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盲人馬拉松

其實我本來不知道盲人可以跑馬拉松,最近聽一本書,作者是廣播節目主持人,他說他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去擔任波士頓馬拉松的盲人陪跑員,我才好奇搜尋了盲人跑馬拉松的報導。


呂冠霖從小最痛恨體育課,過去一次最多就是跑四公里,身邊所有人都不認為他能跑馬拉松,「我媽覺得我會跑到死掉,一直說不准去。」惟獨他在台大視障夜跑團遇到的陪跑員吳家銘不斷鼓勵他,「人生如果每件事情都要準備到百分之百,就會錯過很多機會。」

「人生很多事一開始都是難的,不是因為相信自己做得到才去做,而是做了以後你真的不知不覺會看到。」持續練習下,呂冠霖不但半年瘦下十公斤,更從一個月只跑二十八公里,進展到兩百公里。
又在網友介紹下看了這篇:人生超馬 他是盲妻一生的陪跑員

覺得好勵志。

作者說陪盲人跑時,他們聊了很多事情(波馬有嚴格的關門時間限制,竟然可以一邊聊天一天跑),他說他跟盲人聊到自己的低潮時(中年離婚及其他種種),他都覺得很不好意思,到底是在低潮什麼。

書中有一段是波士頓馬拉松前夕,邀請一群人來分享跑馬拉松對他們人生的改變,一堆人說自己本來又肥又病,自從跑了馬拉松,就不肥不病了。還有人說癌症消失了,有人走出低潮,到最後是一個截肢的跑者分享跑步的樂趣。這是不是又勵志又諷刺?

跑步真的是一種很神奇的自我修練,但是就像冥想和瑜珈,我覺得那是只有自己做過又喜歡的人,才能理解,我不會去推薦任何人做,但做了就是你的。這大概就像納豆或苦瓜之類的食物,有人先天很愛(我家的小姪子從一歲多就非常愛吃納豆,可能是全台灣吃最多納豆的小朋友,現在國小一年級,但他爸媽都不愛納豆。我問他為什麼那麼愛吃納豆,他說:「就是喜歡啊,沒有為什麼。」),有人後天很愛,有人一生都不愛。

我自己到現在還是無法喜歡瑜珈,這十幾年來試過三次,還是覺得不是我的菜,但我還不想放棄。跑步也曾是我沒有興趣的活動,但現在跨出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