨,整個人軟爛兩週。



然後稿子永遠趕不完,永遠處於落後很多的狀態,再怎麼焦慮也趕不出來。原本已經快好的傷口,結了一大片痂,卻在不小心碰到之後,整個掀起,露出鮮紅的內部,痛不欲生,又得重新癒合。



也是在這段時間,開始關注一個很少人注意的賽事,沒想到竟然找到撐下去的力量。



「52天5000公里超馬挑戰賽」正在紐約進行,亞洲唯一參賽者是台灣人,目前賽事已經進行到一半,他排名第二,也破了自己十年前的紀錄。



不過,這個賽事最妙的一點,不是這群瘋狂的人(每天都跑100K以上,連續跑一個多月,每天跑十幾個小時),而是一些小插曲。



台灣人是穿Y拖去跑,第一天主辦單位覺得這根本太神奇,跑了約一週後,其他參賽者的腳都腫了,只有他好好的。接著,俄羅斯的選手開始腳痛,也跟著換Y拖。過不久,唯一的女選手也在下雨天換Y拖跑。



這還不是最神奇的,最神奇的是,所有選手都是吃素的。



這跟我前陣子的發現一樣。我有一陣子看了好幾本超馬選手寫的書,幾乎每一個都是吃素或吃蔬食(plant-based diet)。



也因為關注這個賽事的報導,得知一本已經絕版的中文書《跑得過一切》。由於書已經絕版,我買了英文有聲書來聽。剛聽第一章就覺得我得到了需要的安慰:「Whatever the problem in my life, the solution had always been the same: keep going!」



這本書主要是一個人講他變成超馬精英選手以及改吃素的過程。我還是要再次聲明,我不是要勸大家吃素,因為我自己也沒有吃素,但這些精英選手在改變膳食後(改成比較健康的原型食物,減少加工類食品),覺得頭腦變得比較清醒、耐力變得比較好。他們說,主要是因為肉食和精緻加工品比較容易造成體內發炎,導致身體需要更久的恢復時間。



我自己的感覺也是這樣,有時吃得太豐盛,不久就進入腦子不清醒的狀態,無法專心工作。這本書裡面收錄了不少食譜,雖然我是不做菜的人,但我覺得這本書在心理上還是給了我一些幫助。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自我提醒

由於受傷,我請重訓教練幫我調整訓練課程。我今年實在太頻繁受傷了,所以教練問我要不要去廟裡拜拜。

 

我說,其實今年年初的生肖流年就說要「慎防小病小痛」,但我也不知道這種跌打損傷要怎麼預防,總不能一直待在家裡。後來我們聊到一件事,我說以前曾在電視節目裡聽到于美人提到某年有人教她在腰間綁紅線,目的是解煞,她有點半信半疑,但還是照做了。

 

做了幾個月以後,她突然意識到,這其實有點科學根據。因為她每次去上廁所,都會碰到腰間那條紅線,就會提醒自己言行要更小心謹慎,所以那一年她就安然度過了。

 

我受傷以後,剛好碰到Audible特價五美元的書單中有一本書:The Long Run

 

那本書雖然很勵志(講一個運動健將被巴士撞倒,經歷四十幾次手術,剛開始無法走路,但三年後完成紐約馬拉松),但聽了也有點恐懼,覺得人命非常脆弱。

 

他在書中說,後來他康復後,每次過馬路都非常恐懼,也特別小心,尤其是看到巴士的時候。

 

我現在出門也是,會比較注意車子和路面。其實這也是我有駕照但不敢開車上路的原因,我在路上很容易分神。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或許是因為從事著敲鍵盤這種按字計酬又收錢很慢的工作,它讓我覺得賺錢很辛苦,所以我已經十幾年沒出國了,也沒有出國的慾望,總覺得像我這種不願住三星以下飯店的人,一趟旅行需要花掉我幾個月辛苦翻譯一本書的時間。



不像以前薪水高,每個月固定進帳,很有安全感,現在的不安全感及辛苦感讓我更加覺得我不可能隨便把辛苦錢投資在風險很高的地方。



然而,今天看到很多人說,我們不該以「貪心」來描述那些加密貨幣騙局的受害者(即使報導中也提到那些人自己覺得是貪心害了自己)。坦白講,我聽了覺得很刺耳。「想要迅速致富」不叫貪心,那叫什麼?減肥也不是一蹴可幾,想直接抽脂或切胃是你的自由,沒有人會逼你,但看在我眼裡就是想不勞而獲。



世界上假如真的有那麼好的投資標的,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殷勤地拉你投資、教你投資。


有人說是因為低薪導致很多人壓迫感很強烈,覺得不做那些投資,永遠無法翻身。低薪確實是問題,但為什麼其他同樣低薪的人懂得找正當的投資管道,你一個考了那麼多證照、上過那麼多課的知識份子,年薪也比一般上班族多,卻只想趕快財富自由,而且已經有積蓄,只是想更快翻身,所以選了一個高報酬的東西,高報酬就高風險啊,如果不叫貪,頂多就叫勇吧。

賺錢、減肥這種辛苦的事情都沒有捷徑,所有的捷徑都需要付出代價。

此外,我覺得任何房地產買賣,如果不是自住,都是不道德的,炒房炒到別人買不起房子,我打從心底鄙視這種人。



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中譯本悲劇及其他

今天早上,我貼出下面的文章後,馬上有一個譯者來留言說,這是一起羅生門。他說有一個譯者開了很多帳號,去博客來的多本書底下留負評,中傷其他的譯者,他也是受害者。

我不知道誰那麼無聊,但我相信應該有很閒的人會做出那種事。但我不是因為看到那本書的博客來負評才寫這篇文章,而是因為看到底下這篇。



=============(底下是我的原文)

很多書我是看原文版,寫推薦文的時候沒有中文版,等到中文版出來,我不見得會再推一次,因為我沒有時間去比對翻譯怎樣。

看到自己曾經推薦過的書因為倉促出版而譯爛,就覺得痛心。我一直覺得既然要出版,就要把書做好,不然就乾脆不要出版了。

底下節錄幾篇書評:

「也許原文書是好的,但是翻譯成中文後讓我讀得非常的痛苦!」

「這是我第一次留評,我只能說,

如果可以,我半顆星都不想給,

我相信原文書一定是一本好書,

但這個翻譯....到底是在翻什麼東西...」

「真的如上面書評所說 , 有些段落無法理解明顯不順 ,下次要參考書評意見 不要浪費錢買本看不懂得書」

「原著真的是一本很棒的書...可惜這譯者翻譯得太差,賣弄自身文學搞得上下句子語意不通順,翻譯非常爛!」

「這本書我看得很痛苦,我還以為是我閱讀障礙,翻譯真的很誇張的辭不達意,常常重複反覆看一些翻譯不通順的句子還是無法理解...」

「譯者翻譯得很糟,翻譯的用字很明顯多處不當,有點自以為是的賣弄自己的中文能力,可惜了這麼一本好書

加密貨幣騙局

 很多人肯花幾千元去上投資課,不願花幾百元買書。

引文:「我們採訪的幾位受害者,幾乎不約而同都用「貪」來檢討自己。網路上隨處可見對詐騙案受害者的嘲諷:貪、笨、懶、咎由自取,最後連他們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事。只是,說起貪,人們買股票、投資房地產、虛擬幣…也莫不是想迅速獲得高報酬,差別在財經知識的高或低而已。受害者笨嗎?法尼的受害者連醫生、律師都有。」 

想迅速獲得高報酬就是貪啊,是在鬼扯什麼!

引文:「許如君一邊努力替人霧眉,一邊進修投資課,並進行各種投資。她投資法尼後獲利甚豐,決定加碼,又邀其他朋友加入。在法尼,只要成功邀人投資就有獎金,並晉升「顧問」。許爸說,女兒一直希望趕快多存點錢,「她想帶我們去澳洲玩、環遊世界。她還想買一間房子,出租後就能有『被動收入』。」

被動收入、財務自由,幾乎是當今年輕世代在高度金錢焦慮下,人人朗朗上口的聖經名詞,最後許如君一共投入158萬元。直到2019年初,她才驚覺可能被騙。」


這是一個因為對加密貨幣誤解而造成的悲劇。中國、韓國、日本也很多類似的悲劇。巴菲特曾說,比特幣「(的毒性)很可能是老鼠藥的好幾倍」。其實詐騙的手法都一樣,都是利用大家想要迅速致富的心態。

加密技術不是毒蛇猛獸,而是一種新科技,你可以永遠不碰它,就像我媽一輩子不用信用卡及提款卡也活得很好,但它的應用會越來越廣,你只是需要了解它。

就像網路狂潮泡沫使很多人賠了很多錢,但網路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人的貪念。

我其實是以勸世的心態在推薦加密貨幣的書。你需要了解,才知道怎麼避免被騙。

全文轉載: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913pol001?fbclid=IwAR0E2AulQOHDOw2OMuSdbiO9q3j_1suOtipwe-NIMNApZvbihnQqfDokVFY

同場加映:

2. 如果你是透過限制物質慾望以實現財務自由,其實你根本沒有自由.
3. 當你真正財務自由,隨心所欲之後,你終究會發現,你沒有那麼多事想做.
4. 就算你真的有很多事想做,只要不是得了絕症可以一路玩到掛,那最後也有做完的一天.

【鏡相人間】虛擬的夢 殺人的假投資真詐騙

30歲生日隔天,許如君選擇離開人世。她投資遇上詐騙,在澳洲打工多年的存款付諸流水,還可能坐牢。


許如君不是唯一個案,在她離世前一年,1名年輕保全想投資卻被騙,也以同樣方式自盡。在這個被稱為史上第2次「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人人趕著投資,網路上處處是投資廣告、投資課程、投資社群,卻真假難辨,受害者遍地。


2019年6月8日,許如君在手機備忘錄貼上這樣的網購資訊:「在線購買Nembutal以獲得和平死亡…」網站在美國,Nembutal是用於動物安樂死的藥物。


2天後,她在備忘錄寫下「給家人的話」:「我不想自己的事情牽扯到家…對這個社會環境充滿失望,很抑鬱看不到未來,我真的不知道可以怎麼做,對不起。」那是她29歲的最後幾天。


許如君是霧眉師,家住台中。出事之後,父親許先生打開女兒手機,手機設密碼,但女兒心思單純,「就是她的生日,我一下子就解開。」手機像另一道密碼,他打開一個又一個檔案、對話框,發現女兒還交代要警方查哪些人。他知道女兒投資被騙,但不清楚細節,手機成了線索,他要替女兒討公道。他說,大家都稱他「許爸」,希望我們也以「許爸」稱他即可。


許如君從事霧眉僅約1年,她2017年才從澳洲帶著打工近4年存下的積蓄,滿懷希望回到台灣。她從小積極又優秀,許爸回憶:「她讀台中高工3年幾乎都拿獎學金,我給小孩的觀念是有一技之長,不要讀普通高中,除非你很厲害,不然找工作會碰壁。」上大學,許如君就讀技職體系第一名校的台灣科技大學,她先讀工業設計,後來轉室內設計系。大學期間,台科大舉辦第一屆台科先生小姐選拔,外型亮麗的許如君去參選,還當選台科小姐。


大學畢業後,她很快考上室內設計師證照,一路過關斬將。可惜,最後迎接她的,是令人絕望的低薪,許爸說,女兒月薪才2萬5,000元。許如君決定隻身赴澳洲打工,她從雪梨到伯斯,農場、超市都待過,工作之外她也進修房地產課程,又學美容芳療,經常辛苦替客人按摩。總之沒一刻閒著。


3年9個月後,她帶著辛苦存下的1、200萬元存款回到台灣,那是2017年8月,霧眉正夯,她花6萬元拜師學藝,學成參賽拿到第二名,開起霧眉工作室,隔年還當評審。她拚命工作,靠著霧眉,一年賺了約90萬元。一路的努力總算稍有成果。


邀訪龍潭礦廠 標榜穩定高利潤


她依然不敢閒下一分一秒,對房地產有興趣的她想考取地政士,去上了不少房地產課程,其中一位老師叫王派宏,是有十多年授課經驗的房地產資深名師,還邀學生一起投資,許如君很心動,但猶豫後沒出手。她也上投資理財課,許爸回憶:「她一直想趕快投資,增加收入。」


許如君碰上的,是被稱作「第2次台灣錢淹腳目」的大時代,這些年,全球大撒幣、加上前所未有的低利率,地球表面熱錢四竄,尤其竄往亞洲,包括台灣。上班族依舊低薪,股市卻在衝破萬點後一路創新高,年輕人瘋投資。


一起上投資課的同學告訴她,有個絕佳機會,是時下最吸睛的虛擬貨幣,「法尼」新創科技公司專門挖以太幣,在桃園龍潭設有礦廠。法尼標榜穩定的高紅利,公司規模又大,許如君參觀過礦廠後,決定投資。


那2年,虛擬貨幣的價格狂飆,比特幣在2017年從不到1,000美元,漲到1萬4,000美元,以太幣從8美元漲到700多美元,隔年1月更飆到1,100美元,漲勢如火箭。


住台中的Cindy是另一名法尼投資人,當初也是朋友邀她加入:「投資一台礦機要15萬,至少綁1年合約,1年內解約,全額退款但沒有紅利,1年後解約15萬元全退。」紅利若按月領,每月3%,1年下來獲利36%;若1年到期後一次領,則可領7萬5,000元,獲利50%。40多歲的Cindy不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即使虛擬幣近年暴漲,這麼高的獲利仍令她半信半疑。


朋友帶她親自參觀龍潭的礦廠,「法尼每個月都會帶大家參觀礦場,台中區有遊覽車接送,參觀後再免費吃集團開的火鍋店。」法尼集團不只礦機,還投資多家實體餐飲店,從火鍋到咖啡店皆有。老闆叫田書旗,40來歲,瘦瘦的,衣著氣派講究,開名車,卻親切無架子,總是耐心向投資者解說。


礦廠頗具規模,一台台電腦努力挖礦,Cindy安心了。虛擬幣的交易需要經過龐雜的電腦運算(因此頗耗電),但透過區塊鏈技術,任何一台電腦只要裝上顯示卡,便能協助運算,俗稱挖礦,也能得到一點虛擬幣作為報酬。近年,以太幣的挖礦潮還帶動顯示卡的價格狂飆。


 

電腦編號貼名 擴廠取信投資人


Cindy仍謹慎,只投入15萬元,1年後果真拿到7萬5,000元紅利,她安心了,於是沒解約,不久還加碼,將幾十萬元積蓄都投進去。太大意嗎?不,她盯得可緊:「我也怕是詐騙啊,所以每個月都去龍潭看,去過一、二十次,有一次還認真去找我的礦機,法尼說每一台礦機(電腦)都有投資者的姓名、編號。」她慢慢尋找,果然找到自己那台礦機,上頭貼的姓名、編號完全相符。


讓Cindy更放心的是,法尼的挖礦規模越來越大,從一廠、二廠設到四廠,此外,每台礦機(電腦)原本僅安裝2張顯示卡,後來增至6張,以加速挖礦。法尼甚至規劃1年後上市上櫃,「我收到通知,以後的紅利都要預扣6%的稅。」她想既然預扣所得稅,當然是合法經營了。


Cindy與母親一起租屋,至今買不起房,一直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那幾十萬元她存了很久,打算當頭期款,可惜房價令她絕望,即使是台中市郊,「那幾年我一直在看房,想買20幾坪的舊公寓,但都要4、500萬元。」為了買房,她兼2份工作,每月可賺5、6萬元。


以前她將存款拿去買基金、投資型保單,總之不放銀行儲蓄,這時代的銀行利息低得跟空氣一樣毫無存在感。投資法尼後,趕上虛擬幣狂飆,獲利驚人,因此除了幾十萬元存款,她後來又去信貸45萬元,前前後後投入105萬元,「信貸利率4、5%,法尼的紅利高很多,所以我們裡面很多人都貸款來投資,划算,還有人拿房子貸款。」


 

聲稱周轉不來 解約剩7成本金


挖礦的高獲利,讓她的買房心願眼看就要成真,喜悅之下,她沒能察覺,自己正一步步踏入一張巨網。網的背後,是幾個長年啃血饅頭維生之人。


其實,虛擬幣經過2017年的狂飆,到了2018年卻情勢驟變,比特幣從1萬4,000美元暴跌到3,000多美元,以太幣更是從1,100美元跌到年底只剩100多美元。因此,2017年8月才開始挖礦的法尼,照理不可能一直獲利甚豐。


2019年初,按月領紅利的投資人發現紅利沒有如期發放。不安像漣漪迅速散開,大家紛紛要求解約,Cindy也在驚嚇後一番掙扎,最後決定提前解約,捨棄分紅只求拿回本金。


怎知,「法尼那邊說合約已修改,提前解約要扣3成本金,只能拿回7成。」不只剩7成,還要分多次給付,因為太多投資人同時要求解約,法尼聲稱資金周轉不來。Cindy慌了。


她也接到許如君的電話,法尼的投資人橫跨北中南共約2,000人,多半互不認識,但Cindy以前見過許如君,「有一次參觀完礦廠,大家去吃火鍋,我坐素食桌,她走過來問我能不能一起坐。」2人邊吃邊聊,因此相識。法尼出事後,Cindy接到許如君來電,「可能許小姐覺得我是可以講話的人吧,她說,她覺得受騙了,整個法尼都是假的。」


許如君的猜測沒錯。打著虛擬貨幣挖礦的高科技名號,法尼的本質老到不能再老,上線拉下線,再拿下線投資的錢支付上線的紅利及獎金,所謂「龐氏騙局」,台灣人俗稱「老鼠會」。

 

本土最慘騙局 鴻源害16萬人


龐氏騙局的最經典案例當推「馬多夫案」,馬多夫曾是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主席,卸任後成立對沖基金,他在全球金融圈地位尊崇,沒人起疑。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馬多夫的龐氏騙局才被揭穿,詐騙金額合近新台幣2兆元,受害者囊括各國銀行,震驚全球。馬多夫被判刑150年,今年4月以82歲之齡老死獄中。


至於台灣,最慘痛莫非「鴻源案」。那是第一次台灣錢淹腳目的1980年代,「鴻源投資」最風光時擁有鴻源籃球隊、鴻源百貨(今微風南京),直到檢調查緝地下投資公司,鴻源才被揭穿是一場騙局,吸金逾900億元,受害者多達16萬人,不少人跳樓自殺。主謀沈長聲僅被判7年、罰款300萬元,入獄後他依舊吃香喝辣,且4年後就假釋,出獄後繼續奢靡生活。


鴻源案爆發時,許如君正好出生。30年後的年輕世代早已不知沈長聲,活在低薪、低利息、高房價時代的他們,社畜般忙碌工作、忙著找投資機會,否則光靠薪水一輩子也買不起房、結不了婚、養不起小孩。


提告恐成共犯 地產名師是騙徒


許如君一邊努力替人霧眉,一邊進修投資課,並進行各種投資。她投資法尼後獲利甚豐,決定加碼,又邀其他朋友加入。在法尼,只要成功邀人投資就有獎金,並晉升「顧問」。許爸說,女兒一直希望趕快多存點錢,「她想帶我們去澳洲玩、環遊世界。她還想買一間房子,出租後就能有『被動收入』。」


被動收入、財務自由,幾乎是當今年輕世代在高度金錢焦慮下,人人朗朗上口的聖經名詞,最後許如君一共投入158萬元。直到2019年初,她才驚覺可能被騙。


噩夢不只如此。許如君想提告,卻接到法尼台中區經理的電話,勸她別告,因為許如君自己也有邀人投資法尼,依《銀行法》已構成違法吸金,是「共犯」,若提告,自己也要坐牢。


許如君不可置信,決定找律師,怎知,律師也說,她邀人投資法尼,又「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已經違反《銀行法》第29條之1,會被判刑3到10年。她再找第2、第3個律師詢問,答案都一樣。


許爸回憶,女兒那段時間幾近崩潰,幾次抱著他大哭,「她說,她都沒有心要騙人,為什麼她周邊每個人都要騙她?她受騙不只在法尼。」


原來,許如君曾花了好幾萬元上課的房地產名師王派宏,也在那時現出原形,2019年4月28日,王派宏忽然失蹤,學生們找不到人,2天後,警方證實王派宏已出境。據估,人間蒸發的王派宏吸金約20億元。


許如君也差點聽信王派宏而投資,幸而被父親勸阻。原來,30年前的鴻源吸金案,許爸正是受害者之一,「大概我27、8歲時,投30萬元,那時30萬元很大,我家附近透天厝才100多萬元。」我們隨口問起不知主謀沈長聲是否還活著?他馬上答:「還活著。於勇明(另一主謀)死了。」年輕時的血汗錢被騙光,30年來他始終盯著主謀下落。


 

難脫罪怕入獄 癱軟在地上痛哭


許如君聽了父親的話,逃過王派宏的詐騙,可惜,在這個詐騙王國,她沒能躲過其他鯊魚。她投資2萬美元購買「超級黃金幣」,黃金幣是由SPG|超級金礦控股集團所發行的虛擬貨幣,總部設在英國。


法尼、王派宏接連露出原形後,許如君不安,找了當初賣她黃金幣的人,要求退錢。對方說需分期退款,從2019年7月開始退。那年11月SPG果然被爆出是詐騙,吸金7億元,嫌犯包括名模王靜瑩的前夫—前南港輪胎大股東陳威陶。


從王派宏的房地產、SPG黃金幣到法尼的以太幣礦機,全是騙局,難怪許如君對著父親哭喊所有人都想騙她。而她連SPG的第一期退款也沒能等到。許爸回憶:「5月母親節,我帶她回嘉義阿嬤家,她跑到阿嬤房間,躺在阿嬤床上說『阿嬤,我活得好痛苦。』後來到客廳又抱著我哭。」


他幾次告訴女兒:「多少錢?沒關係,爸爸幫你分擔。」女兒卻說不想連累爸媽、錢是爸媽辛苦賺的。女兒狀況一天比一天糟,許爸最後自己約了一名律師,暗示希望那律師告訴女兒事情沒那麼嚴重、她不會被關。


他帶著女兒一起找律師,想不到,那位律師仍說,看來女兒很難脫罪。「我女兒一下樓就整個人癱軟,沒辦法走路,癱在地上痛哭,我想帶她看醫生,她不肯。」


那時,主謀田書旗已遭羈押,許如君認定自己也會被關,「她還上網查監獄的生活,想知道女子監獄的人怎麼過日子,查完哭著說她不想坐牢。我說妳不會有事,妳是被害人耶!她一邊哭一邊自言自語『我是被害人…我是被害人?我才不是被害人,我已經變成共犯!』」


6月19日,許如君過完30歲生日的隔天,法尼台中區經理說自己已遭起訴,10萬元交保。「我女兒想說區經理也被起訴,她自己怎麼可能沒事。」

為什麼許如君可能坐牢?


多數人恐怕都不知道,拉人去投資、並講好有高額紅利,依《銀行法》就可能被判3到10年。


但這條法律並非沒有爭議,台北地院法官林孟皇就說:「吸金案中會升到最上級的上線,通常就是投資最多、也招攬下線的人,因為你很看好。通常只有主謀才掌握全盤,所以我會嘗試區分你是正犯、或被害人。」


林孟皇曾在地院金融專庭做過2樁判決,其中1樁被告多達二十餘人,但他釐清案情後只判2人有罪,其餘無罪,理由是,其他被告雖然拉人投資,但自身也都投入不少錢,應該是深信這是真的投資行為,對背後的吸金犯罪模式並不知情,「對客觀情狀欠缺認識」,所以不構成犯罪。這樣的見解後來二審時也獲高院支持。另1樁案件他也以同樣標準判決,但在二審遭到高院推翻,有個投資幾千萬的醫生被改判頗重刑度,「一直寫陳情信要我救他,但我無可奈何。」


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林俊宏也說:「法院對吸金的認定較寬鬆,容易成罪,因為《銀行法》的設計是只要幫忙招攬吸收資金、給不錯的利潤,就可能是幫助犯甚至正犯,但有的人只是賺一些佣金。」


也因此,像許如君這樣的「上線」儘管毫不知情、且離經營核心還很遠,但她詢問律師時,律師們也沒把握她一定沒事。幸而最後全案中像許如君這樣極外圍的上線,無人遭判刑。


曾任檢察官的律師陳重言就說,罪與刑應該要相當,就像《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將「空氣槍」與獵槍、瓦斯槍並列,違法製造或販售要判重刑,但有的空氣槍殺傷力甚低,直到2009年釋憲,法條才增訂空氣槍要區分情節輕重度。他建議《銀行法》第125條也可比照增訂「情節輕微可減刑」的條款,較為合理。


 

請求民事賠償 需先自繳裁判費


許如君最後沒有購買美國的安樂死用藥。6月20日早上6點多,母親經過她房間卻隱約見不到床上女兒身影,進房查看,女兒已在房內上吊身亡。


10個月後,田書旗一審遭判刑14年、罰金1億元,他的妻子、法尼財務總管黃淑霞被判12年,法尼其他高層遭判1至5年不等。田書旗夫妻不服,上訴二審,刑期一樣,又繼續上訴。


正義終獲彰顯了嗎?檢方扣押法尼資產時,田書旗夫妻的帳戶幾乎空空如也,以太幣也沒扣得幾枚,至於扣到的房地產,卻大多屬於一名本身也損失慘重的高層上線。法尼吸金18億元,扣掉發給投資人的紅利及獎金1億多元,剩下的16.3億元去了哪裡?沒人查得到。


讓投資人最無力的,是他們請求「刑事附帶民事賠償」卻被打槍。擔任多名被害人律師的陳夏毅說,法院的理由是本案是依《銀行法》判決,法尼違法吸金,危害的是國家的金融秩序,法尼的被害人只是間接被害人,因此不能用刑事附帶民事求償。


判決書寫著,要5天內先繳裁判費才能審理。民事求償是提告的人要先繳錢,贏了才改由輸的人繳。法律的邏輯,庶民難懂,Cindy就好氣:「就已經沒錢了,還要我們自己付裁判費?」裁判費約為求償金額的1%,以Cindy最後損失80多萬元來算,要8,000多元。


 

欠鉅款怕挨告 上線喝農藥自殺


「我除了存款沒了,還信貸45萬元投資法尼,現在要還貸款、要付房租、要養我媽媽,還要繳8,000元?所以我們受害人雖然很多,但一聽到要付裁判費、律師費,大部分人都放棄了,因為打官司很累,就算告贏,能拿回來的錢也很少。」


投資遇上鯊魚,法界多半認為被害人自己也要負一點責任。只是,有時候代價是否太大了呢?Cindy說到最後,大概自我安慰吧,說她的損失在所有受害人中算相當輕微,「我有個朋友是拿房子去貸款,還聽說有人退休金全下了。」後來呢?「我朋友只好賣掉自己的房子,回去住老家,還聽說有人房屋被法拍,現在只能租房子。」


她繼續說:「還有人欠了1、2,000萬元,又怕下線告他,受不了下線的壓力,就喝農藥自殺了。」後來呢?「死掉了啊。」所以自殺死掉的不只許如君一位?「目前就我所知就有3個,所以我不算慘的。」我們採訪到後來,她才透露這駭人之事。


只是,線索太少,我們想查證究竟是誰喝農藥自殺,卻查不出來。受害者有下線也有上線,各自背負不同的壓力與罪惡感,沉默是最好的方式吧。我們僅能知道,Cindy曾接到一位男性受害者以LINE打電話問她如何求償,Cindy問他怎不找上線求助,「他就說上線喝農藥自殺了。我只知道他在北部,喝農藥那位是拿房子抵押,又找其他人一起投資,投太多錢了。」


Cindy聽到的第3位自殺者,「是法尼執行長林瑞良的弟弟,聽說他弟弟也投滿多錢,後來去當兵,在軍中自殺死了。」林瑞良也曾在二審的最後一次開庭時,對法官如此陳述。我們打林瑞良的手機想採訪,已變成空號。


在台北工作的鄧小姐認識林瑞良,「林瑞良的弟弟也有投資,後來去當兵,法尼出事,好像承受不住,就走了,在軍中自殺。但究竟是真的因為投資失利才自殺、或只是林瑞良牽拖之詞,我就不曉得,我沒見過他弟弟。」


鄧小姐說,倒是有一人猝死,「田書旗之前的朋友兼司機,叫鄭智益,他也投資幾百萬元,後來兼好幾份工作還債,去年心肌梗塞走了,可能太累,才33、34歲。」我們查詢判決書,鄭智益提告田書旗等人後,確實於去年8月10日死亡。


 

慘賠700萬元 想不開交代後事


鄧小姐在法尼案的身分比一般受害者特殊,因此認識不少高層。她說,田書旗會物色業務能力強的幾位投資者,給予「總監」稱號,要總監們在各地成立公司。鄧小姐有個朋友認識北區總監,北區總監邀他們合開公司,她看好挖礦的趨勢,投入400萬元,法尼出事後她又替公司代墊300萬元。


她自覺連累家人,「出事是我34歲時,2019年2月,我撐到年底,有一天真的不想回家,就開車到海邊待了一個晚上,還傳簡訊給一個很好的朋友,交代我保了哪些保險、每一家的帳號密碼、法醫或檢察官開死亡證明書時要請他們怎麼開。後來的那300萬是我向爸媽借的,他們拿保單去貸款,我死了才有保險金可以賠他們。」自殺無法理賠吧?她苦笑說,自己正是從事保險業,知道該怎麼死。


那一夜,幸好她最後踩了煞車,「像我老公講的,我是賠700萬元,不是7,000萬元,難道我的命只值700萬元?」


法尼出事後,股東互告、下線告上線,鄧小姐感慨:「最大感受就是看到人性,我們會投這麼多錢,因為人性告訴你『這或許是真的』。我們都不笨,也不是沒能力,但在人性之前,我們被遮蔽了那些應該要知道的東西。」


她不太確定遭判刑的十多人中,哪些人是無辜的不知情者,但語氣篤定地說,田書旗一開始就打算行騙,「之前『億圓富』案,田書旗的媽媽就是共犯,田書旗是億圓富的講師。」


「億圓富」是一起更大的案子,吸金新台幣40多億元,2016年被揭發,主謀落跑2年後在台南被捕,二審判刑15年。我們查判決書,有位「黃子窈」一審遭判刑10年,其子田書旗也在億圓富擔任講師。


田書旗在億圓富案中沒事,2017年他便以「法尼」新創科技名義,開設虛擬幣礦廠,自己當起老大。鄧小姐形容田書旗:「他講話很有自信,給人感覺沒有威脅性。」她說著忽然想到一件事:「我隔年居然還收到國稅局的稅單!真的好氣,但能怎麼辦,還是繳啊。」


騙子橫行的時代,刑事局的統計就顯示,「假投資真詐騙」以近3年來看,2018年為1,435件,2019年1,894件,比前一年增加3成;2020年2,852件,比前一年劇增5成。今年1到8月有2,612件,較去年同期暴增8成多。這些,還不包括法尼、億圓富這些以《銀行法》而非「詐欺罪」來判刑的大型吸金案件。


 

查金流難度增 現行警力難負荷


刑事局打擊詐欺中心股長邱佩俞提醒,詐騙集團會在臉書、LINE等群組散播投資訊息,甚至投放廣告,通常會用當下最流行名目,例如早年是賣保健或美容商品,近年則是期貨、股市明牌、虛擬幣等。受害者高達6成為20至39歲,「剛畢業出社會沒多久的年輕人,最容易受騙。」


這2年虛擬幣再度狂飆,打著虛擬幣名號的詐騙無所不在,除了法尼這樣的吸金詐騙,假的虛擬幣交易平台是另一大宗,滑開臉書的虛擬幣社團,到處是受害者的血淚控訴。不只台灣,《華爾街日報》今年6月報導顯示,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資料,與虛擬幣有關騙局這2年暴增,今年第一季消費者投訴的受騙總額是去年同期10倍以上。


騙子何以猖狂?有個數字也許可以解釋。刑事局公關室主任李泱輯提到,詐騙案警方能追回的錢通常僅3%至5%,但警方也無奈,「早年警察查金流只要查銀行、ATM,現在還要查各種數位支付,以前查3樣、現在要查30樣。警察對金流熟不熟?當然不熟,我們是法令專長,不是金融專長。」


至於罰則,台灣在鴻源案期間已將吸金納入《銀行法》,可判3至10年,十多年前又修法,獲利逾1億元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刑度比詐欺罪重,因此法官後來多以《銀行法》判刑。


田書旗被判14年,幾乎是殺人案的刑度了。只是,依法他7年後即可能獲假釋,至於罰金1億元,看似驚人,但可改服勞役1年來抵完1億元,大概只有一秒鐘幾十萬元的大老闆會選擇繳1億元吧。田書旗等人吸金所得16億多元,這算盤怎麼打都划算。這還不包括順利逃到國外的,例如當初許如君差一點也上當的房地產名師王派宏。


錢太容易藏了。一談到「洗錢」這個大難題,我們採訪的多位第一線檢警皆表示,錢一旦轉到國外或轉為虛擬幣,幾乎就很難追回,前者要花費龐大的時間及人力,卻因涉及台灣的國際地位問題,成功率低到令人沮喪,後者則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困境。

台灣何以變成「詐騙王國」?


不少專家皆認為,人頭帳戶氾濫、讓檢警難以追查金流,是詐騙集團能如此猖狂的癥結。儘管近年銀行對民眾開戶的審核已嚴格許多,成效仍有限。


剛轉任律師的前檢察官陳宗元辦過不少詐騙案件,他觀察,人頭帳戶氾濫與整個社會文化有關,「我們的人頭文化太嚴重了,人頭帳戶、人頭公司、人頭門號⋯大家都很習以為常。」他認為徹底改善之道是立法禁止民眾將帳戶交給他人,才能改變這種文化,但難度極高,「民意一定強烈反彈,或許就放寬到三等親內。」


律師林俊宏評估,不改善人頭帳戶問題,詐騙猖狂的現象確實難解,明確立法禁止交出帳戶也許是一個方法,「但一定要漸進式,先宣導一段時間,再用行政罰(罰款)。」


台大法律系教授許恒達曾針對詐騙集團的犯罪行為進行研究,他分析,《銀行法》、《洗錢防制法》都修過了,詐騙猖狂顯然不是靠重刑就能解決。他也認為人頭戶氾濫是關鍵,「要斷詐騙集團的根,就要讓他們無法取得人頭帳戶,增加犯罪風險。」至於方式,他則建議從金融監理著手,透過主管機關對銀行要求強化客戶的帳戶監理,例如帳戶久無交易時,應予以停用,這些金融監理措施才能有效斷絕犯罪可能性。


其實早年不少銀行都曾自行凍結久未往來的靜止戶,但引發質疑,因此2013年立法院就要求金管會監督銀行全面「解凍」靜止戶,至今,金管會基於便民,僅要求銀行發現有異常金流時需通報。對此許恒達觀察:「台灣人追求方便,但方便必然帶來副作用,沒有對錯,就是抉擇。」


 

虛擬幣納監管 第一步實名買賣


完全無解嗎?一位熟悉新興金融犯罪的執法人員透露,其實並非束手無策,問題出在跟不上時代腳步,例如我國偵辦金融犯罪的專業人力少得可憐,另外,政府及銀行應善用最新科技,「包括金融監理,金流是否異常,銀行其實可以運用大數據協助監控、判斷。」


至於容易被用來洗錢的虛擬幣,「日本多年以前就把虛擬幣納入監管,不但虛擬幣交易採實名制,還比照監管銀行的方式來監管虛擬幣交易所,採特許制,虛擬幣交易所要有洗錢防制、資安、風險控管等部門。韓國也是仿效日本。」我國則直到今年7月1日,才實施虛擬幣交易實名制,「實名制是第一步,比較完整的方式是比照日本,將整個產業納入監管,雖然不可能杜絕洗錢,但可以補起一些漏洞。」


犯罪學者沈伯洋則認為,將虛擬幣產業納入特許制來監管,短期確實會有效果,但需考量監管量能如人力,且時間久了犯罪集團就可能放棄虛擬幣、另尋他途。至於以大數據協助監控異常金流,只要確保銀行不侵犯客戶隱私,確實可行。他也提到,科技發展飛快,政府替司法人員安排的專業課程卻始終不足。


曾任金管會主委的立委曾銘宗則說,有關投資的電話或LINE,其實許多都是詐騙,「但民眾分不太清楚哪些是合法的投資、哪些是非法,因為有些投資是跨國性的,有些則在灰色地帶。」他建議金管會應與刑事局組專案小組,「不能再各自做各自的。並要釐清哪些投資是合法、哪些是非法的。」


事發之後,Cindy買房的頭期款被騙得精光,還負債40多萬元,今年又遇上疫情,她說,如今每月只能賺3萬多元,為此只能停掉買了好幾年的投資型保單。宛如陷入惡性循環。


但她熱心又有正義感,「現在只要有人跟我聊投資,我都會勸他們要小心,利潤太高的一定有問題,不要貪,然後舉我自己的例子,不過我會說是朋友的例子。唉,我當初就是貪。」她至今不敢對朋友說出經歷。


不只Cindy,我們採訪的幾位受害者,幾乎不約而同都用「貪」來檢討自己。Cindy說,自己不算太慘,才願意受訪提醒大眾,多數受害人擔心丟臉,相當低調。


刑罰已到極限,錢又追不回來,受害者還得背負汙名,網路上隨處可見對詐騙案受害者的嘲諷:貪、笨、懶、咎由自取,最後連他們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事。只是,說起貪,人們買股票、投資房地產、虛擬幣…也莫不是想迅速獲得高報酬,差別在財經知識的高或低而已。受害者笨嗎?法尼的受害者連醫生、律師都有。懶惰嗎?Cindy與許如君非但不是躺平一族,簡直是拚了命的超級努力之人。


 

遙望女兒塔位 每天都爬到頂樓


政府無法萬能,只是,當司法系統與金融監理都趕不上時代變化而失靈,社會又慣性檢討受害者、簡化案情,便註定永遠不可能改善了。許爸說,願意露面受訪,是希望別再有人受騙,能擋下一個算一個,女兒的事讓他太痛。


女兒離開後,他一直想討公道,但每一件不甘之事,搥出去都像碰上無盡的海綿,體制都告訴他這裡沒有可究責對象。他至今替女兒唯一討到的公道,是親自追回當初「超級黃金幣」的2萬美元,「對方說7月付第一期,我去刷帳本,根本沒有。我跟對方說,她人都死了你們還這樣,他才還錢。」


「我女兒的靈骨塔就在我們家附近,之前我跟太太常去看她,我太太每次都哭到受不了,我就說我們少去,一年去一次就好。可是,我還是每天看她,我家是透天厝,我每天都爬到頂樓,那裡有小平台,種沙漠玫瑰,還可以看夕陽、吹風,也可以看到她。」頂樓能遠遠望見女兒的塔位,那是他特地選的位置。

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繁簡體用語

最近Twitter慢半拍(?)討論繁簡體翻譯的問題。剛剛看到有人說,台灣一些書明明是找台灣譯者,但書裡使用大量簡體詞彙,例如視頻、反饋等等

 

說到反饋,我覺得有一個理由可以支持使用「回饋」,不用「反饋」。幾年前我訂了萬維剛的「精英日課」,我覺得那個說書節目確實不錯,也因此得知許多歐美新出版的好書。但某天他講到一本書,一直提到「反反饋」,我聽得一頭霧水,是口吃嗎?後來才知道「正反饋」的相反叫「反反饋」,聽起來是不是很崩潰?

 

不過,我覺得台灣有些支語警察真的矯枉過正,比如PTT上有人說,user要譯成「使用者」,譯成「用戶」就是支語,聽你在放屁!

 

又比如「優化」(optimization),其實上個世紀台灣的電腦用語就是譯成「優化」,而不是「最佳化」(我上個世紀在搞電腦軟硬體翻譯),但現在譯成「優化」又會被說是支語。(我知道optimal是最佳、最適的意思,但很多時候這個字在上下文中也不是追求最佳,畢竟很多東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另一個很麻煩的是「智慧型」,對岸幾乎都是譯成「智能」,我覺得智能是比較精簡的譯法,但你在台灣譯成「智能」,就會被糾正。這導致我在翻譯加密貨幣的smart contract時非常糾結。


由於中國的幣圈發展非常快,甚至比矽谷還快,台灣常沿用他們的翻譯,他們是譯成「智能合約」,你看台灣出版的相關書籍,幾乎也都是譯成「智慧合約」或「智能合約」,幾乎很少看到「智慧型合約」。

 

我後來第一本書譯成「智慧型合約」,第二本就譯成「智慧合約」,至於編輯要怎麼改,我完全沒意見。

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warm feeling

 


最近工作時常有這種感覺,尤其是在潤稿的時候。有時真的很想潤一次就交稿了,但是有些稿子因為作者寫得不是很順,就會想要再進一步拆解。

 

通常潤第二次時,就會有上面講的warm feeling,除了消除第一次潤稿時的煩躁感以外,也覺得可以再改得更順,真是太好了。

 

但這種額外投入的時間,就是無人知曉的成本,完全是一種自爽。尤其被催稿時,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堅持什麼。

2021年9月8日 星期三

又受傷了

前天出去跑步時,竟然在跑過上百次的單車道上撲倒,不是昏倒,是被絆倒,簡直就像吃飯咬到舌頭。由於不像昏倒時軟趴趴地著地,而是在有加速度下硬著地,所以膝蓋和雙手撞得比昏倒時倒地還嚴重。

覺得非常冤,明明就是一條很熟悉的路,為什麼還會絆倒。回家後心情非常阿雜,需要休息大概一週。流血有點嚴重,睡醒時,床單還有血跡。

但是,這時又要非常阿Q地慶幸沒什麼大礙,還好最近沒有賽事,還好平常有練重訓,肌肉和骨頭沒有受傷,還好這次沒有傷到臉和牙齒。

隨著受傷次數的增加,運動需要注意的事情越來越多了。本來是摸黑出門,後來會加上頭燈。本來只有前方一個頭燈,後來變成前後都有頭燈(好處是自從我開始戴頭燈後,其他老杯杯也開始戴頭燈了,這樣他們也比較安全)。本來會想練速度,後來開始放慢速度(好處是耐力變好了,本來跑10K很累,現在可以輕鬆跑15K)。

現在又要多注意地面,但注意地面有個壞處,抬頭挺胸身體微微前傾是最省力的跑步方式。一低頭,姿勢變了,就比較費力。其實跑操場就可以大腦完全放空了,但跑久會覺得非常無聊。

單車道明明就是禁止機動車輛進入,但是還是常看到汽機車開過。路面或水泥蓋被車子壓壞或翹起,變成了傷人的路障。有時覺得台灣的路跑比國外的越野跑還困難。


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合譯的壞處

我大概是七八年前開始不接合譯案,以前因為還很菜,沒有能力拒絕案子,所以會勉強接下來。後來開始有能力挑案子後,就再也不接了。

 

一來是我自己就很討厭讀合譯的書,二來是合譯的東西不管你是跟比你厲害的合譯,還是比較差的合譯,都不是愉快的經驗。


跟比你厲害的合譯,馬上就顯得自己很爛(這是我的親身經歷)。跟比較差的合譯,又容易因為別人的品質不好而被拖累,因為讀者是整本評價,不會管你是翻譯哪部分。三來是,連我自己從頭譯到尾都會恍神,我從來沒看過一本合譯的書是沒有前後不一的(但我很少看合譯的書就是了,除非逼不得已)。

 

至於編輯或讀者怎麼看待合譯呢?

我想擷取幾個網路上的意見:













 




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

站著賺錢

 

「一旦處於『想保住工作』、『不想丟掉這個位置』的立場,就得看企業中各種人的臉色做事,這麼一來,就無法在創意上勇於冒險。到那個地步,也就失去了創意的意義。既然是拋出點子的一方,就必須懷有『這筆錢我可以不要』的志氣,否則做起事來便會左支右絀。」

我記得一位同業曾說過一句話:「自由譯者的自由,包括不接案的自由。」

前幾天和編輯在網路上閒聊時,也聊到賺錢時要「站著賺錢」,不要「跪著賺錢」。畢竟,當初辭職當自由工作者就是不想委屈自己,想賺錢就留在公司上班就好了,還有勞健保,薪水又比自由譯者多出許多。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出去走走

連續寫了兩篇簡繁爭議,其實本來不想淌這個渾水,我根本不受影響,但是看到系美被攻擊的越來越兇(詳情請見這裡這裡),我壓抑已久的大炮性格又出現了。



寫了那兩篇文章的缺點是,不僅浪費時間,可能又得罪人了。好處是意外跟幾位想法相同的編輯有了一些交流。出版業與翻譯界說小很小,但小小的圈子有非常多元的想法,我覺得這樣很好。工作久了,自然而然會跟理念相近的人走得比較近,淘汰理念不同的合作對象。



有些人覺得業績或時效最重要,有些人覺得把事情做到無愧於己最重要,這都沒有對錯,只要晚上睡得好就好。茱蒂.福斯特說:「In the end, winning is sleeping better.」



雖然浪費了很多時間,但很久以前就約好週日要跟跑團去山區練跑。於是,我又丟下火燒屁股的稿子,去了高雄田寮。後來證明是明智的選擇(原因下面說明)。



上次和跑團見面已經是去年的事了,很高興可以認識一群有趣的人。今天早上出門,下午回來後,好好睡了一覺,再回頭看簡繁爭議這件事,有「彷如隔世」的感覺。上次有同樣的感覺是去爬北大武,那時剛好是發生太魯閣號出軌事故的隔天,整個網路氣氛非常浮躁。去爬了北大武山回來,睡了一覺,也是覺得好像已經發生很久的事。


人生很多事情其實沒那麼重要,多出去走走有益身心,多離開自己的工作圈,結識其他圈子的朋友也有益身心。圈子裡一些看似很熱的事,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出版業也好,翻譯圈也好,我覺得都是越走越小的圈子。本來就已經很小了,待越久會覺得越小。


昨天跟編輯聊時,他說他曾經加入FB翻譯社團一陣子,讀到後來受不了就退出了。我覺得那是一個不太健康的地方。就像有些人在出版業待久了,開始怪讀者不買書,但沒有真正去想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惡性循環。怪客人不買書是沒有用的,有些書是你送我,我都覺得占地方,而且我已經是每年花十幾萬買書的人了。


我相信很多離開出版業或翻譯圈的人一定會覺得回頭看那個圈子很好笑,就像我現在回頭看金融業或電腦業一樣,也像我以前的同事看我現在寫的東西一樣。


我很慶幸在譯者生涯走到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時候,發現了跑步這個嗜好,也因此認識了一群新的朋友,他們讓我覺得人生又充滿了許多種可能。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繁簡爭議(續)

寫了上一篇文章後,與一位編輯在網路上聊了一下,得知那套書是總編輯和另一位編輯親自改那六本「簡轉繁」的書。基本上就是出於愛,才會決定做那麼辛苦的事。

那套書要不是因為有電影即將上映,大概不太可能有繁體中文版吧。

其實台灣做這種「簡轉繁」的出版社不少,為什麼這次突然大家討論那麼熱烈?還不是因為是奇幻科幻類的小說嗎!這類市場小,書特別厚,但讀者又要求特別多,基本上不管是翻譯或編輯,除非真的有愛,不然真的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但我覺得有討論都是好事,台灣就是那麼自由的地方。繁體的式微其實是一個無可避免的過程。雖然很悲傷,但現實就是這樣,就好像唱片行的消失或實體書店的減少,現在大家都只是在抓住最後一點尾巴。

記得很久以前翻譯《下一座世界工廠》裡提到飛雁理論,它說產業會因為價格而轉移,有些產業(例如成衣業)先是從日本轉移到台灣,然後轉移到中國,最後轉移到越南或非洲。

我覺得我很難像實體書店呼籲大家支持那樣,也呼籲大家支持繁體,趨勢是一種不可逆的東西。從事著遲早會被淘汰的職業,我只想把現在經手的東西做好,然後想想怎麼開創第三人生。

我沒有追蹤劉仲敬的「姨學」,不過看他的粉絲「沙丁魚」經常提到他,甚至最近開始學日文,就覺得現在煩惱什麼繁簡之爭都太短視了,趕快學好第二外語可能還比較有用。


後記:

引文:「為什麼不找台灣譯者翻?首先,要找的話,是要找同一個人翻嗎?那要找到真的對《沙丘》很有愛的譯者喔,因為這六本接下去可能一下子就要占掉兩年的檔期,你知道,推掉別的案子兩年,等翻完《沙丘》,你的案源可能都跑光了耶,要重新開始累積,編輯是不等人的!」

=======

我自己譯過兩本奇幻小說共一百二十萬字左右,可以理解那種推掉案子那麼久的恐懼。編輯不止不等人,可能他自己也沒辦法在那個崗位上待那麼久。我常遇到的情況是,預約時間到了或還沒到,但編輯已經離職了。

其實台灣簡轉繁的書不少,但很少書引起那麼多的討論,我覺得有討論是好事,但也看到一些討論變得特別火爆,實在看了很難過。

今天跟一位編輯小聊了一下,我說,我們都是先是讀者,之後才是譯者或編輯。讀者其實沒有義務了解翻譯或出版的辛苦,但如果我們願意好好說,讀者又願意了解,那是最好。如果不願了解,我也可以理解。

這就像我弟的老婆自己做了一陣子麵包後,終於了解為什麼外面某些麵包那麼貴。我某個下午把十斤洛神花做成蜜餞後,徹底自暴自棄,以後全部買現成的蜜餞。

顧客沒有親身經歷過生產過程,其實很難理解生產者的辛苦或成本結構,但他們也沒必要了解,不是嗎?有些討論看到出版業的啦啦隊對讀者很兇,我覺得彷彿看到我之前說那家東部會兇人的肉桂卷專賣店,感覺很糟。到底這樣對出版有什麼幫助嗎?我很懷疑。

繁簡爭議

最近因為大家出版社出了一套大書,由簡體轉繁體,引起了一些熱烈的討論。

我一年大概買二三十本簡體書(大多是非小說),雖然不算多,不過,這幾年看下來,繁簡體的翻譯水準是差不多(意思是爛的好的比例差不多)。但簡體的一大致命缺點是,非小說刪減及修改得非常嚴重(有時甚至一整章刪除),所以除非必要(例如非英語的譯本或絕版,基本上中國沒有絕版的概念,絕版就是變成盜印而已),不然我的購書順位向來是原文版>繁中>簡中。

一百七十萬字的套書,譯者翻譯兩三年的話,等於譯者兩三年共賺一百萬。我相信只要公開徵才,一定有人願意嘗試(但我不願意,有比較好賺的錢,我那麼辛苦幹嘛?),畢竟就像一份工作做兩三年,你上班族一份工作也不見得能撐兩三年,不是嗎?

台灣因為書市大幅萎縮,為了省錢,可能會想買簡體版回來壓榨社內編輯或外編。再加上又要配合電影上市,又有時間壓力。

我覺得系美是對翻譯非常有愛的譯者,所以她認為無論如何都應該以繁體優先,我覺得她在這個時間發這樣的訊息很勇敢,基本上像她和我這樣的老譯者應該不會受到「簡轉繁」風潮的影響,我們應該會隨著繁體書的逐漸減少而直接退休,總是有一些書是中國不可能出版(例如我譯的《吃佛》《邱吉爾與歐威爾》),所以她的意見是出於真的熱愛翻譯。(看到出版業有些人在攻擊她,我覺得實在可以省省。譯者可以去接價錢更高的其他翻譯,沒必要執著書籍翻譯,她願意繼續深耕日本文學,已經很難得。)

基本上,我覺得這種有時間壓力,讀者也特別挑剔的書,我是不會堅持繁體優先,我比較在乎的是合譯這件事。我非常討厭合譯,不接合譯案,也很少買合譯的書。這是我個人的小小堅持。

關於繁簡體之間的選擇,事實非常殘酷,從Netflix上的字幕,我們大概都可以看出那幾乎是中國譯者的天下。想要省錢的結果,就是只剩願意低價接案的人繼續燃燒自己撐下去。

今天看到另一篇關於軟體中文化的文章,文中寫道:「現在台灣軟體商不願意花錢,把對岸的翻譯直接轉個碼就拿來用了、文字用法都不是我們原有的,我們做中文化的人很在意這件事,因為翻譯是有標準的用法的,我們都參照微軟的用語。因為Windows是世界上最多人用的軟體,我們要配合它使用者才能看懂什麼意思。微軟有釋出一些標準的詞彙,台灣有台灣的,對岸有對岸的。我們都是用微軟的標準詞彙在翻譯這些軟體。現在都不見了,對岸的用法直接過來了。」

如果連有錢的Netflix和電腦業都覺得繁體無所謂,要窮困的出版業堅持繁體更是困難。像我這種隨時都想退休的譯者,基本上就是跟著繁體一起沒落而已。台灣還是有一些出版社會堅持找台灣的譯者,所以如果真的在乎繁簡差異,購買就是最大的支持。像我自己非常討厭合譯,不買合譯書不接合譯案,就是我表達個人立場的方式,雖然效果非常小,但至少我不會花錢去助長我討厭的事。

其實我每次看到繁簡之爭,我的唯一感想是:幸好我已經快退休了,想進這行的年輕人真的要好好想清楚才入坑。


延伸閱讀:





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轉貼】原來運動很開心

 轉自:有肌勵 - 貼文 | Facebook

9年前,珍珠離婚,成為單親媽媽。以為人生到谷底,卻被確診乳癌。
「我要看我的孩子長大!」為了兩個孩子,她挺過化療,6年後完成三鐵、考教練證照,圓了一個又一個夢想。

#憂鬱的人生
珍珠在婚姻中受挫,罹患嚴重憂鬱和厭食症,體重從生孩子後的72公斤掉到僅剩40公斤,靠抽菸排遣鬱悶。她討厭運動,沒有休閒生活,連到住家巷口都騎車;罹癌後,她戒菸、切除乳房、化療頭髮掉光,失去笑容。

#原來運動很開心
朋友鼓勵珍珠「跑步很開心喔!」帶她參加6公里路跑,她邊「走」邊罵,過程卻發現「那麼多人一起跑步好開心」從此愛上跑步。她從跑兩根電線桿就喘,到跑美津濃9K雙腳發抖「下次不跑了。」結果卻又跑了半馬、全馬,54公里、12小時80公里超馬,因為「停不下來了」。

#和死相比其他挑戰算什麼
珍珠曾溺水瀕死,她突破心理障礙「給自己10年時間」學游泳,第三年終於學會,參加鐵人比賽,考取救生員、游泳教練證照。她周一跳鋼管、週二跑步、周三飛輪、週四跑團訓練、週五游泳、六日比賽。
「我學會堅持,再堅持一下就好,原來我可以做到我想像不到的事。」

#鼓勵你的話
老天爺讓你生病,是想引導你去成為另外一個人。沒有經歷過太辛苦的事,你不會發現自己多有成就,原來我可以做那麼多事,活得那麼精采。
你可以做很多事,學新的東西、幫助人。夢想沒有在催你,要不要發光發熱,是你自己決定的。


=======


今天剛好在Runner's World也看到一篇文章,是專業跑者橫跨美國的跑步之旅。他說川普當選時,他對美國感到很失望,再加上與女友分手,整個人非常低潮,跑完後不僅走出低潮,人生整個變了,也出了一本書。他說從此以後他知道,沒有什麼人生低谷是無法靠「出去走走」走出來的。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運動口罩

以前跑步沒戴口罩時,我很容易因為喘不過氣而昏倒。後來三級警戒開始戴口罩跑步,一開始當然是把原來的龜速再放慢成蝸牛速,大概兩個月後,甚至可以比之前沒戴口罩跑得還快。所以我覺得這是可以慢慢習慣的。



我在跑步社團常常看到很多人說戴口罩無法跑,你一開始就想跑五六分速,當然是沒辦法。另外,口罩材質太薄,也會吸附在鼻子上,那也很難呼吸。



有一種跑步用口罩是醫療級的,透氣,但也很貴,比較不適合用量很兇的。



三級警戒一開始,我是買比較硬的拋棄式材質(非醫療,但有四層。也有醫療級三層的),然後根據這個影片把口罩撐起來,就不需要口罩支架(我覺得口罩支架不夠密合)。另外,我朋友是採用這個方法




基本上,戴口罩運動,口罩一定會濕,也會失去防護力,所以身上一定要再多戴一個口罩,濕掉就換。


後來降為二級,我還是沿用上面那種,但也試用了其他更透氣的運動口罩。那種運動口罩基本上是戴好看的,完全無法隔離病菌。



其中香港的T8最透氣,幾乎跟沒戴口罩的感覺一樣。台灣製的Superace透氣度不如T8,但也透氣,可是跑完會非常濕,完全沒有保護效果。另外,網友也推薦PITTA海綿口罩(他說透氣又好洗)。




基本上,我覺得在空曠地方跑步是不需要戴口罩,但是既然政府規定要戴口罩,我也已經習慣戴口罩,我還是會繼續戴,這樣以後脫口罩時,可以跑得更輕鬆。

(後記)

1. 前幾天搶購了非常熱門的亞瑟士跑步口罩,非常貴,台幣1280,但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戴的效果很好,完全不悶,確實很適合跑步。

2. 網友推薦的PITTA海綿口罩確實透氣又好洗。


疫情的日常

打完疫苗明明已經很久了,本來只有隔天發冷、頭痛、昏睡等副作用,沒想到接下來大概昏睡了兩週。也有可能是因為屏東整整下了三週的豪大雨,雨大到家裡很多東西(例如沙發)已經生菇,大到我某天睡醒連房間裡都淹水了(從窗台流進室內),大到連我家門口的單車道招牌都倒了。


也因為整天下大雨,本來偶爾清晨出去跑步的習慣也被迫中止,上週某天清晨終於有機會出去跑時,整條路的阿北阿桑都問我:「怎麼那麼久沒看到你?」(他們是連下大雨都撐傘出去健走)。


前陣子有一個嚇人的新聞是,某個健身教練在雷雨天戴著藍芽耳機出去跑步,結果被雷打死,現場連地板都裂了。所以雖然雨天跑步非常舒服,現在看到閃電也不敢出去。


但是工作真的很煩,我又找不回以前在家跳DVD的熱情,只想出去跑步,所以還特地搭火車去我家門口的下一站跑。屏東火車自從高架後,底下就變成單車道,有幾公里是不受下雨影響的。當初因為鐵路高架,足足忍受了日夜施工的噪音兩年,但現在覺得有底下的單車道真好。


五月底開始進入三級警戒時,我就覺得今年疫情不太可能解除,尤其看到雙北的狀況,就覺得這可能會持續到柯文哲下台。(媽的,補聲幹!)


戴口罩跑對我這種龜速的跑者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國外封城是允許大家出門運動或遛狗的,因為窩在家裡會悶出病來。雖然說國外比較空曠,但我覺得戴口罩在室外運動,比去全聯那種密閉空間購物安全多了(大家在那裡摸著同樣的東西,摸一摸又放回去)。所以我從五月底三級警戒以來,並未停止出門運動(我覺得運動就是生活),但我已經三個月沒去全聯了。


臉書上的跑步社團有一群非常變態的糾察隊,從三級警戒開始,只要有人出去跑步,即使戴口罩,就會指責別人是防疫破口。彷彿全世界都跟你雙北的防疫一樣爛、一樣人口密集似的。但有些人也很奇怪,明明知道有糾察隊魔人喜歡批評,還是很愛在社團貼出自己跑幾公里的照片,彷彿不讓別人知道自己運動會死一樣。


說到底,運動是只有自己能體會的活動,痛苦只有自己曉得,好處也只有自己知道,無法分享。頂多你可能因為身材或氣色變好,別人看得出來,但最終只有你自己知道箇中的酸甜苦辣。

但我覺得運動是一種日常,不該受到疫情阻撓(但健身房那種密閉又多人共用的空間確實很危險,我也不會去)。少了運動不僅免疫力會下降,心理也會受到影響。我討厭看到那種神經病糾察隊,戴口罩在戶外運動是礙到你了嗎?

別老是想著疫情可能結束,等疫情結束後才脫口罩運動。到最後就是很自然失去運動的習慣,疫情也變成了長久的日常。

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練心


前幾天看到「馬拉松世界」貼出短短的一段話:

「很多人說跑步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修心』...

等你跑了以後,你就會懂!」

底下有人留言:

「可以早睡早起,跑完個人夠累,就無心情理太多閒事。」

「要跑得夠遠,夠久,夠硬,心就越軟。」

我覺得這是我跑了兩年後才有的體會,之前還是只把跑步當成抒壓的工具,現在比較有修行的感覺。跑完後再上網,確實會覺得:「你們到底有完沒完?怎麼會有那麼多美國時間吵這些無聊的事情。」


最近一兩年因為時間有限,刻意把訂閱的媒體都停掉了,因為訂了也沒時間看,看了也沒有多大助益。平常工作以外的時間還是以聽Audible有聲書為主,但聽書也很偏食,除了工作的書以外,80%是聽跟運動有關的書,覺得那是對我最有幫助的。


唯一留下來的媒體訂閱,就只有美國的Runner’s World,它大部分的文章是可以免費看的,但這可能是我唯一每篇看完都覺得有收穫的媒體,所以我就花每月五美元訂閱了。


不過,我覺得,即使我搭時光機回到幾年前去告訴自己跑步有這些好處,我可能也不會相信。這是一種需要時間和緣分去體會的運動,甚至我覺得,要不是今年初第三次昏倒受傷,我可能還無法體會「跑步是修行」的感覺。在那之前,我只想要把速度練得更快,後來就真的只是在練心,但不知不覺中,速度也變快了。

現在再回頭去看一些書,又有不同的體會。

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態度

最近網購了幾家肉桂捲,我覺得印象最深的倒不是他們好不好吃,反而是做生意的態度。


有一家東部的店一直非常跩,很愛用飢餓行銷,只固定時間(例如每週或每月固定某天幾點)、固定量讓人搶購(基本上都是秒殺),而且常在粉絲團罵粉絲或客人的態度不好。我當然知道小店是小本經營,很辛苦,有量能的問題,無法大量供貨(畢竟翻譯也是手工業),但小店還是要有小店的格調。


由於我不是那種喜歡守在電腦前搶訂的人,所以我一直沒訂過那家,也無法評論它到底好不好吃。後來疫情開始,那家店無法現場供應後,終於開放無限量網購。於是,我最近終於訂到了,吃起來的感覺是………非常普通,不會再回購(大家也不要問我是哪一家,口味是很個人的問題)。


相反的,另一家台南的店「夫水二木」,我是在FB上看到有人分享說很好吃,它唯一的缺點是必須打電話訂,而且一次要訂12顆。對我來說,這實在有點困難,因為家裡只有我一個肉桂控,其他人都不愛吃。我通常是在出去慢跑前吃一顆,一週也才吃三四顆,12顆要吃一個月。


但我實在禁不起誘惑,某天就打了電話去預約,老闆的態度實在是滿分,我打完電話、還沒吃就已經被圈粉了。等到真正吃到肉桂捲時,果然就像網路說的很好吃。


由於自由工作者也算是一種個人商號,我當然知道做生意不容易。有本事的商家確實可以跩個二五八萬,反正一定有客人捧著銀子上門。能力普通的商家可能就需要討好客人,但我從以前上班就很討厭狗腿的同事,所以我也不喜歡那種沒實力、只想靠巴結客人來做生意的店家。我覺得做生意就是正正當當,站著賺錢,不必跪著。

不過,我覺得要求基本的禮貌應該不過份吧。態度不好,感覺再怎麼好吃的東西都變得不怎麼好吃了。或者說,客人可能會以更嚴苛的標準來檢視你的東西。


 

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討厭的失敗主義

最近每次在FB上看到「因為高手沒來,台灣這次奧運表現才那麼好」這種機八留言,我就爆氣。只要是用合法的方式贏得比賽,都是有實力的人。高手不可能永遠東方不敗。比賽跟運氣的關係非常大。

 

前陣子看日本馬拉松女神高橋尚子的紀錄片,真的非常感動,她拿金牌那次,最強的對手就是那天剛好拉肚子,但即使那天對手沒拉肚子,我覺得也很難說她的實力拿不到金牌。比賽是充滿變化的,即使開場和中場掌握得很好,但最後也有可能力不從心。

 

我是比較積極樂觀的人,通常會主動遠離那些失敗主義者或消極的人,那種人負能量實在太強了,根本就是衰尾道人,帶賽,離越遠越好。

 

亨利福特說過:Whether you think you can, or you think you can't--you're right.

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

藉口

昨天因為看到一位文字工作者寫的文字:「重訓是一切運動的基礎啊。尤其高齡化社會如果想保持高齡勞動力、減少青壯人口負擔,根本應該全民重訓。我會開始健身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減少以後拖累別人的機率。」,有感而發,發了一篇文

但不論再怎麼正面的文章,總是會收到一些奇怪的留言,比如:

「先把人行道還給行人吧!光是多走路就能改善很多疾病。偏偏台灣是把行人推到車道上去」

你就慢慢等到人行道修好再動吧,其他地方都不能走嗎?學校操場不能去嗎?

也有人留言:

「健身其實某方面是中產階級甚至以上的活動,對於窮人而言那是種奢侈品其實很難全民運動。」

所以我又把以前提過的書又拿出來分享

我覺得「沒有時間」也許可以拿出來當藉口,但沒有錢無法運動就有點說不過去。有一本書叫「你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你根本不需要買任何道具,還有「囚徒健身」也是。

另,這一年多來看了很多運動員的文章和書後,我發現其實拿「沒有時間」當藉口,可能只有剛生完孩子的媽媽在自己帶孩子的一兩年有正當性,其他人就比較勉強。

我看到兩位時間管理大師都是五個小孩的媽媽。當然,把生活過得那麼緊湊非常累,時間的利用永遠是取捨。比如,我現在覺得睡眠比運動更重要,我不會逼自己犧牲睡眠去運動。睡飽了,工作效率更好,運動效果也好。

另外,我最近也從一位很喜歡的斜槓媒體人兼運動員身上學到一件事,她說:

今天一場線上記者會,除了電腦擷取錄,攝影機翻拍,還請夥伴那頭也擷取錄,就是怕發生什麼事,譬如錄到一半檔案壞掉,或者有影響,沒聲音。有時候外景錄影的時候用兩支麥克風也是這道理。如果沒有拍到的話,什麼都沒有,game over。

生活的以防萬一的概念也很重要,譬如以防萬一下午沒有踩到台(這裡是指踩單車),起床先踩一場。下午如果有時間,那就是賺到了,踩兩場,耶。

我現在也是用這種方式偷時間運動,比如最近南部一直下豪大雨,每天停止下雨的時間可能只有短短一兩小時,我就直接丟下工作先去跑步了,不然真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放晴。總之,跑到賺到。當然,工作很煩也是一個原因,我需要逃避抒壓一下。

說穿了,有沒有時間做什麼,其實只是在問那件事是不是你的優先要務。比如現在對我來說,優先順位是:睡覺>運動>工作。所以我很自然就把時間拿來睡覺,能睡就是福。



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倚老賣老

最近在兩個地方看到兩個倚老賣老的例子,結果都不太好。希望自己隨著年歲的增加,不要只是徒增歲數,只能提當年勇(更慘的是當年也不勇,而且很沒用)。

 

第一個是馬拉松普查網站。這個網站是一群熱愛馬拉松的人成立的,他們沒有營利,資金完全來自捐款。他們提供的服務是讓全國熱愛馬拉松的人可以上傳參加全馬的記錄(成績證明)。累積十馬,它會免費送你一隻小馬,累積三十馬再送一隻稍大一點的馬,累積六十馬再送一隻更大一點的馬,接著是累積百馬又送更大一隻馬。

 

總之,有些人是以累積馬數為樂趣,那是他們跑步的動力。我則是在朋友的三催四請下,跑了十幾馬以後才去登錄。對我來說,那只是方便查看自己每場成績的地方,馬數對我來說就像譯作數量,只是浮雲。

 

馬拉松的主辦單位在賽前會先去那個網站申請加入普查。要加入普查必須先符合一些資格,比如路線的公里數要足夠。有些跑友因為有些賽事沒加入普查就不報名了。

 

至於倚老賣老的情況是發生在去年。去年因為疫情爆發,所以有一家路跑公司為了維持營運(畢竟公司要養員工)、也為了一些「不跑會死」的跑友,每週辦迷你馬拉松,每一場的規模就是幾十人而已(一般的馬拉松多則上萬人參加,少則上千,很少幾百人的)。

 

我這兩年多來參加了大大小小的賽事約二十幾場,有上萬人的,也有數十人的。坦白講,那個迷你馬拉松的品質(比如補給及路線)都比許多大型賽事好太多了,而且收費便宜。但去年他們辦迷你馬拉松一百多場後,馬拉松普查單位突然發一份公文(感覺就是針對那家公司),說一個地點一年只能申請辦兩場馬拉松。


從此以後,那場迷你馬拉松就不列入普查了,於是參加人數從幾十人銳減至十幾人,但他們依然照辦,品質也沒有降低。

 

馬拉松普查協會基本上就是一群老鳥組成,很喜歡在社團裡倚老賣老,提當年勇,也會唉唉叫他們幫大家審查賽事記錄有多辛苦(靠北!是有人逼你做義工嗎?),很多人抱怨他們發的那個公文不公平,他們完全不理會。

 

過了幾個月,又發生一件更令人傻眼的事。他們突然宣布,台東的三連馬(就是連續跑三天的馬拉松)必須跑完三場全馬才能登記一馬,只跑一馬不能登記。這導致一些非常在意馬數的跑友非常不能諒解。但官方又再度搬出老大心態來壓大家(也就是「不爽就不要來登記」)。

 

由於我根本不在乎馬數,我只覺得他們很討厭,但也沒有想要抗議什麼。只是心想,假如我有錢有閒,我會自己架一個網站,祭出更多獎勵來鼓勵跑友,並取代你那個爛網站。問題是我沒錢也沒閒。

 

最近終於有一家公司看不下去,出來架設新網站,鼓勵大家多運動。我希望趕快看到那個爛網站被取代。

 

另一個倚老賣老被噹的例子是在推特上,我就不寫了,直接截圖。






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運動肉腳的覺醒

 


因為突然想到一張照片存在Flickr,而登入那個塵封已久的帳號,在那裡彷彿看到上輩子的自己。明明只是十幾年前的事,但感覺非常遙遠。那裡有以前經常往來的朋友,現在有人過世了,有人移民了,有人在職場轉換跑道,展開新的人生。

 

我是去那裡找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的記錄。我從小就是體育很差的人,到底有多差呢,就是全班跑最慢,然後大學體育選羽球,兩兩對打,我可以輸給全班所有人的那種肉腳。

 

這輩子開始有運動習慣是在當了譯者之後,確切時間是2012513日(應該是那年的母親節),我還拍了照片,寫下:「〈健康生活的開始〉花了錢就沒有偷懶的藉口了,我媽應該比我還開心。(兩件運動長褲,MP3 Player聽有聲書,計步器)」。

 

那時會利用晚上出去走路兩小時,手裡握著0.5KG的沙包,耳朵聽著有聲書,走回家洗完澡非常好睡。一週大概走三次。

 

後來,大概是五六年前,遇到梅雨季,連續下雨好幾週,無法出去走。開始換成在室內跟著有氧DVD運動。啞鈴從一支1KG,一路換到一支6KG。也就是說,兩手各舉6KG的啞鈴跳有氧。鄭多燕可以連續跳三片不會累。

 

然後,是兩年前,開始跑步及練重訓。整體來講,相較於只跳DVD及走路,體重只減了兩公斤。也是在跑步之後,才開始密集看運動相關書籍。但是跑步和重訓的契機都非常偶然。跑步是因為當初翻譯《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上網查資料時,Google跳出我家附近要舉辦第一屆屏東馬拉松,我就直接報了半馬,然後完全沒練就去跑,中間抽筋五次,跑了以後發誓不要再跑,但又犯賤繼續跑。重訓則是因為看到一篇文章而開始。

 

現在我還是看不懂很多運動,不會游泳,不想騎單車(所以也不可能參加三鐵),看不懂各種球類規則,也對跑步以外的賽事毫無興趣,但這並不影響我喜歡看這方面的書,我覺得運動相關書籍給我特別多的啟發。

 

我真的看不懂奧運許多比賽,也不是那麼感興趣,但很喜歡看一些選手的故事。有些人說我們這種一日運動迷喜歡蹭熱度,但我覺得運動這種東西就像理財一樣。沒有人規定你要有多少錢才能理財,也沒有規定你的體能要多好、知識要多豐富才能關注體育。理財與體育都是對你自己有益無害的事。多一分關心,多一分了解,受惠最多的永遠是自己。

 

這幾年來,我已經不記得我翻譯的很多書,尤其是那些為了趕著出版而爆肝翻譯、犧牲健康、最後默默下市銷毀的書。但運動的結果則是一直跟在自己身上,它不會馬上出現,而是漸漸地累積。


每次趕稿趕到很厭世時,我就會提醒自己這點。不管翻譯什麼,那都會過去,只有肌肉或肥肉會留在自己身上。

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機會與準備

昨天凌晨起床工作時,在FB上刷到底下那篇的對話,因此在FB發文。後來郭婞淳下午拿到金牌後,開始看了許多報導,其中一篇寫道:幾位主要對手都缺席,讓郭婞淳更沒有威脅,但她反而認為,「競爭是進步的動力,遺憾的是她們不能參加奧運會。但我的目標是一樣的,我最大的對手是我自己。」

同時也看到另一篇17歲阿拉斯加州女孩得金牌的報導:

「Lydia Jacoby住在阿拉斯加州Seward市, 當地人口不到3000人,那邊沒有奧運標準長度的游泳池。在疫情期間,她不得不搬到兩小時車程外的安克拉治訓練,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關係而讓奧運延期,為她提供一年的進步空間,她很可能去年就在東京奧運當觀眾了。」

比賽就是那麼吃運氣的事,但對手不來、疫情影響,都不是你不練習的藉口,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

剛剛看到一則貼文與回應非常有趣。
有人說:「台灣今年得牌是不是比往年要好?」
A回應:「大概其他國家選手去年都沒啥練習到吧。」
B回應:「因為今年有不少選手棄賽?」
撇開這是不是原因不談,比賽本來就很吃運氣,但沒有本事,也不可能奪牌。

這讓我想到兩件事。

1. 我和我的重訓教練都是屬虎的(我大他一輪),有一天我們聊到屬虎的好處,雖然大家都說屬虎不能當花童,因傳統禁忌不能做很多事情,但聯考很少人跟你搶位子就是爽好不好?屬龍的多辛苦,屬兔的重考也辛苦是不是?所以大家明年多生虎子虎女才是正確的。

2. 三月的時候,我趁著去台北。參加了一場迷你的山林馬拉松,全部選手只有十一人,女生只有一個,所以我只要跑完全馬就是女總一。我這輩子是不可能得女總一的,但那場總爬升1000公尺,也不是隨便每個人都跑得完是吧。我當然跑完了,不趁這時拿女總一,更待何時?

不要因為人少或高手都沒出現就受到影響,你永遠是在跟自己比,最需要克服的永遠是自己的心魔和惰性。



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翻譯爭議

 昨天因為發生有人在博客來留了下面的書評,我覺得非常冤枉,而寫了澄清文。


我說,我翻譯這本書查資料的時間遠比翻譯還多。作者寫得非常好,我也譯得很開心,但查資料真的太痛苦了,我想我以後再也不會接這類書,查資料的時間夠我翻譯另一本書。

藏語因為發音的關係,會有多種英語拼法,藏人的名字也會隨著身份而在一生中持續改變,沒有固定的姓氏和名字。例如當了喇嘛,會加上另一個名字。

事實上,英文版出版後,作者還來信改了某個英文名字。讀者說我亂譯的名字,我連當地的歷史書都買來交叉比對了,不是只有google而已。

沒想到,今天又看到有人說:


如果你要說「華」是一種污辱的譯法,為什麼達賴喇嘛的官網是譯成美顙王「華爾貢•成烈熱布丹」?

事實上,美顙王的女兒(也是書中的主角)受訪的內容,台灣有出書,我也買了,人家就是這樣說他老爸的名字,到底華爾功成烈或華爾貢成烈有什麼問題?是你自己想太多嗎?

感謝另一位讀者留言寫道:

西藏因為地幅廣大,雖然藏文的文字都是一致的,但各地的發音方式略有不同
以十九世紀的著名上師Patrul Rinpoche 為例,英中譯者通常會依照羅馬音標譯為「巴楚仁波切」,而按照西藏官方發音(如達賴喇嘛尊者)或康巴地區的發音,則會是「巴珠仁波切」,青海地區安多話的發音則是「華智仁波切」。

同樣的,就「華爾功成烈」(Palgon Tinley)的中文Wikipedia頁面而言,應該考慮到他是青海阿壩區的藏族,所以採用安多口音音譯
其中的「華爾」如果對應到官方的通用口音會比較接近 「巴」。

目前藏學相關的中譯、英譯書籍,還是以通用發音音譯居多。大部分單純閱讀相關書籍、學習基礎藏語發音的讀者,通常對安多口音較少接觸,而是比較習慣通用口音的音譯系統。猜測或許因此產生誤會。

要從藏語的羅馬音標轉寫,翻譯西藏人名、地名,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撇開名字翻譯問題,我覺得我已經對作者問心無愧了。她寫了一本好書,我在翻譯過程中學到很多,幫她譯成中文,讓更多讀者可以好好閱讀。但我以後再也不要接這種譯得要死還要被罵的書了,反正比我厲害的人那麼多。



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肉桂捲與稿子

之前看到一家肉桂捲專賣店發文寫道:「你有揪團買甜點的經驗嗎?好不容易東西到了,同事卻離職了?」「等了8個月,等到同事都離職的XX肉桂捲」,「等待時間剛好半年,同事都離職了」。


我實在很好奇他有多好吃,就下訂了。然後接到店家來信:


「我們已經收到您的訂購單,

因為訂單較滿, 目前出貨大約6個月後(實際出貨時間有可能再延後)

我不好意思現在教您先匯款,然後等那麼長的時間,

我已經為您保留這筆訂單,等到接近可出貨時間,再依照訂單順序跟您約宅配出貨時間。

屆時如果您覺得時間OK,再匯款就可以了。謝謝您的支持。

我還滿欣賞這種方式,不像東岸有一家店,總是用秒殺搶購的方式,誰有時間守在電腦前搶購啊。肉桂捲不吃又不會死,我當然知道家庭手工業無法量產、也快不了(畢竟翻譯也是家庭手工業),但是飢餓行銷感覺就很累。

我最近也一直在寫這種信,因為我接案不太挑書,接受預約制,通常時間快到時,才知道書是哪一本,所以無法掌控書的難度和厚度,這導致半年後的時間非常難控制,也是導致我一直拖稿的主因。最近只好一直把時間往後延,或乾脆放棄案子,不然我根本看不到爬出趕稿地獄的一天。


其實只要不採預約制,應該是不會有這種問題。但是當初採預約制就是因為每次編輯來問我可不可以接案,我的時間都無法配合,我自己覺得非常過意不去。再加上我也喜歡日後才知道要翻譯什麼書的驚喜感(很多時候是頭洗一半才發現不對的驚嚇感),所以就一直採用這個方式。


人的個性確實會決定命運。像我這種喜歡驚喜感的人,每次去跑馬拉松都不事先看路線,喜歡現場開獎的感覺。但朋友一定會先研究路線,先想好怎麼配速。我則是「船到橋頭自然直」那種人,反正再怎麼難,大不了用走的,只要完賽都是一種經驗。


其實半年很快,尤其被稿子追著跑的日子更快,我相信那幾盒肉桂捲轉眼就會出現在我家門口了。

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

電子書版權破解

這件事浪費了我整整五個鐘頭,我一定要寫下來。

我買電子書的主因,除了因為家裡已經有三千多本書,實在沒有空間了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很依賴電子書的朗讀功能。由於平日工作已經用眼過度,休息時,我習慣以耳朵聽書。聽書的速度絕對是比閱讀慢,但至少可以讓眼睛休息。


最近越來越多的電子書關閉了朗讀功能(無論是台灣作者或翻譯書),所以我只好啟用破解版權的程式Epubor。


也就是說,類似kindle那樣。如果我今天能買到audible有聲書,我優先買有聲書。沒出有聲書的,我就買kindle,破解版權後,匯入我的Voice Dream那個app去朗讀(voice dream有各國朗讀者可以選,所以各種語言都可以朗讀)。


由於Readmoo和博客來都無法下載檔案到桌機,所以無法破解。Kobo可以,所以前幾天我就買了一本書,破解成功,一天就聽完了。但今天要下單時,已經無法下單買書,換了幾張信用卡、換其他裝置下單,也都無法買書。聯絡美國客服,搞了半天,依然不知道原因何在。

後來百般折騰後,找到兩種替代方案:
1. 重新申請一個kobo帳號,又可以下單了。
2. Google Play可以下載電子書檔,匯入Adobe Degital Editions,就可以用Epubor破解了。

ps. 
1. 我知道Calibre也可以破解DRM,大概十年前用過,但當時有點複雜(還要下載插件),不知後來改得如何,我這次就沒試了。Epubor還是無敵,花錢買的東西就是好!
2. kindle有中文版的書,但那些書無法像英文版那樣下載到PC後破解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