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訂閱經濟

9月15日急著交稿時,在FB上寫了底下的文章。很巧9月21日出刊的商業周刊就是報導「訂閱經濟」。

======
9/15:

莫非定律很玄,通常急著交稿時,就會碰到電腦出問題,而且說了也沒人相信,還要拍照存證。例如有一次我的PC又壞了(平均一年壞一台),被逼到乾脆買Mac,然後Mac即使坐飛機來台灣,下單也無法馬上到貨,只好把訂購單截圖,寄給編輯。

今天早上又嚇出一身冷汗,一早Office又鬧彆扭,因為昨天微軟又自己更新系統。我一直沒有改用訂閱版,按了解除安裝要重裝Office,它突然又從「假肖」恢復正常。

我覺得很多公司為了逼用戶改成訂閱制,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訂閱制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就是有源源不絕的收入。我努力想過目前每個月要支付的訂閱費:除了手機通話費、網路、線上字典、健保、Dropbox、iCloud、電腦備份backblaze(大推,太方便了)以外,應該就沒了。

但退休後可能只需要網路加netflix就足以廢寢忘食(可能連飯錢都省了)。之前訂過亞馬遜的Prime,台灣比較不需要,但美國人應該很難拒絕這種鴉片。

前陣子翻譯一本書裡,談到Adobe改成訂閱制,背後是多大的工程,但為了鞏固事業,他們不得不冒著「競食」(cannibalization)風險改版。

如果你想更瞭解這種吸血式定價,最近有本書專門談這個(不是我譯的,也不知會不會有中文版)。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F014155303

不過,我真的不太喜歡訂閱制,我覺得好像信用卡分期繳款。前陣子跟銀行工作的朋友聊到,我們自己在銀行工作,通常不會使用分期繳款。不管消費金額多大,都是一次繳清。

因為你一分期,每筆金額很小,但你會忘記,到最後不知不覺中,你每個月可能要為十幾種消費支付分期付款,無形中為自己累積了很大的債務,等到你每月需要繳款的總額超過一萬時,那感覺應該很糟吧,簡直跟繳房租沒兩樣。
======

9/24後記:

我雖然有兩台Mac,多台iphone,一台ipad,三台ipod,但我一直是用免費版的iCloud,覺得5G綽綽有餘。但用了多年後,前幾天我也覺得5G不夠,需要每月花錢訂閱空間。

我弟是個很省的人,他每個月的電話費不到一百元。昨天他也問我訂iCloud的事情。

基本上,機海戰術就是想把所有人都鎖在蘋果裡,讓你遲走都逃不掉每個月要付錢給蘋果的命運。


延伸閱讀:
1.  西裝、咖啡都能「吃到飽」 日本月額制正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